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03年发掘出了纂修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博爱县唐村《李氏家谱》,史学专家谓此家谱可以解决李自成大将李岩身世、太极拳起源、洪洞移民路线三个方面的悬疑问题。《李氏家谱》为唐村李氏十世李元善(1642年-?)修编,据家谱记载,明初山西移民首至河南河内(今博爱县)千载寺三圣门太  相似文献   

2.
李万斌 《武当》2009,(7):26-29
河南省博爱县唐村李家的《李氏家谱》于2005年面世。《李氏家谱》编修于清康熙五十五年,编修人是唐村李氏第十代人李元善。李元善本是李仲的儿子,因李岩一子少亡,故李仲将第四子李元善过继给李岩承嗣。李元善成为李岩的儿子。此谱是儿子记录父辈的事,应该说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因为父辈的事他大都记忆犹新,远比道听途说真实。  相似文献   

3.
李滨 《精武》2006,(8):50-51
2005年3月,《大河报》曾发表记者张体文撰写的考证李白成部将李岩的文章,标题为《<李氏家谱>为李岩身世提出新证——明末李岩是河南博爱人》,文章引述河南省博爱县唐村《李氏家谱》抄件中的一段文字:“与兄仲、陈沟姑表奏庭(注:陈王廷),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拜师结义,树志文武,双杰成名,创艺太极养生功,十三势拳、剑、箭,艺名传  相似文献   

4.
剑波 《精武》2006,(10):55-55
弟子小薛拿来《精武》2006年第7期所载李瑞林先生的《形意拳名家谱(二)》一文让我看,文中讲李老能的八大弟子,涉及到刘晓兰、刘维山、郭云深、刘轮山、杨扶山、刘奇兰等几位形意门中的名家,其师承关系和学拳过程先后次序多有舛误。我想把我掌握的有关情况粗略地谈一下,与李瑞林先生商榷,也算是给形意拳史以及先生的《形意拳名家谱》充实一点内容,如果有什么错处,请先生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李滨 《武当》2005,(9):33-37
2005年3月8日《大河报》第26版发表记者张体文撰写考证李自成部将李岩的文章,标题:《<李氏家谱)为李岩身世提出新证——明末李岩是河南博爱人?》,受这篇文章启发,2005年第5期《中华武术》刊发了原福全文:《偶然所得重大发现——博爱县唐村考陈王廷创太极拳和王宗岳》(以下简  相似文献   

6.
2005年,我在《中华武术》杂志第5期发表题为《偶然所得重大发现——博爱县唐村考陈王廷创太极拳和王宗岳》的文章,披露了河南省博爱县唐村李氏家谱中记载的关于唐村李姓与温县陈家沟陈姓,在明清两代的姻亲关系以及家谱中记载的陈王廷带领表弟李岩、李仲(二人后来成为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的主要谋主及部将,李岩即李信)等在青年时期创太极养生功的内容,讲诉了在调查中发现的王宗岳于清乾隆五十八年,  相似文献   

7.
5、并非陈青萍到赵堡后赵堡才有太极拳——赵堡架。 从众多赵堡太极传人的传谱、秘谱、抄本和论谱,以及杜元化《太极拳正宗》等材料证明,陈青萍以前,太极拳在赵堡已传了六代。现先以陈敬伯的有关资料为证。陈敬伯家谱记载,陈敬伯家由其祖父陈文举从陈伯庄迁入赵堡,家谱中有《敬伯公传》曰:“陈(王甚),又名敬伯,字长青,生于康熙丁亥年(1707年),卒于乾隆辛亥(1791年),理精太极,已达妙手神化境  相似文献   

8.
王金山 《健身科学》2008,(11):22-23
据《人民日报·健康时报》2008年8月7日和《解放网-新闻晚报》综合报道,上海市卫生局和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表明,该市高血压患者已达200多万人,发病率达18%。为有效降低高血压发病率,上海市爱卫会向该市600万户居民派发盐勺的同时,还在  相似文献   

9.
"呯"地一声脆响,平整的玻璃上出现了一个直径0.5毫米的小孔。这不是武侠故事,而是青岛市青年功夫爱好者黄中华用普通缝衣针"刺"出来的。这是《青岛日报》记者于2003年11月某日在该市延安路一个操场上亲眼看到的。 黄中华等一群小伙子是青岛民  相似文献   

10.
李烈初 《收藏》2011,(4):110-111
常有人问我,是怎样爱上书画的?小时,床前有一对箱橱,一早醒来,先看到的便是橱门上油漆彩绘的《八仙图》(原彩绘已毁,图1为黄慎所画)。八个神仙,个个活龙活现,讨人欢喜。特别是蓝采和,像个孩子,背着篮子,篮里的花朵像是从头顶长出来的。"头顶怎么会长花?"  相似文献   

11.
胡刚 《中华武术》2006,(3):44-45
笔者已经撰文证实《六合(心意)拳序》(以下简称为《序》)中序言作者称自己恩师时用字的正确性,并再次证明了《序》距离今日的久远及其真实性。本文就此《序》作者署名为“戴龙邦”而非家谱中的“戴隆邦”的问题进行考证,以再证《序》的真伪性。  相似文献   

12.
杨勇伟 《收藏界》2013,(6):91-94
八仙人物,是指民间传说故事中的道教中八位神通广大的仙人,八仙故事在唐、宋、元、明、清时期都有记载。八位神仙之名,明代以前众说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姓名也不固定,直至明代吴元泰所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中才将八仙人物始定为: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  相似文献   

13.
自拜读李瑞林先生载于《精武》2006年第6期《形意拳名家谱——形意拳创始人李老能逸事(一)》一文后,本人感到很迷惑,今与李瑞林先生及心意(形意)拳门的师友们共同探讨。疑问一:谁是心意(形意)拳创始人李瑞林先生在文中谈到,形意拳的创始人是河北深州李老能先生。本人认  相似文献   

14.
沈津 《收藏》2011,(3):70-74
不久前,在浙江慈溪励双杰先生家中有幸观赏到他的家谱专藏。励先生是中国民间收藏家谱的魁首,这是毫无疑问的。这是我第一次进入私人藏书家的库房,它和我过去见过的图书馆书库(如上海图书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家谱专藏的感觉不同。那天我一步跨进,竞体会到一种《陋室铭》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意境。  相似文献   

15.
柳哲 《收藏》2011,(2):71-72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家谱的收藏随着家谱命运的跌宕起伏而冷冷热热。早年,有识之士诸如郑振铎等人曾经抢救性地购买与收藏了大量废弃的旧家谱。目前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山西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就收藏有不少的中国家谱,甚至韩国、日本等国的部分家谱。据笔者了解,现在国内的各大图书馆仍在努力购买缺藏的老家谱,同时也倡议各家族把新修的家谱免费赠送给公立的图书馆收藏。随着家谱热和寻根热的兴起,家谱也日益引起了收藏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唐豪先生曾有断言遗世:太极拳之祖,予断为陈王廷。安徽中医学院太极拳研究所李滨先生通过考证认为:唐豪之论,颇为武断。其证有五:①王廷无诗文遗留,②《家谱》旁注非乾隆十九年原谱文字,亦非道光二年接修之正文,而是陈槐三之笔墨;③王廷无造拳之才能;④陈家沟的太极拳由蒋氏子蒋发继承家技又得王宗岳太极拳技艺而传入;⑤陈沟《长拳谱》之名目与歌诀,其为炮捶,乃忠义拳之易名者而非太极。  相似文献   

17.
李滨 《精武》2007,(1):38-39
一、太极武道为李博与李春茂传授河南省博爱县唐村李氏八世祖李春茂,乃李伦、李仲、李俊、李岩之生父。李春茂拜千载寺、太极宫武道长李博为师,习十三势拳、剑、枪艺,学而有成,是太极拳传世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著有《无极养生拳论》、《十三势行功歌》等太极武道著作。《李氏家谱》八世李春茂辞条:“春茂,字廷璧,号叶蓁,配赵氏、辛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我国发行1枚“八仙过海”特种邮票小型张。八仙是民间传说中广受崇拜的八位神仙的总称,其约定俗成的名单是李铁拐、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这八位神仙为何要过海?传说是为了向西王母庆寿。于是,他们渡东海,赴瑶池,各献礼  相似文献   

19.
李万斌 《武当》2009,(11):28-29
一、关于人物记载 1、《李氏家谱&#183;序》记载:唐村李氏“始祖与常阳村陈公讳卜,郝庄陈公讳厚,李洼李公讳清河,刘村蒋公讳培礼故徙途相舍衣食义厚,人寺庙拜圣结义,栽培二柏架葡萄铭物别焉。忘弗年久鹿鹿世裔眷怀,逢年大节苍龙昂首之日,民乐邑舞,百里跋涉千载寺,  相似文献   

20.
李师融  李永杰 《武当》2006,(1):28-29
据顾留馨著《太极拳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358页记述:“从《陈氏家谱》可知,陈王廷三子一孙拳艺一般,玄孙甲第则拳艺精到,但从此后继无人。然而,陈王廷的族系第四代秉壬、秉旺、秉奇三兄弟是陈家沟著名的太极拳手,人称三雄,与同族陈公兆、陈大兴齐名。”由此可推知,陈王廷从蒋发学得的太极拳艺,只是初级功夫,未得太极内功真谛,无能传其子孙后代。为什么呢?原因是陈王廷一生习外家拳的炮捶,晚年才学太极拳,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