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手段。要正确朗读文言文,必须读准字音、处理好节奏停顿及语调语气等。其中,读准字音不仅要认准生字,而且要注意常见字的“异读”现象。所谓“异读”现象,即一个字有几种读音。如何选择“异读”字的正确读音呢?应根据语境(主要是字义)推敲。文言文的字音“异读”,有以下几种情  相似文献   

2.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是语文教学的起码要求。因为读音和词义有直接关系,发音错误不仅不能正确了解词义,甚至会造成对文意的曲解。文言文教学尤其要注意。由于语音的历史变迁,汉字的读音古今不能一致。有些字除了现代的读音外,在文言文里还有另外某些不同的读音。例如,“三岁贯女”的“女”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不少学生由于对文言文学习重视不够或方法欠妥 ,而造成文言文学习质量不高 ,失误不断。归纳起来 ,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文言文中的某些生字易读错、写错1 .笔划多、结构复杂、现今不常见的生僻字容易写错。如《曹刿论战》中“望其旗靡”的“靡”字等。2 .古今读音发生变化的字易读错。如《敕勒歌》中“笼盖四野”的“野 (yǎ)”字 ,《捕蛇者说》中“往往而死者相籍也”的“籍 (jiè)”字。3 .多音字读音不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致读错。如《〈论语〉六则》中“默而识之”的“识 (zhì)”字 ,《…  相似文献   

4.
周艳华 《教师》2020,(13):57-58
文言文中多音多义字的用法比较复杂,文章以“间”“语”“还”“兴”“行”“说”几个多音多义字为例,阐述了既可以根据多音多义字不同的词性确定读音,也可以根据多音多义字(语素)的不同构词特点来确定读音,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词的意义来判断字音,即遵循“多音字从义”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何洁 《现代教学》2013,(1):117-118
初中语文的教学要点,约定俗成为“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的训练,近年来有向“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发展的趋势,教师们视品读文本、获得体悟、落实写作等为语文教学的必要环节,于是将前两者“听、说”逐渐弱化,特别是“听”。然而在文言文教学中,“因声求气”,以文言文的读音、形式来解读文言文的内涵,是一剂教学良方,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6.
在文言文教学中,一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表现为枯燥无味的学习,这种情况下要实现教学目标较困难。本文重点对文言文教学中字、词、句教学思路进行分析与归纳,为文言文教学设计提供一些参考。一、字音准确,读音与古相通读文言文一般应用普通话来朗读,要读正确,必须抓住古文的破音异读、通假异读与古音异读三方面,这也是学生学习中的最薄弱环节。1.破音异读。它是指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尤其是一些在现代汉语中是名词而在古汉语中作动词的词,如“乃使其从者衣褐”(《廉颇蔺相如列传》),“衣”本应读“yī”名…  相似文献   

7.
学习文言文,有时候会碰到一些读音问题,因为文言文里一些词的读音,不要说与现代文不同,就是与同在文言段中的另一处读音都可能会不同。不同的读音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意义,正确掌握文言词汇的读音是我们学好文言文必过的一关,也是我们准确解释文言词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假”与“破读”是文言文中的两种异读现象。一般来说,它们都要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都有音随义转的读音变化。正因为如此,很多同学在学习中对这二者分辨不清,迷惑不解。其实,只要大家掌握了它们的用法特点,要区别它们也并不是很难。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麻烦。比如读音问题,由于古今音的差异和文字通假,稍不注意,就有读错的可能。又如实词教学。文言文里有虚词、实词,而实词占绝对多数。由于古今词义的异同、变化,这又给我们在教学中正确理解文意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基于上述的考虑,笔者试就这两个问题略陈管见。一、文言文教学的正音问题。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正音,应该与现代文教学的正音有着不同的要求。现代文中的字音,读字面音,而文言文中有许多字。不按字面读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语音在不断发展变化,现代汉语的语音,不仅与上古汉语的读音差异较大,就是与中古汉语相比,其读音也存在着差异。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稍不注意,就读错了字音。如何解决文言文的正音,确实是个难题。比如说查字典吧,在《辞源》、《辞海》中查出了这个字有时却读  相似文献   

10.
读准字音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功。文言文字的读音情况比较复杂,特别是多音字多,阅读时要仔细辨别。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大体有三种情况:1.破青导读。即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同性和意义的一种读法。判定破音异读的主要方法是依据语境和这个字(词)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如:《马说》一文中的(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依据语境可知“食”是喂养之意,动词,应读。又如门户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作宾语,名词,作“队伍”。‘卡列”讲,故应读hdng,而’仍卜行”中的“行”是动词,应读xfng。初中语文教材中类似的例子还有…  相似文献   

11.
巧读文言文     
其实,学习文言文并不难,只要掌握了“读”的技巧,就能轻松闯过初中文言文学习的难关。一、读课文它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诵读是积累语言、形成语感的重要途径。通过诵读,可以学会读正字音,读正断句,读辨虚词,读出语气,从而正确理解文意。1.读正字音。因为文言文里有通假字,诵读可以帮助你记住通假字的正确读音,从而帮助你准确理解它的意义,进而准确理解文意。比如:(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句中的“说”读yuè,不读“说话”的说(shuō),与“悦”音相同,意思是“愉快”。(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句中“是知也…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围绕一个“读”字来展开,通过“读通”“读懂”“读熟”这三个“读”,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一、读通——指导朗读。扫清朗读障碍文言文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学生无法运用现代的语言思维和语言习惯来阅读文言文。学生刚接触一篇新的文言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扫清朗读障碍,要求学生把文章“读通”,弄清生僻字,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出感情,并且知道在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  相似文献   

13.
近日听了来试教的应届毕业生的两节语文课,颇有所感。第一节讲的是《师说》。新课开始,介绍作家作品,试教者就把“韩愈”的“愈”(yù)误读成yú,或许受方言影响,情有可原。接着在讲课文时,读错字音现象屡屡出现,如把“夫生乎吾前”中的“夫”(fú)读作“fū”,把“彼童子之师”中的“彼”(bǐ)读作“pǐ”。其实,现在的一般高中生也该知道,作为文言句首发语词的“夫”的读音应是“fú”而不读“fū”;“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成语,“彼”的读音实在也不该错。再接下来,解释字句时又是错误不断,具…  相似文献   

14.
朱红春 《课外阅读》2011,(12):346-347
语文教学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教育目标,尤其是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在“讲”与“练”上下了很大T夫,力求“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课堂中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独立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加上文言文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遏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使文言文教学陷入僵局,许多学生谈“文”色变,  相似文献   

15.
成语“衣锦还乡”中的“衣”应怎样读?各种工具书的注音不尽相同。大多数工具书注“yì”,如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1989年出版的《辞海》。笔者手边查到的工具书,注“yī”的只有《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出版的如此,1996年的修订本仍然如此。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正确的读音应是“yì”,而不是“yī”。这属于文言文中的破音异读问题,就是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的词性和意义。《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乃使其从者衣褐”中的“衣”就是一个动词,意思是“穿”,读音为“yì”。“…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的读音有其特殊性,但在中小学教学中,应该按现代规范的读音朗读而不宜提倡用所谓古音读。按现代的规范读音读,具体说就是:1通假字。按所表示的本字的规范音来读。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就按“悦”的规范音(yuè)来读。2破读字。那些沿用至今,已经进入现代汉语的,就按现代的规范音来读。如“分”:用作动词,表分开之意时读fēn(今天下三分);用作名词,表名分职分之意时读fèn(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那些普通话不再区分读音的,就按现在的规范音去读。如“胜”:传统上用作…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初中阶段是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对同学们来说,文言文属于陌生语言,学习文言文有一定难度。如何才能学好文言文呢?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多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要对文章中不会读的字词、不懂的句子和词语一一做好标注,然后在听老师范读或录音时及时校正读音。  相似文献   

18.
在文言文教学中,广泛而恰当地运用比较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多年来在文言文教学中,一直采用这种方法,实践证明可以使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学生如读“天书”的古文学习变得容易起来,增加了趣味性。要进行比较,首先得有可比性。而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就具备了广泛的可比性。那么,如何比较?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呢?现代汉语是继承古代汉语发展演变而来的,许多地方和古代汉语有着广泛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古今汉语无疑具备了很强的可比性。这样,从哪些方面比较,根据文言文的教学需要,就不难确定了。可以比读音,比字、词、句,比语法特征,比…  相似文献   

19.
我在一所有名的高中学校听一节高三语文复习课,内容是讲解某套综合练习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部分。应该承认,老师的指导还是有方法的。她从一段文言文总结出解这一类题目的规律与方法,对学生肯定是有帮助的。但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这节课上,老师出现了两个读音错误,而且不是口误,因为老师再三明确并强调了几次。一为“簿”字,文中为“宁受簿责”“对簿度支”。老师告诉学生,此处的“簿”字读bó。实际上此字只有一个读音“bù”,高中教材《项链》中有“老板查看了许多帐簿”一句,出现了这个字。此字平时使用频率较高,如“对簿公…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兼表音义的文字,是语音、语义的结合体。对于绝大多数汉字来说,其音和义都是固定的。但是,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会发现,有少数字如果按它的一般固定读者去读,其意义就讲不通,因此必须改变读者,这在古文中叫做“破读”。所谓“破读”,就是用改变字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例如:“(博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