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慧馨 《文教资料》2007,(32):18-20
玄学大师约翰·多恩的爱情诗歌充满了玄学色彩。本文分析了多恩对爱情的矛盾心理,这一矛盾的双方是多恩对爱情的肯定和否定态度。肯定爱情的诗歌中洋溢着对女性的赞美之情;否定爱情的诗歌中充满着对女性的讽刺之意。即对女性的赞美和讽刺。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5,(11):90-94
张爱玲散文《爱》具有极大的爱情迷惑性。作者虽试图以"爱"阐释爱情的内涵,事实却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女子单向的爱情臆想故事。小说从爱之建立基础的空缺、"回忆-梦"的爱情重构方式以及女性叙述视角三个方面体现了女子爱情自我言说的单向情感故事。无爱的人生和孤独的女性爱情境况依然是张爱玲笔下女性真实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考察隐喻中源域"多元性"的认知理据,多恩作为施喻者基于其时代背景和生活阅历,以多元源域来反映一个目标域,把天体、圆、动物和器物等与宗教、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源域映射两性合卺,阐发两性合卺的内涵、两性对爱情的诉求和失去爱情的哀怨。研究表明,隐喻是施喻者的一种心理反应和行为认知的过程,设喻者作为行为和认知主体对时代生活和爱情生活的感悟所表现的矛盾、彷徨、复杂心理可以通过其源域的"多元性"来体现,设喻的手法体现了多恩情诗创作深受文艺复兴以降欧洲宗教和科学对爱情哲学思想的影响,反映的是多恩内心的丰富的感情世界。  相似文献   

4.
元明清三代戏剧代表之作《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都渲染了女主人公的爱情追求,她们爱情追求的方式和理由虽各具特色:崔莺莺一见钟情式的爱情,杜丽娘超越生死的爱情。杨玉环维系政治式的爱情,但她们于爱情追求中表现出来的勇气与执著是同质的。她们情感追求之热烈,行为表达之大胆,个人意识之独立是旷古罕见的。她们对传统封建伦理纲常观念发出了强有力的冲击,体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女性个人意识觉醒的反映,这是她们爱情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在众多的讲史小说和英雄传奇中,唯有《杨家府演义》摆脱了“女人祸水”论的窠臼,表现了崭新的妇女观,智勇兼备、胆识谋略、在战场上的突出作用和对爱情婚姻的大胆追求等方面即其小说进步妇女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张慧馨 《文教资料》2008,(11):18-19,60
约翰·多恩具有极强的个人特质和诗歌才能,是一位能够表达矛盾情感的杰出大师.本文基于克林斯·布鲁克斯的“悖论“理论,以托勒密天文学为依准,对多恩爱情诗歌集<歌与短歌集>中的悖论进行研究,集中分析了三个悖论,即:圣与俗,一与多,生与死,并强调指出多恩爱情诗歌中悖论的“连环性“.  相似文献   

7.
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字》,张洁的婚爱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女性主义的画卷,这幅画卷主要包括对纯真爱情的执著追求、对世俗婚姻的解脱、对两性之爱的超脱和对爱情的解构等几个方面.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笔调揭示了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了她们内心的创伤和痛苦,从而鲜明地传送了张洁婚爱小说中的女性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8.
"三言"、"二拍"中的爱情小说显示出新的时代色彩,它顺应了当时以人的解放为目标的近代思想启蒙潮流,反映了广大民众要求解除程朱理学束缚的真切呼声。它的爱情婚姻观体现在三个方面:大胆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和幸福,表现新的妇女观和贞操观及男女平等自由的新主张。这种新的爱情婚姻观是在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各种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显示出丰富的时代文化意蕴与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辉 《文学教育(上)》2009,(15):100-101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失乐同》浓重地渲染了一对男女不伦的爱,在他笔下耶近乎人类原初式的性爱是那样唯美与荒凉,透露出了深沉的爱与死的哲思。通过对他们建立在绝对精神之爱上的肉体之爱的大胆、裸露地描写和对这不伦之纯爱的同情,体现了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拷问,表达了对男女关系和谐的爱情伊甸园的追求,以及对人性回归这一终极问题的观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巅峰之作《唐璜》中的爱情主题。通过分析长诗中主人公在追求爱情和自由的道路上此起彼伏的经历:在残酷的现实下,真正灵与肉相结合的爱情和自由总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只以肉欲为基础的爱情是心灵自由的枷锁,只有高于肉体的灵魂之爱才是和自由同在的方法。以此来窥见作者拜伦的另类爱情观:自由高于爱情,灵之爱高于肉之爱。只有心灵之爱有了归宿,灵魂和肉体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11.
老舍与唐代传奇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老舍的接受系统中,唐代传奇小说占有重要成分。唐传奇对老舍的影响:一是传奇性和侠义观。但老舍的侠义观是与人道主义、正义感、民族精神结合的,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时代性;二是婚姻自主要求和至贞至诚的爱情观。但老舍写出了追求与压抑的爱情婚姻形态,并揭示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三是唐传奇小说富有诗意的写法,吸引老舍对小说的诗化之美的追求。但他不用插入诗赋的方法,而用多种象征手法,营造整体意境,以显示小说的诗化之美  相似文献   

12.
自恋情结在人类的人格素养中普遍存在.塔娜是藏族作家阿来笔下塑造的主要的极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她兼具狐媚的内在和漂亮的外表,美丽与自信自然构成了她自恋的根源.塔娜的自恋情结有三个主要方面:镜中美人是塔娜外在形象的自我认同;她对爱情的追求体现出自恋者的“求同之爱”;她的反抗和女性主体意识旗帜的高扬是自恋情结的升华.  相似文献   

13.
《小城三月》凝聚了萧红对女性、自我、爱情的多重思索和追问.作家关注女性个体命运,表现出女性个体的独立和觉醒;借助翠姨这一形象,体现出作家对本真、健康生存方式的追求,表达了对于生命的赞叹和眷恋;以翠姨的爱情故事来悲悼自己的爱情,是萧红自我的一次心灵对话;翠姨对爱的执着正是萧红对爱的哲学思考,作品中对家乡和家人的深情描写,正是她对家的渴望,这些都体现了萧红对爱与温暖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张慧馨 《文教资料》2008,(11):18-19
约翰·多恩具有极强的个人特质和诗歌才能,是一位能够表达矛盾情感的杰出大师.本文基于克林斯·布鲁克斯的"悖论"理论,以托勒密天文学为依准,对多恩爱情诗歌集<歌与短歌集>中的悖论进行研究,集中分析了三个悖论,即:圣与俗,一与多,生与死,并强调指出多恩爱情诗歌中悖论的"连环性".  相似文献   

15.
<诗经·国风>中所表现出的女性情感世界(文章特指女性在爱情婚姻中的爱、恨、悲、思、愁等情感)是丰富、深刻、华美、感人的,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文章分三部分,从三个层面去阐释,即从女性最初对美好爱情的炽烈追求,到尽情享受爱情的甜蜜,以至到最后随爱之毁灭而走上独立自强之路去发掘女性情感世界之美,表现其在审美上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的爱情诗意蕴含深远、含蓄委婉,呈现出一种朦胧之美,而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体现了李商隐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7.
解读多恩的《告别辞:节哀》,认为全诗通体是由圆构成的。这些圆包括物质的、精神的、结构的。其中,结构的圆包容着物质的和精神的圆。诗中的圆象征着爱情的完善和宇宙的和谐。圆既是激情铸就的理性果实,也是圣洁之爱的永恒见证。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的爱情诗意蕴含深远、含蓄委婉,呈现出一种朦胧之美,而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体现了李商隐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9.
竹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其文化象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为化龙之神,即龙竹合一,竹化为龙的神圣,在这里竹子被神化了;二乃君子之德,即竹子本身的特点被拟人化了,代表着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三即淑女之爱,即女子对男子坚贞深情的爱,代表传统道德对理想女性、理想爱情的追求。中国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竹所代表的文化象征在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多恩的生活经历及所处时代入手,较系统地阐述了其爱情诗作的“恒变”主题与创作特点。多恩爱情诗的“恒变”主题包含五个侧面:1、爱在人间;2、世无贞女;3、莫求信男;4、爱在朝夕;5、爱终有一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