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0年,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上演了一部现代戏——《芦荡火种》,该戏讲述的是阳澄湖畔沙家浜地区的中共地下联络员、春来茶馆老板娘阿庆嫂,机智巧妙地掩护郭建光等18位新四军伤病员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1960年,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上演了一部现代戏——《芦荡火种》,该戏讲述的是阳澄湖畔沙家浜地区的中共地下联络员、春来茶馆老板娘阿庆嫂,机智巧妙地掩护郭建光等18位新四军伤病员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众所皆知,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胡传魁一角来源于沪剧《芦荡火种》,其原型历史上确有胡肇汉其人。京剧中的胡传魁身材粗壮、肥头大耳。真实的胡肇汉却是个瘦子,身高仅一米六五左右,长脸,鹰隼眼,貌不出众。他曾在江苏阳澄湖地区横行霸道、杀人如麻,犯下了累累血债与命案。本文所要披露的是这个恶枭落网与伏法前后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相似文献   

4.
文海拾贝     
毛主席改台词汪曾祺是戏剧《芦荡火种》的编剧。“文革”中,《芦荡火种》被改编为京剧样板戏《沙家浜》。当时,谁也不敢对江青改错的戏,哪怕一句台词提出异议,只好暗地里想办法。一天,有人提出,剧本很重要,是不是让主席过目,请他老人家提提意见,江青只好无话。于是,剧本送到了主席手里。那天,主席半坐半躺倚在沙发  相似文献   

5.
知识与趣味     
我在鲁迅文学院进修时,曾听汪曾祺先生谈及毛主席改戏词一事。 汪曾祺是戏剧《芦荡火种》的编剧。“文革”中,《芦荡火种》被改编为京剧样板戏《沙家浜》。当时,谁也不敢对江青改错的戏,哪怕一句台词提出异议,只好暗地里想办法。一天,有人提出,剧本很重要,是不是让主席过目,请他老人家提提意见,江青只好无话。于是,剧本送到了主席手里。几天后,汪曾祺  相似文献   

6.
过士行中国戏剧“凶猛”的旁观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与100多名女性有过性关系的单身汉女人日起故事与一位擅自闯进单身汉公寓的神秘两人会发生怎样的故事?10月11编剧过士行带着名为《备忘录》的踏入北京人艺小剧场。  相似文献   

7.
潘冬子的父亲叫做潘石屹,潘冬子的母亲一心想参加"非常6 1",胡汉三成了一个叫"老贼"的评委……电影《闪闪的红星》被改编成选手参加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参赛记。而类似的网络"恶搞"现象,也不断出现在其他文学作品及人物身上,《铁道游击队参赛记》、《雷锋的初恋女友》、《红色娘子军》、《沙家浜》……"恶搞才是王道",成了网络的一句流行语。  相似文献   

8.
潘冬子的父亲叫做潘石屹,潘冬子的母亲一心想参加"非常6 1",胡汉三成了一个叫"老贼"的评委……电影《闪闪的红星》被改编成选手参加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参赛记。而类似的网络"恶搞"现象,也不断出现在其他文学作品及人物身上,《铁道游击队参赛记》、《雷锋的初恋女友》、《红色娘子军》、《沙家浜》……"恶搞才是王道",成了网络的一句流行语。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70年代,当电影《沙家浜》优先在沙家浜放映时,一些社员情不自禁地指着电影中的胡传魁,异口同声地说:"他不就是在解放初被政府镇压的杀人魔王胡肇汉吗?"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周刊》2004,(42):77-77
★《无人知晓》(日本)韩国选送的《太极旗》虽然是部战争大片,宏大的战争场面营造得也颇为真实,但是故事太过薄弱,而且对《兄弟连》的模仿抄袭太过明显,所以入选可能性很小。但《无人知晓》则很有可能替亚洲电影挣回一点面子。这部影片的导演是枝欲和是个拿奖高手。本片风格绮丽,惟一的缺点便是“东方色彩太浓”。★《会飞的乌龟》(伊朗)这部电影虽然制作方是伊朗公司,但实际是由库尔德人导演讲述库尔德地区的故事,所以应该算是一部伊拉克电影。本片故事不错,导演虽然够不上一级水准,但这部影片今年10月在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上已得到…  相似文献   

11.
李天霞 《视听》2018,(6):77-79
《美姐》是由郝杰执导、葛夏编剧的电影,被许多观众称为中国版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部电影面世后广受好评,豆瓣评分达7.8分。本文试图从影像分析和艺术价值观察两个维度来探讨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解构电影镜头呈现的故事,探索导演镜头画面背后的深意。  相似文献   

12.
杨状振 《兰台世界》2007,(2S):69-70
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全新讲述 1913年9月29日,上海新新舞台上演了郑正秋编剧,张石川 导演,亚细亚影戏公司出口的故事短片《难夫难妻》,片长共四本,约可放映一个小时左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一个前所未有的题材加名导名编剧的悉心打造,“蹲着的《茶馆》”仍无法成为《茶馆》  相似文献   

14.
专题摄影与摄影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开 《新闻知识》2005,(10):52-53
90年代初期,我国传媒采用组照或图片故事还仅局限于画报类的杂志中,报纸刊登的组照也仅局限于辟专栏,登个3、4张照片,报纸的摄影专版定位在欣赏性的画刊上,而一般的杂志没有组照的位置,就更别提什么图片故事了。1995年,《中国青年报》率令国报纸之先河,将每周一次的画刊改为了“报道类摄影专版。”《南方周末》、《人民日报华东版》、《火众日报》、《北京青年报》、《粤港信息报》、《羊城晚报》等紧随其后都推出了以成组报道和图片故事为主体的摄影专版。  相似文献   

15.
杨晶 《声屏世界》2014,(5):34-36
冯小刚导演、王朔编剧的喜剧电影《私人订制》在2013年末抢入贺岁档,故事讲述了葛优领衔的"私人订制"公司帮助当事人圆梦的故事。从市场和观众表现来看,此次冯氏"圆梦"也陷入了"高票房、低口碑"的中国式电影"怪圈"。其实,《私人订制》的"反常"不同以往,其反常原因在于影片的改革性意识得到了观众的认同,但改革性的解释未必真正走进了观众的心底、点中了事理的命脉。  相似文献   

16.
李方 《青年记者》2005,(12):51-51
李大同在很多场合讲过“冰点”的故事,作为大同的前同事,我也听过很多次。因此,虽然我尚未读过这本《冰点的故事》,自认为还有资格评论几句。  相似文献   

17.
周红华 《新闻传播》2009,(8):147-147
从央视的《讲述》开始,各种电视节目的故事化倾向日益凸显。新闻节目、谈话节目、科教节目、娱乐节目等都纷纷把故事化作为节目的理念。如央视的《走近科学》、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湖南卫视的《背后的故事》、江苏卫视的《人间》等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效益。本文论述了中国电视节目的故事化倾向及其泛化后的弊端.并提出了电视节目故事化中进行创新的策略,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央视新年的开篇大剧《汉武大帝》播出之初。很多报纸在推介的同时.也发表了对该剧编导的访谈。编剧说,《汉武大帝》与《雍正王朝》有某些细节上的相似。并不能证明前是比着后画的;导演说,这两部作品没有可比性,要是打分的话,他给《汉武大帝》打100分。“要不就是99分”。这些话电视上大概也会有。  相似文献   

19.
海外视野     
《视听界》2014,(3):8-9
美剧编剧是如何炼成的虽说美剧编剧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但事实上,很多成功的编剧在开始的时候并不以编剧为专业。《纸牌屋》原作者迈克尔·道布思曾是英国保守党的副主席,这大大增加了故事的可信性,而故事中的政治操作在历史上都有迹可循。专业性较强的美剧编剧,都是曾在各行各业摸爬滚打的专业人士,像《律师本色》的编剧大卫·凯莱是一名律师,  相似文献   

20.
刘强 《青年记者》2017,(20):81-82
电影《长城》是好莱坞首次与中国深度合作、完全按照好莱坞工业水准打造的超级大片,也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第一部工业模式下的电影. 由资料得知,这个故事并不是张艺谋带给好莱坞的,而是好莱坞拿着写了三年的剧本,找到了张艺谋.编剧是曾经编剧过《谍影重重》系列电影的托尼·吉尔罗伊,剧本则是“特种部队”打怪兽的典型好莱坞式剧本.影片拍摄筹备历时三年,中途还找过《燃情岁月》的导演爱德华·兹威克,但因为种种原因“夭折”了,最终递到了张艺谋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