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樊欣 《文教资料》2008,(16):45-48
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中最重要的研究时象之一.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篇连贯的研究重点从语篇内部结构转移到了人类认知对其的影响,尤其是隐喻现象对语篇连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以<商业周刊>中的一则报道为例,试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阐释隐喻认知对该语篇连贯的解释力,揭示保证该报道整体连贯的决定性因素--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2.
名词化隐喻现象是科技英语的重要文体特征之一。在科技英语中,名词化隐喻的频繁出现增强了语篇正式、客观程度,且显得简洁,更为连贯。本文结合实例对科技英语中名词化隐喻现象及其语篇功能做了详细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把握科技英语文体特征;为撰写和翻译科技英语文本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名词化隐喻(Nominalization)是创造语法隐喻最有力的方式。研究名词化隐喻在各种语篇中的体现和功能十分重要。名词化隐喻在农业科技英语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具有语篇正式功能、语篇衔接功能和语篇简洁功能。  相似文献   

4.
语篇连贯是语篇分析领域最重要的话题之一。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认知对语篇连贯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旨在研究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对语篇连贯建构的影响。文章阐释了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理论,以一则关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文章为语料,分别论证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是如何建构其语篇连贯的,探讨隐喻、转喻和语篇连贯三者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语篇连贯一直是语篇分析的重要环节。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拓展了语篇连贯的研究。文章以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作为理论框架,以奥巴马总统2010年国情咨文作为研究语料,试从由单个概念隐喻构成的连贯系统和由多个概念隐喻构成的连贯系统两个层面探究概念隐喻如何起到语篇连贯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主要体现在隐喻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文化性三个方面。尽管时政新闻需要遵从一定的写作原则,但作为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时政新闻也通过遍布其中的隐喻性表达实现了语篇连贯。对中英文时政新闻中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进行认知阐释,能从系统性、连贯性和文化性等方面更好地把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时政新闻语篇的意义与结构。  相似文献   

7.
作为英语书面语篇的共同的非标记形式,名词化隐喻在各类文体的语篇构建及意义传达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探讨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文体风格的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剖析商务英语中名词化隐喻的实例,论述名词化隐喻在商务语篇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建构和解读诗歌语篇的有效策略,在诗歌中具有思维、认知和组织功能。隐喻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过程,也建构了英语诗歌的蕴意。源域和目标域的相映射,实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统一。诗人以源域意象为载体,通过源域链条和目标域链条的映射,实现语篇连贯。本文以具体的英语诗歌为实例,分析了隐喻在语篇中对于剖析诗人的思维活动、诗篇内涵和结构组织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在诗歌主题与中心隐喻框架下源域意象连贯和隐喻连贯对于构成诗歌语篇连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主义先锋派画家与诗人,爱德华·艾斯特林·卡明斯以其独特的建行形式和诗歌创作技巧闻名于世.他的很多诗歌大量使用了独特的句法结构,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是其实现诗歌语篇连贯的基础,使诗歌语篇在语义和语用-认知两个层次上具有连贯性.这种语篇连贯不仅是语义层面通过概念隐喻的隐喻表达式和语篇主题实现的语篇衔接的产物,更是动态认知语境中参与者交际的产物.卡明斯诗歌表面的断裂并不会影响语篇的连贯.这对拓展特殊诗歌语篇的认知研究、语篇认知研究相关理论的整合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70年代认知语言学出现后,人们开始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开辟了新的隐喻研究路径。近年来,隐喻的研究逐渐从字、词、句层面转向语篇层面,进一步拓展了隐喻的研究空间。文章对矿冶小说《窗外的灯光》中隐喻的语篇功能展开研究,指出了小说从篇名到正文隐喻所体现出的衔接、连贯和组篇功能,为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名词化是概念隐喻中词汇语法层次上的隐喻,通过名词化,过程、特性、环境、小句等都可以由名词来体现,名词化在书面语中,尤其在科技英语中大量存在,分析了名词化的结构和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12.
名词化语法隐喻及其语篇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词化是构成系统功能语法中语法隐喻的重要来源。从名词化隐喻的概念入手,通过大量实例,讨论名词化隐喻的类型及其附带的特征,探析名词化隐喻在语篇建构中的多种功能。掌握好名词化隐喻对语篇的理解和应用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韩礼德指出名词化是创造隐喻最有力的方式,名词化把本采表示过程或属性的动词,动词词组或形容词、形容词词组或小句转化为名词或名词词组,改变了本来的表达方式,产生了与本来意义不同的新的意义导致了隐喻式的产生.但同时也为正确充分理解其本来意义带来了障碍.  相似文献   

14.
语法隐喻是功能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名物化是语法隐喻的一项重要来源.名物化在英语语篇,尤其是书面语篇中大量存在,并具有多种功能.许多语言学家用不同方法对名物化现象进行研究,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用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理论对名物化结构在小句层面的功能分析可以提高对名物化结构的意识程度,从而了解和掌握名物化结构的用法.  相似文献   

15.
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人们可以把动词、形容词转化为名词,把句子转化为词组。这种变化被称作语法隐喻。Halliday(1985)指出,名词化是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调查结果表明:使用名词化隐喻是实现英语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语言使用的高级阶段,能增强语篇的语义联系和关联度。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语言学习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写作能力也是衡量语言学习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概念语法隐喻和名词化是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理论。近年来对语法隐喻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但把概念语法隐喻和名词化与英语写作教学结合起来的研究相对来说还不是很深入,文章通过一些写作实例来阐释概念语法隐喻和名词化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思维进行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写作中准确运用句式和词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言学界普遍从修辞角度出发,将现代汉语的动词化及形容词化现象界定为词类活用现象。以语法隐喻理论为视角重新研究发现:“词类活用”现象尤其是“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是概念语法隐喻认知机制的产物,该机制旨在使语句具有原一致式无法比拟的语言效果,将名词化隐喻中“级转移”现象范围扩大至动词化以及形容词化隐喻。概念语法隐喻研究应从聚焦英语名词化的范围扩充至各种动词化和形容词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用功能语法理论分析名词化作为一种语法隐喻的手段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性。由于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生有一个概念重构的过程,所以名词化现象将带来二语习得的困难。因此,学生具备了运用名词化的能力,则反映了学生英语习得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Halliday于1985年提出语法隐喻(grammar metaphor)的概念,他认为名物化隐喻(nominalizafion)是产生语法隐喻的一项重要来源。名物化的意义在于通过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变化、小句层次和词组结构的变化,重新组合,使之表达的概念意义浓缩为一个词。在正式的语体中,因为名物化具有囊括和浓缩的功能,可以使得意思在语篇组织严密,达到语言表达简练、客观、信息量大等行文要求。  相似文献   

20.
浅谈语法隐喻及其实际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振彬 《培训与研究》2005,22(5):99-101
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人们可以把动词、形容词转化为名词,句子转化为词组。这种变化被称作语法隐喻。Halliday(1985)指出,名词化(nominalization)是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语法隐喻方式有助于意义的有效识解,有利于认知效果的获得,它增强了语篇的语义联系和关联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