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世纪的西欧在长达数世纪的封建化过程中 ,确立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领主制。这种制度有如下特点 :(1)土地等级所有是土地所有制的表现形式 ;(2 )封建庄园是农业生产基本单位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 ;(3)领主与农奴是两大对立阶级 ;(4 )封建领主制直接导致了西欧各国的分裂割据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30日—4月3日,由杭州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研究所共同承办的“中英高等教育学术讨论会”在杭州大学举行。来自英国、香港及国内高教界40余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与会代表着重探讨了四个问题:(1)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问题;(2)高等教育的经费筹措和资源分配问题:(3)高等教育中的教学与研究问题;(4)高等院校中的学术水平与质量保证问题。  相似文献   

3.
1982年7月30日至8月6日,中国日本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在沈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余名史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到会的同志一致对日本文部省利用教科书篡改侵华史的行为表示义愤,并通过决议谴责这种行为。会上,按五个分组会分别讨论了以下问题。一、日本古代、中世史分会 1.关于邪马台国的社会性质。有以下几种见解:(1)是具有深刻阶级对立和较为完备的统治机器的国家;(2)是国家的雏型;(3)正处于氏族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尚未形成国家,应属于部落联盟。持这种见解的同志认为,尽管当时的日本出现了军队,但不一定就是阶级社会的产生,而集体墓葬恰恰是氏族社会存在的标志。主张邪马台国是阶级社会的同志,在“下户”  相似文献   

4.
(一) 公元十世纪西藏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新兴的封建地方势力以“政教合一”的形式出现于社会政治舞台。十三世纪中叶,嘛喇教萨迦派在元朝中央政府的册封和支持下开始执掌地方政权。当时表面上,世俗事务与宗  相似文献   

5.
中国拉美史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与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9月5日至11日在济南召开。参加大会的有全国大专院校、研究机关及新闻、出版、外事等单位的同志共55人。大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有两个:(1)十九世纪拉美独立运动问题;(2)当代拉美社会性质问题。共收到论文、译文35篇。  相似文献   

6.
英国的封建化始于七世纪初,结束于十一世纪末,最终确立了封建统治.蒋孟引先生认为:英国封建化不仅进程慢,历时较长,而且是不彻底、不完全的,保留了大量的非封建成分.齐思和先生也认为:英国封建制是从盎格鲁·撒克逊氏族社会瓦解的基础上直接过渡而来的,其过程是很缓慢的,时间是漫长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查理一世与克伦威尔对英国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简单经过。教学重点:内战的三个阶段与英国议会处决查理一世。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十五世纪末年,世界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贸易的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由于英国正处于大西洋航线的中心,海外贸易便得到迅速的发展。为此,英国国内的造船、棉纺等工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至十七世纪时,英国的工商业已经走上资本主义的轨道。但是,这种发展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砠碍,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当时的国王查理一世就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他是怎样压迫和剥削英国人民的?他的统治又是怎样被推翻的?这就是本课要讲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 拓跋珪氏封建化的过程大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拓跋珪以前——国家的形成及封建制萌芽;拓跋宏以前——国家的确立及向封建化过渡;拓跋宏以后——封建化完成。拓跋珪设八部大夫是北魏封建化的重要措施,而拓跋嗣设八大人和六部大人则是拓跋氏部落制残余的反映。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拓跋珪重视农业不仅是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蔡权 《历史学习》2004,(3):12-12
英国专制主义的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15世纪末,止于16世纪下半期,大体上相当于都铎王朝统治时期;第二阶段始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革命的爆发,大体是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这两个王朝都是属于封建的专制王朝,他们都采取措施,加强封建专制。但是,客观上,两王朝采取的措施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却起着不同的作用。从1485年开始,英国处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之下。历代国王有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玛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正好处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资产阶级正在形成和发展,但又比较…  相似文献   

10.
一 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是指导数千年阶级社会史研究的基本工具。笔者认为仍应以此为据,着手解决中国古史分期问题。 古史分期问题是史学领域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经过几十年的讨论,学术界形成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这就是:(一)西周封建说;(二)春秋封建说;(三)战国封建说;(四)秦统一封建说;(五)西汉封建说;(六)东汉封建说;(七)魏晋封建说;(八)东晋封建说等等。众说纷纭,分歧很大。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即各种观点均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社会的转折时期,社会各项制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研究期刊研究会筹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省级、部委级、专业委级、高等院校的高教研究期刊的41位代表。中国高教学会副秘书长许德贵同志应邀光临指导。会议的主要任务是:(1)成立“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研究期刊研究会筹委会”;(2)召开“1992年学术讨论会”。一在10月28日的全体会议上,王宗支同志(《江苏高教》副主编)代表“全国省部  相似文献   

12.
论汉代的“公田”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态的讨论中,“公田”、“官田”是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的问题。特别是汉代的“公田”,它和曹魏的屯田、晋的占田、北魏隋唐的均田,不仅是主张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同志的重要论据;同时,亦是主张唐中叶均田制破坏前土地国有或国有占主导地位的同志的主要论据;即使主强“公田”、“官田”是私有制的同志,有的也认为“公田”、  相似文献   

1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学《世界历史》的重点章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十七世纪中叶,当时西欧除尼德兰外,其他国家(如德、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东欧的沙俄还是一个农奴制盛行的落后的封建国家,亚洲的中国则处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日趋瓦解的明清之际。要在两个教学课时内,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使学生明晰地得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战胜封建制度的结论,课堂教学非突出重点不可。这一章共有四个子目:“斯图亚特王朝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从教育问题到教育政策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教育问题到教育政策问题,有一个过程。美国的社会问题研究者赫伯特·布鲁默曾把政策问题形成过程分为'个阶段:(1)社会问题的出现;(2)社会问题取得合法性;(3)动员种种活动研讨该问题;(4)形成官方行动;(5)将官方计划付诸实施的执行。[1]这个阶段划分,清晰地表明了一般社会问题与政策问题的界限。因此,我们可以说,教育政策问题是教育决策部门认为有责任、有必要加以解决的一种教育问题。)!*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由教育问题到教育政策问题同样经历了这个过程。在义务教育的诸多问题中,最初农民工子女问题并没有进入研究视野,更没有排上…  相似文献   

15.
从艺术管理演变进程中与艺术组织、艺术类型结合的形式角度出发,对艺术管理在西方国家的出现、发展、系统的形成,以及其与西方历史阶段中的艺术组织和活动密切联系方面做了研究、整理、叙述、分析,阐明了西方艺术管理从萌芽到成为学科的五个阶段:早期、中世纪期、文艺复兴期、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20世纪的演进,分析、总结了演进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由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被宗教化、多元间接性、公众自觉下机构现代化与制度化、科学管理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印度在英国入侵以前,基本上是封建社会.农村中仍然是古老的农村村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村社内部发生过缓慢地变化,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财产分化和阶级分化的现象,但作为自给自足农村村社的基础——“土地共有”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直接结合等特征依旧保存着.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侵略以后,一个独立的封建的印度就变成了殖民地的封建的半封建的印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农村村社赖以存在的基础——农业和手工业——两大支柱被摧毁,到19世纪中叶农村村社基本上瓦解了.在这个过程中,农村中出现了剧烈的和不断增长的阶级分化,这种分化所造成的新的阶级关系极为复杂,并呈现出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7.
十七世纪中叶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十八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们在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打击封建教会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促进英法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只是对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对封建教会的土地法令进行简略论述,并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其在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古时期,世界大部份地区皆经历了由前封建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过程,即“封建化过程”。中东的封建化过程开始较晚,大约于10世纪中叶才出现了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制度,即军事伊克塔制度。统治者把土地以服军役为条件下赐给军人,军人领受土地后总是力图将土地私有化。随着军事伊克塔制的推广,引起了中东社会关系的变化。军事封建主穆克塔对农民的超经济强制和农民对穆克塔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强化,中东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加速进行。直到15世纪,这一过程仍未完结。而封建化的未完成,正是中东社会到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内在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史学界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曾就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开展了研究和讨论。1951年1月余逊同志在《大公报》上发表了《由占田、课田制看西晋的土地与农民》一文,这是一篇涉及土地所有制问题的文章。1954年侯外庐同志在《历史研究》创刊号上发表了《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以封建国有制为主,即皇族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此后直到1965年,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报刊上发表了约一百五十篇论文。这些文章对不同的时代、朝代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概念、内容和性质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综合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大类,即:(一)封建土地国有制,包括皇族土地所有制,大土地占有制等;(二)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包括贵族官僚豪富等大土地所有制等;(三)自耕小农土地所有制。第一类是国有制,后二类同属私有制。现在分别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仅就汉代私人地主门下封建依附人口发展的种类、普遍性、身分的两重性及其向地主私附转化问题谈些意见,恳请指正。 一、封建依附人口的种类 汉代随着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发展,封建依附人口大量拥现。封建依附关系得到了迅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