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代乒乓球名宿庄则栋于2013年2月10日17时06分在北京佑安医院病逝,享年73岁。 庄则栋1940年生于江苏省扬州市,自幼喜爱乒乓球。1957年入选北京市乒乓球队,同年参加全国比赛获得混合双打冠军。1961年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主力队员之一。庄则栋在运动生涯中共夺得过8个世界冠军。他在1961年至1971年先后参加第26、27、28、31届世乒赛,3次获得男子单打冠军,成为我国首个在世乒赛上荣获“三连冠”的乒乓球运动员,并4次获得男团冠军,还获得过一次男双世界冠军。在当时的国内赛场,庄则栋也是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男单“三连冠”。在1971年日本名古屋世乒赛期间,庄则栋面对“搭错车”的美国乒乓球运动员科恩时的一个不经意的友好举动,开启了一段“乒乓外交”的佳话。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打乒乓球的? 胡金波:第一次接触乒乓球还是在上学的时候,大概是1980年左右,真正开始打,是在1995年了,当时我在南京农业大学任副书记,第一次参加了我们江苏省的“校长杯”乒乓球比赛,之后就没有间断过。  相似文献   

3.
如何认识“防御技术(包括“攻中防御”和“防御中反击”)在乒乓球比赛中的作用?这是当前乒乓球技术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这里我谈一些粗浅的个人看法,与大家一起讨论。一、先看看几个数字这些数字是在1978年12月南宁举行的“广西乒乓球邀请赛”中统计的。当时有十三个省市及国家队部分队员参加比赛。 1、每一局的进攻次数,男子最高达80次(王会元—廖福民),平均每一分球进攻1.6  相似文献   

4.
周广平 《乒乓世界》2007,(10):28-31
世界杯乒乓球团体赛,是当时国际乒联主席荻村伊智朗推动乒乓球改革的一部分,由TSP公司赞助并冠名的“TSP世界杯乒乓球团体赛”是荻村将乒乓球运动引入商业化的一种尝试。可惜,“TSP世界杯乒乓球团体赛”与八十年代的诺维奇乒乓球大奖赛一样,因为赞助商的退出而被迫中断。[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你好,伦敦!     
《乒乓世界》2012,(8):14-14
2012年奥运会,是乒乓球第七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也是伦敦第三次举办奥运会。乒乓球随奥运会来到伦敦,已经不仅仅是“乒乓球回家”的问题了,这是一次“集体省亲”,那些诞生在英国并逐渐推广至全世界的体育项目——足球、网球、羽毛球、曲棍球、拳击……这一次结伴回家,各自寻找自己的前世。  相似文献   

6.
采访世乒赛,对于一名年轻的乒乓球记者而言,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毕竟“国球”的魅力只有在这一盛会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刚刚从事乒乓球报道仅一年的我便有幸在8月搭上世纪“末班车”,远赴荷兰小城艾恩德霍芬,“品味”世纪“晚餐”——第45届世界乒乓球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14,(11):144-144
精品赛事 四川川军乒乓球俱乐部是以四川川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为实体,对广大乒乓球爱好者开放的交流平台。川军乒乓球俱乐部于2011年成立,深受当地乒乓球爱好者的青睐。作为乒乓球爱好者的交流平台,川军乒乓球俱乐部举办了“川军杯”、“川渝对抗赛”、“川军开球网团体积分赛”等比赛,并将“川军开球网团体积分赛”作为固定每两个月举办一次的具有连续性的比赛,为广大乒乓球爱好者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2014年川军乒乓球俱乐部与开球网强强合作,打造中国西南地区首个积分赛制的比赛,给当地的乒乓球爱好者带来了全新的乒乓体验。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09,(2):58-58
1994年,乒乓球管理中心成立,随着足球率先开展联赛,乒乓球也想适应社会的需要,觉得如果仅仅靠举国体制来搞乒乓球,肯定是不够的。当时提出的是“双轨制”,即举国体制的情况下.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下搞乒乓球比赛。1995年,我们开始搞赛会制的“俱乐部赛”,作为举国体制模式的一个补充形式。刚开始不知道怎么搞,不知道这个比赛适应不适应中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9.
陈洁 《乒乓世界》2001,(10):29-29
在“胜华杯”欧亚女子乒乓球对抗赛的新闻发布会上,我第一次见到林慧卿。当时,我刚刚译完茨登科撰写的林慧卿一文,所以,见到她就有一种亲切感。  相似文献   

10.
李宁 《新体育》2011,(8):74-75
时光飞逝,四十年弹指一挥间。1971年,中国乒乓球代表团飞赴日本名古屋,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当时,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文革”使得中国竞技体育荒废多年,他们还能持续以往的辉煌吗?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们数学教师,从小就酷爱乒乓球运动。我的乒乓热始于六十年代,那时在苏州市三中上学,正是我国乒乓球男队雄团国际乒话*肘。而我与“国城”真正结下不解Z绿是《夫于如何n乒乓球》一文。这是当时的日家男队主力运动员徐寅笠给立队介绍经领的一篇讲话稿,由于“讲话...  相似文献   

12.
难忘的关怀与勉励肖天铎1961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一次举世瞩目的重大国际比赛。赛前,日本体育界人士和一些体育报刊总认为日本是“乒乓球王国”,他们在此次比赛中“可能拿到全部冠军”,讥讽一些冷静人士是“发神经病”、“脑子有毛病”。19...  相似文献   

13.
国际乒坛人才市场的冲击,国内改革开放大潮 的影响,现有体育机制中存在的矛盾,七运 会落幕,这一系列的因素使中国乒乓球界在1993年秋冬发生了一次变革。 变革的一种结果是一些省市在全运会后悄然“淘汰”了乒乓球项目,甚至取消了一线队伍。另一种令人鼓舞的变革是,乒乓球俱乐部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热热闹闹地宣告成立。 在这场变革中,“海上世界”女子乒乓球俱乐部、  相似文献   

14.
刘喆  谭晓兵 《乒乓世界》2012,(2):143-143
首届全国“雄洲食品”乒乓球超级大奖赛于2011年11月5日和6日在沈阳八一乒乓球俱乐部精彩上演,本届超级大奖赛是由沈阳雄洲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赞助并与八一乒乓球俱乐部合作,二者共同组织策划的这次盛会是乒坛精英的一次大碰撞,它也必将对沈阳业余乒乓球活动的开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锦州市商业银行行长张伟爱上乒乓球才一年多,介入乒乓界的时间也不长,却已经办了几件“大手笔”的事: 2005年,成立锦州万通曹燕华乒乓球俱乐部;继而买下辽宁男乒,一步跨入 2006赛季乒超联赛;承办“出征不来梅”热身赛,张行长的下一个目标是举办一次世界杯……  相似文献   

16.
需要通过队内选拔赛来选拔参加世界大赛的队员、并且还能得到CCTV连轴直播的项目,在中国恐怕只有乒乓球了。这个被尊为“国球”的运动项目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很值得回味事件,一次是1961年4月在北京举办的第26届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第一次夺得男团冠军和男女单打冠军,宣告了乒乓球运动中国时代的到来,这个事件距今恰好50周年。另一次是1971年4月开始的“乒乓外交”,这个事件距今恰好是40周年。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张凝聚着中日两国乒乓球界深厚友谊和有着历史意义的照片。此片拍于30年前,1965年在北京举行国际乒乓球友好邀请赛闭幕宴请时。当时的中国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副主任李达上将、副主任黄中先生到各桌敬酒,那时我是大会裁判长,与日本运动员长谷川信彦、中国队教练傅其芳同桌。贺龙主任对长谷川说:“你年轻有为”,“希望努力争取当世界冠军”。两年后1967年长谷川信彦果真在瑞典举行的2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男子单打、混合双打两项世界冠军。贺龙元帅对中国队  相似文献   

18.
赵燕 《乒乓世界》2010,(12):146-146
为了弘扬统计文化并迎接10月20日“世界统计日”,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在乌海市举办了自治区统计系统第二届“统计杯”职工乒乓球邀请赛。继去年欢聚呼伦贝尔参加首届“统计杯”乒乓球比赛之后,这是全区统计系统的乒乓球爱好者又一次的相约相聚,共享乒乓运动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2000年前后,乒乓球网站兴起,全国的乒乓球爱好者开始通过互联网畅快地沟通交流。笔者当时在中国乒乓网论坛结识了一位网名为“正手攻”的球友,后来在线下活动中我们逐渐熟悉,“正手攻”本名叫柳东红,当年在小学任体育老师。时光荏苒,笔者与柳老师在20年间始终通过乒乓球保持着联系。  相似文献   

20.
王志文 《乒乓世界》2005,(5):117-117
我是一名业余怪球手,人称“刁无锡”,从12岁开始打乒乓球.迄今已有69个年头了,曾代表过山东邮电系统、山东省直机关等参加过全国老年乒乓球比赛及国际乒乓球“元老杯”比赛,均获得较好的成绩。由于长期在写字台前弯着腰工作,我患了职业颈椎病,晚年加重成了颈椎粘连.造成供血困难,为防止意外,遵照医嘱,我只能告别酷爱一辈子的乒乓球。2004年山东省“寿星杯”乒乓球比赛是我一生中参加的最后一次比赛,乒乓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许多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