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转换生成语法是著名语言学家阿夫莱姆·诺姆·乔姆斯基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提出的一系列语言学理论中的核心。它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见解,比如说人类创造语言的能力是先天、无穷的,以至于曾被称作是一场语言学的革命。但是这个理论无法解释一些现实中人们学习外语的问题,诸如为什么不同的人学习语言的能力不一样等等,因此也存在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2.
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把人类语言共性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奈达在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提出的动态对等理论令人耳目一新。文章试以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和奈达的动态对等为理论框架,应用于德语名词的汉译,从增减词、词性转换和词类选择三个层面来分析德语名词的汉译过程,发现在转换生成理论的指导下,德语名词的汉译更能够为目的语读者所理解,达到动态对等的目的,在原语读者和目的语读者心中形成基本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转换生成语法的实践功能因其理论的光辉而被遮盖在阴影之下。专家学者中很少有人认真或深度关注过语法的可转换和可生成原则对于英语学习者的实践作用。从探讨该语法理论的哲学归属到该理论在语言运用中的哲学指导,研究者和学习者都要给予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生成语法与笛卡尔天赋观念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析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理论与笛卡尔天赋观念说之间的关系 ,提出前者并非是对后者的简单继承 ,而是在扬弃了后者的基础上 ,以 2 0世纪中期西方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当代语言学理论 ,澄清了国内外学者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形式语言学是当代语言学的两大主流,其主要区别表现在哲学基础、语言观、研究对象与目的、研究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在处理语言问题上有着各自的不足,这使得它们之间的互补成为必须.同时,两种理论都从语言形式入手研究语言,并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分别解决语言的形式与意义的问题,这就使得两种理论有了互补的基础.在否定词的否定范围这一问题上,传统语法的描述和解释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对于这一课题,生成语法的技术手段可以做出深入的句法解释,而系统功能语法的技术手段则可以做出意义选择.生成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的互补能够解决传统语法无法解决的众多语言问题,对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实践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佳喜 《海外英语》2012,(15):49-52
Universal Grammar,based on the mentalism,is the central part in Chomsky’s Generative Grammar.It considers language ac quisition in terms of the inner language faculty.It is of great help in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FLA) and explains reasonably many practical problems.A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al Grammar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there is no definite conclusion un til now.The main hypotheses are no-access,direct-access and indirect-access.Interlanguage,as a unique language system,is an interim language between nativ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Therefore,it involv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ve language and of the target one.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G and SLA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usage of UG in FLA,and then to discuss the accessibility of UG to the Interlanguag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8.
R·夸克等四位学者合著的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1972)中所采用的"转换关系"的概念,在他们的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1985)中改用"系统对应说".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改换术语名称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语态构式”研究现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语态构式"作为一种跨语言存在的普遍现象,近年来,已有许多语言学家对其进行过多方面、多视角的研究,其中基于生成语法理论框架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也有部分学者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突显、识解和角色调配等理论探讨该构式形成的认知过程及意义。从中外学者对"中语态构式"的研究入手,对过往文献进行梳理,重点指出其研究的不足和缺口,以期能为以后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转换生成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层结构表形,深层结构表义。那么,在英译汉时,表、深层结构会带来什么影响呢?将从以下三点来分析表、深层结构对英译汉的影响:强调、形式美观、歧义。  相似文献   

11.
朱勤雄 《海外英语》2012,(16):33-35
交际能力理论起源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交际教学法也有它的一些教学原则。交际法对现行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浅谈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换生成语法自诞生之日起历经古典理论,标准理论,扩充式标准理论,管约论和最简理论五个阶段的发展变化,在语言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誉为一场乔姆斯基式的革命。本文主要介绍了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对其研究的对象、方法、以及转换生成语法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做了简单回顾,并提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存在的几点局限。  相似文献   

13.
生成语法对认知语法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它们之间又有着迥然的不同。具体表现为对语言本质的不同认识,对语言研究本质的不同认识,语义地位的不同认识,语言共性的不同认识。不论是生成语法,还是认知语法,它们的目标都是旨在揭示人类认知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为我们进一步探索人类语言的奥秘、人类认知的奥秘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形式主义角度扼要介评了语言共性论和语义分解法,以及语义的底层原语观。作为语义分解法最具代表性的个案研究之一,HAVE分解法一直是语法理论界普遍研究的一个课题。该文回顾了传统语法和生成语法在本领域的相关研究,深入探究HAVE范式的新视角——“HAVE分解法”:它的产生、渊源、发展、分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15.
孙春梅 《海外英语》2012,(9):154-155
该文通过对《英语专业阶段英语教学大纲》及《最新专业四级考试大纲》的分析,重点提出了英语专业四级对语法和词汇的要求,详细指明了语法教学是基础阶段必须重视的课程,英语语法教学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语法课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通过对语法知识的学习,学生能比较系统而完整的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并运用语法规律去指导语言实践,提高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生成语法句法结构理论是对美国结构主义语法研究的扬弃,克服了直接成分分析法存在三分法等弊端。生成语法认为,所有结构具有向心性,主张采用以语类为基本划分单位、以X标杆理论为划分依据的二分法。生成语法句法结构二分法能够从理论和经验上区分歧义现象。  相似文献   

17.
况新华  徐佳 《海外英语》2012,(17):13-16
该文运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2009年奥巴马在亚利桑那大学毕业典礼上所作的一篇演讲进行了语篇分析。文章以语言具有的三大纯理功能为出发点,通过分析演讲的及物性系统、情态系统和主位系统的运作情况,试图从词语、句子结构以及语篇等不同层面探究奥巴马在演讲中是如何表明立场、鼓舞听众以及连贯全文的。该文认为系统功能语法框架既可以用来揭示语篇的深层含义,又可以用来理解和解释语篇语义和文体特点,是十分有力的语篇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8.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演讲极富感染力,文章以奥巴马针对击毙恐怖分子本.拉登所发表演讲为例,运用系统功能语法,从及物性、情态、人称代词、修辞等方面,分析其成功演讲的语言特色,探索系统功能语法在分析演讲语篇中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ZHANG Jing 《海外英语》2014,(7):253-254
50 years has seen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SFG)growing into its prosperity. With the efforts of Halliday and many other linguists, SFG has developed from Scale and Category Grammar to Systemic Grammar and then to Functional Grammar.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general linguistic theory's features and framework is the main focus of this study. SFG views 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 resource people use to express meanings in context.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马氏文通》问世以来后人对“散动”学说的评论作一综述 ,力图理清作者语法思想中模仿与创新、形式与意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