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宋代,梅花馔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菜品。人们将梅花融入各种食物之中,做成了多种多样美味可口的梅花馔。不仅丰富了菜品,而且反映出了宋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定意象,其独特意蕴的确定历经了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宋代咏梅文学达到高潮,梅花的象征意义成熟、定型。本文从宋朝的梅花诗词入手,分析了梅花意象在宋朝的主要象征意义:代指美人、仙子;还可表达对远方朋友、家园故里的思念之情;象征君子;象征隐者、高士;所以,宋代文人在赞叹梅花美的同时,更多借梅抒发人生情怀,彰显自身高洁品质。  相似文献   

3.
陈萍 《学语文》2005,(4):32-33
宋代文人特别嗜好瘦劲的梅花,李淇写成《梅花百咏》,而张道洽一人就写了《梅花诗》达三百首之多。可以这样说,宋代是一个梅诗、梅词“泛滥”盛行的时代。宋代盛行梅花与宋代文入追求风雅的生活不无联系。风雅成为宋文人们的共同追求,共同的精神家园。他们普遍认为作诗最忌一个“俗”字,凡诗词必得高雅。有人曾问诗人赵紫安在作诗时如何脱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但能保吃梅花数斗.胸次玲珑,自能作诗。”林和靖甚至终生未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相似文献   

4.
宋代咏花诗非常繁荣,"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对梅花表现出特殊的偏爱,在其现存4200百余首诗中有140首咏梅诗,这个数目在宋代、乃至历代诗人中都不多见。分析其原因,梅花不但契合了杨万里在诗中表达情志的需要,更与他个人的志趣、品节有关。通过考察杨万里咏梅诗,我们将不难发现,清新可爱的梅花是杨万里诗品和人格最好、最真的写照。  相似文献   

5.
宋代文人的审美文化心态在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呈现出独特的面貌,而这些独特的审美文化因素也被宋代文人毫不吝惜地寄寓在了对梅花如痴如醉的崇拜当中。笔者从梅花崇拜入手,探析宋代文人的净土信仰和隐逸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6.
宋代咏花诗非常繁荣,"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对梅花表现出特殊的偏爱,在其现存的四千二百余首诗中有一百四十首咏梅诗,这个数目在宋代,乃至历代诗人中都不多见。分析其原因,梅花不但契合了杨万里在诗中表达情志的需要,更与他个人的志趣、品节有关。通过考察杨万里咏梅诗,我们将不难发现,清新可爱的梅花是杨万里诗品和人格最好、最真的写照。  相似文献   

7.
南朝寿阳公主创造的梅花妆经过一代代爱美女子巧手的装点至咏梅大盛的宋代已是摇曳多姿,它扮靓了宋代女性美丽的容仪,更负载着她们生动丰富的美丽生命.李清照、朱淑真两位宋代女性的杰出代表,在她们别具特色的梅花妆里附丽着自己独具个性特征的女性情感经验,记载了生命特定时段运动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梅:宋代女性文学异彩纷呈的审美意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代女性文学异彩纷呈的梅花意象 ,以女性独特的情感经验、审美认知和艺术创造 ,描绘了宋代梅苑别具特色的亮丽景致 ,再现了宋代女作家生命个体独特而又具有时代共性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程杰教授在致力宋代文学研究的同时,多关注古代花卉文化尤其是梅文化的研究,近10多年来,陆续推出了《宋代咏梅文学研究》、《梅文化论丛》、《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等专著,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中国梅花名胜考》是这方面又一部深耕力作,中华书局2014年5月出版。全书60万字,插图247幅,16开布面精装。  相似文献   

10.
梅花是众多词人钟爱的意象之一,历来是文人墨客赞咏的对象。宋代才女朱淑真,一生写作了大量的咏梅诗词,梅如朱淑真灵魂的化身,高洁、孤傲、飘逸。对梅花的关爱中朱淑真也蕴藏着对自身的怜惜之情,怜梅与自怜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程杰教授在致力宋代文学研究的同时,多关注古代花卉文化尤其是梅文化的研究,近10多年来,陆续推出了《宋代咏梅文学研究》、《梅文化论丛》、《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等专著,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中国梅花名胜考》是这方面又一部深耕力作,中华书局2014年5月出版.全书60万字,插图247幅,16开布面精装.  相似文献   

12.
"梅"是宋词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花卉意象。梅具有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独早的神韵美感,是宋词梅意象的精髓。由此,梅成为宋代词人感物喻志的象征,具有了人格意蕴。姜夔存词八十四首,而咏梅词多达十八首,几乎接近全词的四分之一。姜夔的咏梅词融入其人格象征,借梅花写自身高雅的人格情操、托梅花寄寓忠怨之辞及情感体验、以梅花抒发凄楚苦寒的身世之感。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是宋代词坛上被人公认的"婉约派"词人。她的词以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富有创造性地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并透渗了诗人强烈的情感色彩,从而造就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的词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宋代的其他婉约派词人恐难媲美。作为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对梅花特别钟爱,写了不少咏梅词。这些咏梅词都采用托物寓意的表现技巧,借梅花意象表达词人的思想情感。今天,细细品味这些咏梅词,定然会给我们深刻的审美感受和高雅的艺术享  相似文献   

14.
<正>名人吃花酿佳话利用四时花卉,做成菜肴点心,花宴的历史十分悠久,宋代有梅花汤饼、蜜饯梅花、雪霞羹,明代有暗香汤,仅这些菜名,就让人有了胃口。传说女皇武则天爱在春天令宫女采集各式各样的花朵,与糯米一起捣碎蒸熟,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中几乎都有花的出现。而在众多花中她对梅花情有独钟,梅花既是审美主体的隐喻和象征,又是美的理想和追求。诗人凭借梅花来寄寓多种意蕴:借梅绘景,尽情描绘青春的欢乐;借梅言志,委婉表述自己的志向;借梅喻世,曲折反映忧国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16.
梅花,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名花之一,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周代我国就开始种植梅花了,但那时人们只是将梅子作为一种调料品.梅被植于园林中供人观赏,据《西京杂记)所载,大概始于西汉:“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到了南北朝,隋唐之际,赏梅与艺梅蔚然成风.宋代更是历史上赏梅、艺梅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大量吟咏梅花的文学作品,而且还出现了许多载述梅花的专门著作,如范成大《梅谱》、周叙《洛阳花木记》、张功甫《梅品》,以及宋伯仁《梅花喜神谱》等,都是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万羽 《天中学刊》2023,(6):101-108
梅花被视为宋代的国花,但就象征意义而言,南宋梅花的“君子之喻”和北宋松木的“君子之喻”一脉相承。松木自先秦起就是国家栋梁的代表符号,贴合北宋文人的审美意识,有“君子树”之称。随着宋室向南方地域的转移、南宋文人审美标准的变化,梅花在文人创作中逐渐取代松木,成为“君子”的代表。松木的“栋梁之才”与梅实的“和羹之用”对应,于实用价值上衍生出“治世”的文化寓意,对它们的君子内涵提供了支撑。梅花与松木“君子之喻”的差异,体现了两宋文人社会生活环境的差异,“君子之喻”从松木向梅花的过渡,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宋代杰出的女诗人朱淑真,一生写作了大量的咏梅诗词,在今人张璋、黄畲合编的《朱淑真集》(本文所引朱淑真诗词皆出自于此书)中,“花中君子”梅花是被她吟咏的最多的。朱淑真以她女性的独特的生命体验,为我们塑造了风格独特的梅花意象,蕴涵了女诗人的丰富情感,尤其是女诗人的孤独情感,在梅意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9.
梅赋最早出现在南朝,但直到宋代才发展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特色:在内涵上,以梅花、梅子和枝条为表现对象,关注新品种,同时往往借梅以抒发作者的情志;在艺术上,骈赋与骚体赋并重,广泛使用比拟手法,有些作品有一定的故事性。梅赋在宋代的快速发展,既是宋代梅文化高度发展的结果,也是当时咏梅文学繁荣的影响,同时与作者自身的地位和志趣也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梅清姿神韵,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梅花有傲雪抗寒的斗争精神,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又有孤高亮节,不同流合污之品格,所以又与兰、竹、菊一起被誉为"四君子"。但在中国的传统名花中,梅花是后起之秀,不像桃李、芍药、荷花那样显眼。"《离骚》遍携香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渐有赋咏,而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到了两宋时梅花最终被推为"群芳之首",成为了崇高文化的象征。爱梅和咏梅已成为宋代社会的一种普遍风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