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民国时期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家,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处祖国腹地的河南,地权在集中下又呈不同的态势:地主占有的土地较此前有所降减,失去土地的农民也日趋增多,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地主靠出租土地对农民进行封建剥削,实物地租占有极大份额;农业商品化生产虽有发展,但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显得十分微弱。农村经济呈现日趋衰退的态势。这些情况表明,只有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农民才能真正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2.
在土地高度集中、地主残酷剥削的封建社会,太平天国平均分配土地制度是革命的、进步的,它不仅反映了农民渴望得到土地的根本要求,是向封建地主斗争的犀利武器,而且将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起助长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革命的根本问题和基本内容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为旧中国农民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极大比重。因此封建土地所有制造成的极端贫困和农业生产的极端落后也决定了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贫困和落后。只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一种合乎农民走上共同  相似文献   

4.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中,封建关系占优势,农民是主要群众。在这些国家里,正确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对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同盟者及其统治基础。封建的土地制度对广大农民长期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正是中国被侵略、被压迫、贫困落后的根源,也是中国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和富强的基本障碍。因此,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就是农民革命。领导渴望土地的中国农民,从地主那里夺回自己的土…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一直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之中。毛主席在他的光辉著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曾论述道:“封建的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帝,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则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农民用自己的工具去耕种地主、贵族和皇室的土地,并将收获的四成、五成、六成、七成甚至八成以上,奉献给地主、贵族和皇室享用。” 中国历代的农民,就在这种封建的经济剥削和封建的政治压迫  相似文献   

6.
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爭也称土地革命战争,这就是說这一时期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內容。进行土地革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把土地从封建剝削者手里轉移給农民,把封建地主的所有制变为农民的所有制,使农民得到解放,从而引导农民走向集体化,大力提高生产力,这是我們党在已經完成了的民主革命时期两大任务之一。它和反帝国主义是相关联的。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反帝反封建作为自己在革命第一阶段的任务。毛主席在“中国  相似文献   

7.
一、井田制与封建土地私有制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制度规定土地归国王所有,因此这里的“国有”不能理解为公有.井田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但它与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同,井田制下的土地归国王一人所有.而后者可为封建国家、一般地主、农民所有。  相似文献   

8.
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中心任务是没收地主的土地与富农的多余土地,打倒地主阶级,限制富农阶级,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毛泽东在领导创建中央苏区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地探索和解决了中国土地革命的对象、任务等基本问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土地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9.
英国在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过程中,围绕着土地问题出现了两条绝然不同的道路:一条是农民要求彻底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另一条是以牺牲农民为特色的将封建土地所有制直接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两条道路一直进行着尖锐的斗争。研究这一问题对于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先后推行了三次土地制度变革,最终使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成为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我们的结论是:(1)三次土地制度变革为建立社会主久制度而作出的战略选择;(2)发展农村经济,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是土地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3)产权制度变革土地制度变革的核心;(4)土地制度变革有成就,也有失误;(5)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护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小王:李师傅,昨天晚上,我们小组的同志看了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的电影,对前几天您给我们讲的“封建地主阶级是怎样剥削农民的”体会得就更深了一些。确实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李师傅:地主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农民,农民就必然要起来跟地主斗争。一部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农民反抗地主  相似文献   

12.
造成中国古代和近代分裂割据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那么如何理解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呢?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新的剥削方式——封建生产方式:地主把自己的土地租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农民向地主交纳一定的农产品。封建生产关系是指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要向地主交纳一定比例的农产品,而封建王朝的政府财政收入也是来自剥削农民,政府与地主便存在利益冲突。当一个新王朝建立后,统治者都要将以前因战乱等原因造成  相似文献   

13.
(二)法兰西封建专制制度的危机农村经济与农民状况在革命前,法国是以农为主的国家,百分之九十一的人口居住乡间,都市不发达。当时当车约有一千六百三十余万人,而住在乡间的即有二千四百余万人。城市居民仅为全国人口的十二分之一。当时农村生产技术落后,土地生产未能提高,三田制或二田制还未绝跡,有的地方还不施用肥料,农村中封建落后的生产方法增加了农民生活的困  相似文献   

14.
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土地改革以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农村居于主导地位的。不公平的土地占有关系和使用关系使得农民深受剥削,也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和工商业的发展。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开展了一场长期的、曲折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斗争。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进行土地改革。从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到提高农业产量、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出发实行土地公有化。各项土地政策不断完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15.
从一九七五年发现云梦秦简以来,史学界对自商鞅变法后至秦统一前秦代的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意见分歧还很大;有的认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当时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有的则认为,封建国有土地制“在开始还居于主导地位”,只是由于地主土地私有制在迅速发展之中,才相对地削弱了它的比重;还有的认为,“秦自商鞅变法至秦统一前后,是普遍的真正的土地国有制的确立与强化发展的时期”.这些分歧意见的存在,除了在理论上的理解不一致之外,还在于对秦代土地制度的具体情况认识得不清楚.如:国家授给农民的土地(以下简称“授田”)和国家赐给有爵者的土地(以下简称“赐田”)能不能传给后代?土地能不能自由买卖?有无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租佃关系?有无国家把国有土地直接租给农民的租佃关系?等等.论者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都是有分歧的.显然,不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对秦代土地所有制形式总的认识就不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相似文献   

16.
旧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是封建势力、官僚资本、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是近代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和富强的基本障碍。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才能巩固工农联盟和无产阶级专政。建国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已经在有1.45亿农业人口的老解放区(总人口约1.6亿)实行了土地改革.农民从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手中获  相似文献   

17.
1861年改革没能解决俄国农业问题,半封建土地关系、地主垄断土地,导致国内市场狭小,农业耕作水平低,农民因饥饿大量死亡。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解决农民土地短缺对俄国而言至关重要。19世纪80年代初,统治集团承认,农民缺地严重,设立农民土地银行、组织移民为对策之一,但成效不大。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农业危机迫使统治阶层重新审查农业政策,其中心议题为村社与农民法律地位,争论集中在维特领导的财政部和普列维挂帅的内务部,最终在尼古拉二世的支持下,保守势力获胜。帝国农业政策的指导原则为村社不容侵犯、农民份地不可转让、保留农民等级制度。至1905年革命前,俄国农业问题尚未解决。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国家,社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而历代土地所有制形式变化多样,同一个朝代前期和后期也不一样。“古者田皆在官”,“后世田有官民之分”.我国古代同时存在着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国有土地、地主的土地、自耕农的土地。在封建社会里,国有土地和地主的土地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就阶级内容而言,均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帝所占有,都是对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的农民进行剥削的手段;地主的土地和自耕农的土地虽然均属于土地私有制的范畴,但在性质上,两者却截然不同。地主的土地是所有者对佃农进行剥削的物质基础,自耕农的小块土地则是地主阶级及其政府掠夺、榨取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法国的封建制度,确立了资产阶阶的统治。它用民主的方式基本上解决了革命的中心问题——土地问题,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研究这个问题,可以明确地理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特点。一革命前,法国还是一个封建的农业国家。在全国人口约二千五百万中,农民有二  相似文献   

20.
在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但当时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总数90%的贫雇农却没有耕地或只有很少的贫瘠土地,他们终日食不裹腹、忍饥挨饿。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向地主高价租种土地,遭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这种状况严重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也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是农民阶级受剥削和压迫的根源所在,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一直沿袭到近代。为了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使广大贫雇农从地主阶级的压迫中解放出来,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