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电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强、门类齐全、技术复杂、安全质量要求严密的高科技工程,其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技术含量高.目前,我国的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秦山一期、秦山二期、秦山三期、核电站已经投入商业运行,共有9个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670万千瓦.与此同时,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山东海阳核电站、浙江的三门核电站等一批核电站正在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2.
我国浙江杭州湾秦山和广东大亚湾有两座核电站正在紧张建设中。核电,作为一种新型的强大能源,引起世人的注目,但也引起一些人的疑虑。有人担心“核电站与核弹都是以铀235为燃料,都是利用原子核的链式裂变反应,核电站出了事会不会像核弹那样爆炸呢?”其实,核电站与核弹有着本质的区别,核电站在任何情况下也不会像核弹那样爆炸。虽然两者的燃料相同,但浓度很不同。核弹的核燃料(有的是钚239)都是百分之九十三以上的高浓度(这里的浓度是指铀235或钚239的同位素浓度,在天然铀中,铀235只占百分之零点七),并且是纯金  相似文献   

3.
大亚湾核电站文件档案的缩微管理工作郭予践一、大亚湾核电站缩微工作宗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于1985年2月成立,这是我国首次引进的国外大型核能建设项目,也是我国最大中外合资经营的商用核电站。在核电站的整个管理当中,文件档案管理系统是核电站安全运行的三大支柱...  相似文献   

4.
中国核电行业已经进入"积极发展"的时期,本文根据核电站的基本特点分析文档工作在核电企业中的地位,以及核电站建设、生产过程中赋予核电文档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浙江档案》1998,(2):46
秦山核电站是一座300MW单机组的压水堆型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是我国和平利用核能的重大成果,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中核集团三门核电有限公司是国有大型核电营运单位,全面负责三门核电站的建设和生产运行。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17日,由中核核电有限公司、浙江省电力开发有限公司、中电投核电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中核核电有限公司控股。由公司负责的三门核电站坐落于浙江省三门县,紧傍  相似文献   

7.
武钺 《档案学研究》2014,28(2):71-75
作为国内首个EPR核电站,台山核电站以建设"国际一流三代核电标杆工程"为目标。本文以此为楔入点,以EPR核电工程文档1管理系统的相关设计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面临的管理要求与业务挑战,提出了项目视角、内容管理和全电子化等主要应对策略,并对系统设计初步实践的成效进行了客观阐述。  相似文献   

8.
当西方还在担心有关国家把核能技术“无法无天”扩散出去的时候,一种对于西方自身核电站安全的担忧悄然而生:如何处理这些核电站的放射性废料呢?  相似文献   

9.
伍大伟  李升华  李良才 《大观周刊》2012,(33):126-126,131
总结了田湾核电站放射性固体废物管理的方法和思路,为新建核电站放射性固体废物的管理,提高放射性废物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最终达到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健康和人类环境。  相似文献   

10.
四月二十六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对于核电站究竟是否安全?产生了很大的怀疑。核电站是利用核燃料(如铀等)在原子核反应堆中起裂变反应而产生的热能将水加热成蒸气,推动气轮发电机组发电。反应堆一般有压水反应堆、沸水反应堆、重水反应堆、气冷反应堆和增殖反应堆等。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为什么会发生事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周刊》2014,(12):36-37
世界上遭遇过原子弹轰炸的是日本国民,其惨状日本民众最清楚。木来日本应该是站在反核武器的最前列,但阳际社会常听到的却不是日本反核的声音,而是那里的政治家、右翼势力鼓吹拥核的各种噪音。世界上最大的两次核电站水故,发牛在前苏联和现在的日本。日本发生核事故后。自民党政府不仅没有对核事故教训作出总结,到现存还在尽可能淡化事故影响,并开始准备启动停下不久的核电站。  相似文献   

12.
我国核电自1985年起步,24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完成了从适应发展核电到积极发展核电的战略转变.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明确了核电发展的目标和技术路线,步入核电的自主发展的道路.并引进论世界上先进的三代核电技术.目前,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专业化管理和自主化建设"为特点的第三代核电站工程项目已经全面展开,各项工作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作为建设过程产生的竣工文件也是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第三代核电站建设模块化施工的特点,区别于以往的核电建设,对于由此产生的竣工文件整理与归档也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实践,建立了三代核电站特点的竣工文件整理与归档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今冬的电荒.各地传来了核电的脚步声:湖北省目前正为个拟建的核电项目选址,力争使湖北成为中国内陆首个核电省份。湖南省也通过了全省核电建设规划。力争在2010年前新建两台9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而重庆市也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核电站项目申请报告,与此同时,四川省在宜宾积极选址,筹建核电站。  相似文献   

14.
<正>三代核电站建造是有别于二代核站的,它的特点采用的模块式的建造方式,AP1000核电机组共有119个结构模块和65个设备模块。在现场建造前,可以同时制造多个模块,模块制造完成后,在现场就可以像设备一样拼装起来,从而节约施工时间。在三代核电站建设中不仅有大量设备模块,还要有很多A1类设备和非A1类设备,与之对应的设备文件的量之大是可想而知,每天文档中心将要接收大量设备文件,如何  相似文献   

15.
每当核事故发生,核电站都会从"受欢迎的客人"变成"受怀疑的邻居",福岛核事故加重了人们的疑虑。安全问题和信任危机伴随着核能工业的发展,而核技术也总是在悲剧发生之后,向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迈进一步。  相似文献   

16.
刘纪广 《大观周刊》2013,(11):63-64
作为核电站委托管理企业,如何在项目工程的施工建造中抓好安全管理工作,是保证项目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本文对项目工程的安全管理进行了浅要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德国社会群情激昂,在政治家和主流民意的支持下,德国人决定对本国的核电说"再见"。尽管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安全"的核电站,但是如何处理核废料,仍然是德国人面临的非常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下中国已经处于风险社会。在一些环境风险议题中,出现了民众的感知风险高于技术风险的现象。本研究以西方"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为理论出发点,以山东民众反对建设荣成石岛湾核电站和乳山红石顶核电站事件为案例,探讨在中国语境下环境风险放大过程中的公众认知与舆论特征。通过深度访谈和内容分析,发现环境风险主要经由信息过程、制度结构和个体反应等三重机制的影响而得到放大。具体而言,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专家和意见领袖的意见争夺决定了风险的信息过程。利益相关方的暗箱操作、信息控制和社会团体缺失等制度结构因素,导致民众对信息缺乏信任而进行"对抗性解读"。另外,民众接收信息时的愤怒情绪及对风险项目的 "污名化"过程,也促进了风险放大。  相似文献   

19.
陈挺  邱杰峰 《浙江档案》2002,(10):27-28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一般企业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流程来保证产品的质量,而核电站的产品是电,生产出来就被消费,其质量就是通过文件的有效控制和档案的规范管理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阅读动力学的高度,提出"为什么读"是阅读的第一位问题。曾祥芹先生主编的《阅读改变人生》一书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阅读的科学和人文价值;与巴丹主编的同名著作比较,该书堪称中国第一部阅读动力核电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