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说教材 1.1 教材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一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命系统的层次、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现在开始进入细胞代谢有关知识的学习。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酶的作用和本质”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将是理解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知识的基础。本节从细胞代谢的概念入手,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五章第二节“微生物的代谢”内容包括三部分: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微生物在代谢的基础上才能生长,因此这节内容在本章中是非常关键的,其中涉及了微生物细胞内的两种代谢产物和两种调节方式,阐述了环境中的物质成分是酶合成调节的物质基础,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酶活性调节的物质基础。学习“微生物的代谢”对进一步理解第一册第三章中植物和动物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以及本章中微生物营养物质的种类、培养基的配置原则和将要学习的微生物的生长等知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教材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的内容,包括酶的作用和本质两部分.教材通过"比较过氧化氧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分解"的探究实验来论证酶的作用;借助于资料分析来说明酶的本质.规范设计对照实验、分析变量的能力和领悟生物学研究思想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探究性学习必须具备的素质. 本节内容又是生物教材中第一次涉及到变量控制,要求学生能通过分析自变量、应变量和无关变量,学会根据实验目的控制各种变量,是学会设计实验的基础,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1教学内容及分析"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又为后面学习ATP、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作了铺垫。并且,本节提出的有关实验的知识对整个生物学实验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中"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内容主要包括酶的作用和本质两部分,潜在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比较高。酶的知识贯穿在整个  相似文献   

6.
1教材分析 "酶与酶促反应"是苏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生物代谢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是学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必备知识,其基本内容包括酶的概念和酶的催化特性. 在苏教版初中生物7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人体的消化和吸收"中学生已经知道了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高中教学就应该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认知,通过教学使他们进一步知道酶的化学本质、酶的催化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1 教材分析1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教材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 ,比较详细地讲述了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作用 ,植物、动物和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过程和特点 ,以及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等基础知识。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 ,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所以说本章是我们高中生物学的重点知识。而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的形成途径。它与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中的有机物密切相关 ,同时又为学习本章中的光…  相似文献   

8.
葛漫红 《生物学教学》2007,32(10):33-34
1 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1.1 教材分析 "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六章第一节,学好这节课对于学生理解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是学习遗传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金勇 《宁夏教育》2014,(5):33-33
小学数学毕业复习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化知识的理解,弥补学习知识的缺漏,并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小学数学内容的本质,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很多教师把"复习"与"应考"十分功利地捆绑在一起,孩子们学的苦,教师教的累,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复习应关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正>1概述考纲要求的内容有:(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6)细胞呼吸。对本部分知识掌握的程度都是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应用"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11.
贺志康 《地理教育》2015,(Z2):41-42
高中地理课程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理选修1“宇宙与地球”第一章“宇宙”与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大部分内容都是天文地理的知识,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教学设备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地理必修1第一章,是学生最先学习的高中地理知识,如果能在这部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探究精神,对高中地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有限和学校地理教学设备以及观察条件限制,借助Stellarium辅助教学,将有助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知识嫁接学说:一种更具包容性的教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知识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其特有的教与学系统而实现的。以往各种教与学理论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阐述了教育教学的部分本质。知识嫁接学说试图综合各种教与学的理论成果,从更开阔更全面的视角来阐释教学的过程和本质。该学说认为,人类的个体知识就像一棵具有三级结构的"榕树",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对知识树实施"嫁接"的过程。在网络时代,知识嫁接越来越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知识嫁接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知识之间的亲和力,掌握知识嫁接的时机,对不同种类的知识采用不同的嫁接技术。在人类知识的传承过程中,复制与模仿是知识嫁接的重要方式之一,知识嫁接成功的标志就是知识由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今天的教育教学应该将自下而上的学习与自上而下的学习结合起来,以最终实现知识创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教育性教学"理论是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在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性教学"理论以理性主义的哲学传统为基础,从内发的伦理道德观出发,旨在通过"观念"这一中介,把知识教学和道德教育联系起来,达到教学和教育在本质上的统一。这一理论对现代教育教学仍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函数是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第一次遇到的具有一般意义的抽象概念,理解、掌握函数的概念,对高中数学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函数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这部分教学应加强与其他内容的联系,突出数学本质,抓住重点.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心灵和知识沟通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堂的教学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状况。"沟通与交流是课堂提问的本质追求,也是课堂提问教学价值的集中体现,深度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蕴涵在问与答的艺术中。”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 “酶的特性”是在学习了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酶的高效性、专一性以及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由于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已学过的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等内容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工程等内容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生物化学教材“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是酶这一章中的第三节内容。教材在介绍了酶分子组成与结构的基础上,列出了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6种因素:①底物浓度的影响;②酶浓度的影响;③pH的影响;④温度的影响;⑤激活剂的影响;⑥抑制剂的影响。使学生系统掌握酶的性质,更好地认识酶在人体内物质代谢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基础学科知识及相关生物化学理论打好基础。在理论教学后,安排了实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通过实验来验证生化学科中的有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必修二专题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化学反应速率》,是高中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从知识结构上看包括三部分的内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方法及简单计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学生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在必修二专题一第二单元中学习了化学键的知识,学生容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本质原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并为学习化学反应限度、化学平衡的移动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19.
正在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中,立体几何部分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立体几何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空间几何两大部分。平面几何部分主要是对平面中点、线、面知识的学习。只有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才能为下一步立体空间知识体系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再认识和学习"多面体和旋转体",就变得相对容易起来,多面体和旋转体的教学目标包括对多面体和旋转体概念的理解,能够区分棱柱、棱台和圆台等几何体,通  相似文献   

20.
唐秀娟 《成才之路》2010,(10):41-41
阅读教学中的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语言的起点,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基础,它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如何让第一课时教学更扎实,更灵动,呈现无限精彩呢?本人试图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出发,谈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