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是一部有关捕鲸业的百科全书式的经典之作.该书为读者展现了大海的博大恢宏、捕鲸业的惊险刺激,以及人与自然的永恒魅力.以人类为中心时,全书赋予了亚哈的探寻一种非比寻常的悲壮豪气;以生态为前提时,全书则显示出白鲸一种非比寻常的壮丽崇高.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界对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经典巨著《白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三十年,即上个世纪80年代的基础研究、90年代的深入研究和本世纪初的较为全面的研究。研究过程中的重复、研究向纵深方向推进、研究中将中国背景和中国关怀作为阅读出发点和指归及专家的积极参与和指引都是我国麦氏研究面临的问题。对中国语境下的《白鲸》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为深化麦尔维尔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白鲸》讲述了饱经风霜的亚哈船长与他的仇敌白鲸之间惊心动魄的故事.亚哈身上体现了令人钦佩的正义品质:百折不挠、英勇无畏、经验丰富;同时还具有令人恐惧的邪恶力量:偏执、自私、专横.他集正义与邪恶与一身,具有鲜明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4.
《白鲸》讲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复仇的背后潜藏着一个恒久的主题———人与神的抗争,抗争的动力源于主人公体内勃发的非理性力量及其对上帝与世间一切的叛逆,这种勇往直前的叛逆与反抗使主体的欲望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与显现。同时,在与荒诞世界相对抗的过程中,主人公的行动也包含了生命的矛盾、痛苦、孤独与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朱淑真两位宋代女词人,在文坛上常被相提并论,然二者词风差异颇大,在细腻之中,李词清爽新奇,朱词柔美娇媚;于哀婉之间,李词内敛深切,朱词坦率激越;而比较重要的是,李词是作文人之思,朱词则展女儿之态。这种差异源于两人不同的身世背景,不一样的人生境遇,从而所形成的不同性格特点,李清照表现出来的是大家风范,文士傲骨,而朱淑真展示的是小家碧玉,女儿娇态。虽成就有高下,然两人皆为词坛留下了各具魅力的华美篇章。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哈姆雷特的忧郁、优柔寡断,以及缺乏行动的果断力是他女性气质的体现。根据荣格的原形分析理论中的阿尼玛理论可得出与哈姆雷特相恋,并同样遭遇丧父以及疯癔的奥菲利亚与哈姆雷特形成并置。这一充满女性象征意义的形象是哈姆雷特女性气质的投射,即哈姆雷特个性中的阿尼玛。因此,奥菲利亚之死即象征着哈姆雷特个性中女性气质的消亡,从而使其得以恢复男性的阳刚之气成功复仇。  相似文献   

7.
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分析《简·萨默斯的日记》,从父权制下传统女性的处境、新时代独立女性的特质和新女性对女性气质的回归等三方面剖析莱辛的女性书写,指出多丽丝.莱辛对于女性解放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海上的探索--解读《白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鲸》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经典作品之一,它那光怪陆离的情节构思以及充满诡谲矛盾的奇特象征引起人们不尽的思考。《白鲸》折射出的是梅尔维尔对于19世纪上升时期美国社会所生产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哲理性、宗教性、批判性和悲剧性反思,而反思的根源便是所谓的现代化进程肇始以降西方文明就始终难以摆脱的梦魇似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9.
《白鲸》是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传世之作。我国1999年出版的姬旭升译本,是流传广泛的译本,但是这个译本的错误和遗漏非常严重。原著中重要的预言被遗漏,预言者被搞错,随意增加、改变、减少原著中没有的细节,严肃的旨趣被掩盖,甚至情节也有倒错的地方,译本的标题也大多和原著标题不符。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创作的小说《白鲸》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该小说蕴涵了各种各样的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的主题。从亚哈船长的复仇欲望出发,沿着其复仇之路,揭示背后隐藏的深刻主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从而展现这部作品所体现的现实意义——和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冰心女性题材小说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题是现代白话文学的主题之一。冰心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自觉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关注女性命运的女性作家。自 1 91 9年至 4 0年代 ,冰心在不同时期的女性题材作品主旨虽各有侧重 ,但都凸现出鲜明的冰心风格 ,即自觉张扬女性意识 ,极力宣扬女性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2.
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苏童小说的主要特质,苏童笔下的女性始终充满着悲剧色彩,她们常表现为母性的丧失、对男权的依赖、同性的戕害与自我的放弃。女性自身的弱点是女性悲剧产生的原因之一,但男权文化则是女性悲剧产生的根源。要想摆脱这种宿命式的悲剧,女性更需要从观念上转变,以独立的性别群体追求人性的自主。  相似文献   

13.
鉴于词与音乐、建筑的特殊关系,从时空互证的角度出发,以"心物交感"说作为指导,为建筑入词探寻学理依据,并在其支撑下,以婉约之词与士林之词为例,分析了唐宋词中建筑意象之变化,即由婉约词中建筑意象的阴柔倾向,向士林之词中建筑意象多样化走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言愁”本是中国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的习得情结,而宋词作为一代文学典范,因其固有的女性气质更加多愁善感。其愁的主要内容有思乡之切、国恨家仇、报国无门、强说之愁、离愁别绪、爱情不幸。许多言“愁”名句也是深入人心,流传千古。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愁情现象不仅与词家对自身命运、时代变迁、社会历史的感悟有关,也与宋代固有的社会状况和文化范型相连。  相似文献   

15.
女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社会文化历史的边缘,她们具有作为女性的自然性别而丧失了文化性别和精神性别。女性主义兴起后,觉醒的女性向男权社会挑战,她们以行动颠覆女性的社会边缘性。女性的社会地位决定了文学描写中女性形象的地位。鲁迅、茅盾等以全知全能的叙述方式提出了女性面临的问题,但女性是沉默的;庐隐、冰心、丁玲等以日记体、书信体的形式,让女性以“我”、以“妇女”的名义和身体去讲述、去言说,从而确立了女性自我言说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时代革命文艺的女性再现以刻写着国家、阶级、政党的妇女解放话语和消匿传统女性气质的女英雄、"铁姑娘"类型的雄强女性形象昭示着主导性的性别意识形态与权力,建构性别平等的乌托邦。美籍华裔作家闵安琪在其自传体畅销书《红杜鹃》中运用文学再现领受、疏离、质疑与解构了毛泽东时代性别意识形态的宰制,在书中以迷恋中的依从与沉醉,性焦虑中的矛盾与断裂,同性恋中的激情与颠覆抒写了性别政治的文化反拨。  相似文献   

17.
萧虹与林海音都曾以孩童的眼光作为聚焦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的美好回忆.然而个人经历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叙事视角和不同的叙事色调。单纯的儿童视角的运用使林海音的童年回忆温柔敦厚,色彩明丽;儿童视角复调方式的渗入却使得萧红的童趣表现背后透露出成人世界的重重叹息。两人对女性命运的不同思考,在其作品中通过女性主人公的不同遭遇与人生结局表现出来。萧红命运多舛,不幸的生活、不幸的出走经历使她永远悖离了传统的家.同时也使其作品获得深刘的悲剧性;林海音由于女儿情结的牵绊.回归传统,归于温文儒雅。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aims to develop our theorisation of gender as a category of analysis in education, by examining how the meaning of gender has been socially constructed historically within specific educational contexts. A post‐structuralist perspective is used to show how gender meaning is constructed both from competing and conflicting discourses within these specific historical contexts, and also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existing discourses into new contexts. It first discusses how the discourse of social practice and family organisation in the Victorian middle‐class home were translated from their domestic setting and transformed to provide new meanings in the institutional context of women's colleges. The transl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se domestic and familial discourses was relatively straightforward; b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role of the woman principal from the discourses of Victorian middle‐class femininity was always highly problematic. The second part of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women principals in constructing their dual gender role as both father and mother of the institutional families which they served. Finally I attempt to decode the homoerotic friendships which some principals formed in order to express the emotional and sexual needs of their own feminity.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 ,数字化时代的人文精神是科学的人文精神 ,是高科技时代人类的精神支柱。数字化时代是人文精神充分彰显的时代 ,主要表现在人的自由时间的大量增加、人的能力的极大提高、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同时 ,数字化时代又存在人文精神衰变的悖论 ,主要表现为人在自身发展、文化、道德和心理、人类安全等方面面临的一系列新困境。数字化时代科学的人文精神的建构要遵循以下原则 :在人文的视野中构建科学精神 ,以价值理性校正工具理性 ;要实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全球精神的有机整合 ;在理想的视野中把握现实性 ,实现终极关怀与现实关切的统一 ;在人的社会性发展中完善个体性。  相似文献   

20.
德州回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德州回族的来源主要有五:一是元明清陆续自外迁入,二是历代回回兵及其后裔,三是回回商人及其后裔,四是苏禄东王后裔的融人,五是其他民族的融人。在德州回族的形成过程中,伊斯兰教起到了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