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宋之际,私家修史之风尤盛,李焘所撰《续资治通鉴长编》为一时之代表作。此书远绍《春秋》,近承《通鉴》,下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诸书,不仅史料价值颇高,而且编纂体例灵活而不失谨严,注重吸收纪传、纪事本末诸体之长,言事相兼而人物突出,寓论于史,褒贬自现,叙事从容、紧凑,是继《通鉴》之后再次出现的编年体史书的高峰。  相似文献   

2.
司马光(1019—1086),是继司马迁之后又一个终身修史而确有重大贡献的人。他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一部堪称通贯古今的编年体的空前巨著——_《资治通鉴》(后世简称为《通鉴》)。除此,还编著了与《通鉴》相辅而行的九部史书专集,其中《通鉴目录》(即今之提要)和《通鉴考异》,则  相似文献   

3.
正初识经典《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全书共294卷,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内容涵盖了上下十六朝共计1362年各朝各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民族关系。全书卷帙浩繁、洋洋大观,是我国第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资  相似文献   

4.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在主编负责、协修分工合作下完成的。它在体裁的选择、目录的编排、编写和取材的方法上,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在历史编纂学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初识经典《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全书共294卷,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内容涵盖了上下十六朝共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各朝各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民族关系。全书卷帙浩繁、洋洋大观,是我国第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一直备受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追捧,对其作过批注、点评的名士鸿儒也不胜枚举。《资治通鉴》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史学界号称“两司马”的汉司马迁和宋司马光,是高悬史学太空的两颗巨星。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史学开纪传体先河的通史;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编年体时间最长且体例最完备的通史。这两部金字塔式的史学巨制双峰并峙,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构成了中国乃至世界千古不朽的史学  相似文献   

7.
明清之际,研究《通鉴》的学者很多,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解放前后,又有不少学者致力于《通鉴》的研究,取得不少重要成就,但在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偏向。例如偏重于《通鉴》一书本身的思想内容及史料价值方面的研究,而从中国史学发展史的角度作系统全面的研究就很不够。笔者在探索司马光史学思想中写成此义,旨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从历史编纂学方面粗略地探讨《通鉴》的编修过程。  相似文献   

8.
明代王宗沐的《续资治通鉴》是元明时期第一部以《通鉴》原典体例来续著宋元史的续通鉴类史书。与其它续通鉴类史书的“明道”主旨不同,它更强调史学的“资治”功能,这反映了史家对现实政务的强烈关注,体现出续通鉴类史书对《通鉴》原典的重视以及“资治”原旨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资治通鉴》是北宋修成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它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四○三年),下迄五代世宗显德六年(公元九五九年),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由司马光主编,刘恕、范祖禹和刘邠等是主要编写者。司马光(公元一○一九年——一○八六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洓水乡人,世称洓水先生。仁宗时中进士,哲宗时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一○八六年病卒,享年六十八岁。追封“温国公”,谧“文正”。司马光从小酷爱史学,“自幼至老,嗜之不厌”。除撰《资治通鉴》外,还有《稽古录》、《洓水纪闻》等。他在研究史学的过程中,发现当时的史籍浩如大海,却没有一部简明而完整的通史著作为学人提供方便。他说:“从春秋之后,迄今千余年,《史记》至《五代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资治通鉴》胡三省注称引历史事件的年份、卷次等与《通鉴》上下文、《史记》、《汉书》作比对研究,指出《通鉴》胡注注释史事年份、卷次的若干讹误,并对胡注的相关文献学价值稍加探讨.  相似文献   

11.
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纪传”和“编年”是其两大基本支柱。唐代史学评论家刘知几著《史通》,专写一篇“二体”,文中写道:“丘明传《春秋》,子长著《史记》,载笔之体,于斯备也。”由是后世史家接踵仿效,使我国史籍日臻完备。特别是北宋时期《资治通鉴》的出现,更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我国编年体史书的伟大成就对编年体的“继前启后”有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资治  相似文献   

12.
《续资治通鉴》被史学界公认为诸家续联通鉴》著作中最好的一种,无论从其体例改进、史料价值而言,还是就其史学思想而言,《续通鉴》都称得上是后来居上的通鉴学力作。  相似文献   

13.
《史通》有关史书体例的理论知识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史通》较为详尽地考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记言体、国别体与通史的编撰;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编年体的盛行状况及其原因,指明这一时期史例中兴与编年体撰述盛行的特殊关系;批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纪传体史书撰述中种种“体统不一,名目相违”的弊端。《史通》对魏晋南北朝史书编撰中体例运用情况的考察,论证并充实了《史通》的史书体例的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14.
《资治通鉴》是向以取材精审著称的。本书的参编者,皆为一时名家;总成其书的司马光亦曾对各长编史实进行过认真校订;其子司马康又专门负责文字检阅,所以统观《通鉴》全书,确为不可多得的史学名著。但是作为一部二百九十四卷的通史巨著,《通鉴》包容了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其间难免偶有舛误,虽谓瑕不掩瑜,可历史科学讲究史料的准确性,治《通鉴》的学人还是要认真纠缪勘误,本短文本此精神试勘一误,以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代史学家很多,贡献卓越、影响最大者,当推《史记》作者汉司马迁和《资治通鉴》作者宋司马光。二人相距千余年,后世称二人为史学界的“两司马”。 《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记述时间最长的编年体通史。二书的内容和价值、二人的写作态度、在史学上的成就、在史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等等,都能相提并论,在我国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有这样二大史学家,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史上的骄傲。  相似文献   

16.
赵生群先生从事《史记》研究三十多年,成果丰硕。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五个领域:其一为太史公研究,考证司马谈作史、太史公为官名、补证司马迁生于建元六年;其二为《史记》断限与续补研究,考证《史记》记事讫于太初及《史记》亡缺与续补;其三为《史记》取材研究,考证《史记》取材于诸侯史记、《史记》与《战国策》的关系、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所载史料不可尽信、司马迁所见书;其四为《史记》编纂体例研究,重点考论《史记》体例、述史框架、《史记》书法、史学理论、纪传体与传记文学;其五为《史记》及三家注文本整理,最大成就即主持修订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史学界,尝有“前后两司马”之称谓。前有西汉太史公司马迁作《史记》,开史学传统,有“冰泮发蛰,百草权舆”之功;后者即北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卷帙浩繁,包罗万象,集史学之大成,且以编年体别开一途,与二十四正史卓然并立。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盛赞《通鉴》“网罗繁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近人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亦谓其“不在司马迁之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闻喜)涑水乡人,故世称涑水先生。其远祖可追溯至三国名臣司马懿,为一方累世名门。其父亲司马池受宋真宗器重,为天章阁待制(…  相似文献   

18.
1、编年体按照时间顺序(年代)记述史事的体例称为编年体。如《左传》就是我国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2、纪传体记载人物传记反映历史事件的体例称为纪传体。如《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3、纪事本末体以重大史事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反映史实的体例称为纪事本末体。  相似文献   

19.
《宪章录》是明代薛应旂编纂的一部记载本朝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史料价值颇高。在体例上,此书恰当汲取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的编纂优点,克服编年体之不足,充分保证全书结构的合理、完备;在内容上,作者注重臧否本朝人物、记载官修文献等,尤其是书中的大量“按语”,是研究薛应旂历史思想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20.
简论张须《通鉴学》的学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须的《通鉴学》是研究《资治通鉴》的史学专著。《通鉴学》构建了《通鉴》研究的完整体系,在《通鉴》、《通鉴》学派与编年体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相当的学术成就。《通鉴学》集前人之大成,考核精细,观点独到,堪称"通鉴学"入门之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