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期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林语堂说:"读书的主旨在于排脱俗气……一个人并不是为了要使心智进步而读书,因为读书之时如怀着这个念头,则读书的一切乐趣便完全丧失了." 老舍说:"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营着我."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姚扶有 《班主任》2014,(2):13-13
正到一个朋友家串门,我刚进门,他的女儿就跑过来让我跟她一块读书。小姑娘说她正在看《上下五千年》,里面有些内容读不懂。我问,为什么不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呢?小姑娘很不高兴地说:"他们有时间不是打麻将,就是在电脑上玩游戏,哪有时间跟我一起读书啊……"听到这话,我不禁为朋友感到遗憾。要知道,一个家庭的藏  相似文献   

3.
犹觉读书好     
正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古今中外,无论王侯百姓,大家的句子都在验证着"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然,"气自华"只该是读书的副产品,是"腹有诗书"后水到渠成、自然而成的结果,而不是读书的出发点,更不该是刻意的追求。面对"教师不读书"这个广为流传的结论,我不止一次叩问自己:我能不能列在"不读书教  相似文献   

4.
在一节自习课上,学生们都在认真地读书,复习白天所学的新课内容。我在教师里踱着步,进行着检查。突然,我发现有一个平时很听话的女生头低得很低,不像是在读书,而且脸上映着光。我马上意识到她可能在玩手机。我迅速走到她的身旁,她很不自然地把手机放到衣兜里去了。我轻轻地对她说:"把手机交给我!"这位女生假装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似的,低着头读书,我又大了一点声音说:"把手机交给我!"她仍然无动于衷,而脸涨得通红地说:"我没有  相似文献   

5.
正一、从对"读书"的不同理解说起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读书学习。如蒙学教材《神童诗》第一首《劝学》就说:"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传统文化中的"读书"有多重含义,最常用的是指上学念书。例如《红楼梦》中贾政跟王夫人商议:"我想宝玉闲着总不好,不如仍旧叫他家塾中读书去罢了。"贾政训斥贾宝玉则说:"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贾代儒当着宝玉的面对贾政  相似文献   

6.
郑也夫 《学子》2015,(2):51-52
大学的教育要教什么,我认为简单地说,就是教三件事:怎么读书;怎么写论文;怎么思考。延展一下,像我的学科——社会学,还教怎么做社会调查,自然科学则要教大家怎么做实验。在这儿我就谈两件事:一是怎么读书,二是怎么思考。这倒应了孔子他老人家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读书带来的是乐趣而非利益怎么读书呢?我想从不喜欢读书开始谈起。我所见到的情况,无论小范围还是大范围,都不怎么令我满意。整体来说,和其他民族比较起来,我们这个民族现在不太爱读书。  相似文献   

7.
小编点评:"学而不思则罔",这篇文章所选的视角相当独特,启发我们要带着感情和头脑去读书,真正领会书里的思想。好读书并且会读书,才是真正的爱书人。我有一个关于读书的毛病,那就是"操之过急",把读书当做任务,最后经常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为什么这么说呢?还是来看看我的自我总结吧。  相似文献   

8.
王崧舟 《教育文汇》2012,(11):52-53
我爱读书。有人问:"王老师,读书是不是你的业余爱好?"我说:"错了,应该把‘业余’二字去掉。"读书是我全身心投入的爱好。于我而言,读书跟吃饭一样,跟呼吸一样,在我的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关于读书,我有三句话。第一句:为己读书。孔老夫子在《论语》中说有两种学问,一种叫"为己"的学问,一种叫"为人"的学问。他认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什么意思?老夫子认为,古时候的君子读书是为了  相似文献   

9.
读点书.苏州大学教授、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说:"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在学校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正王木春(以下简称"王"):在今天这个时代,谈读书几乎是一件比较冒险和可笑的事。所以,今晚我们窝在电脑旁聊读书,更像两个白痴在说梦。谢云(以下简称"谢"):的确,国民不读书的现状很可怕,虽然,造纸和印刷术都是我们发明的,而且,这个国家有五千年文明史,但很奇怪,"读书种子"在这个时代好像有些"水土不服"。但是,言说美好的事情,至少能让我们显得美好一些吧。关于读书,我想到英国作家吉辛说的:"不读书的人和读书人的距离,就像死人和活人的距离那么远。"  相似文献   

11.
正在出去参加会议的路上,我与几位校长交流起教师成长这个话题。每个学校的做法虽然略有不同,但大都集中在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上。学校的各种教研活动也大都停留在磨课、说课、示范课的范畴内,很少有人提到"技术"以外的教师成长因素。其实,一名教师要想获得发展,得以成长,除了埋头苦干和熟练的技术以外,还需要很多能力以外的东西,这也恰是每位教师需要时时进行的自我追问。追问一:你有没有把经典读透?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正>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题目叫《感谢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读书同时读自己。书是养人的。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医愚"前提是"善读"。所谓"善读"就是必须吸收书中的养分,并融  相似文献   

13.
<正>同学们好:我接到一封学生来信,他自称"可怜的农村屌丝",讨论的问题很大:知识能改变命运吗?说自己"对生活没有任何的控制感",怀疑读书学习"这条路真的可以兑现出什么吗"?我在给他的回信中说,我认为"知识改变命运"是一个太大的命题,因为大,就显得笼统甚至空洞。与其说"知识改变命运",莫如说"知识改变我们对命运的态度"。比如你说"怀疑读书上学的意义",这种怀疑的态度,恰恰是读书上学后获取的。读书与思  相似文献   

14.
偷读     
记得程颐说过:"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在我看来,读书之乐的确与打球、游泳有所不同,是一种静趣,一种"心趣"。小时候,喜爱读书,大抵是字画书,尽管识字不全,大多时候仅仅是囫囵吞枣,但书中那斑斓的图片、淡雅的墨香于我却有种不可名状的魔力。  相似文献   

15.
循序渐进是读书学习的规律,宋代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对有志于科学的青年的祝愿是循序渐进。那么,怎样才是循序渐进呢?华罗庚认为,"对书本中的每一个问题,一天没有学懂,就要再研习一天,一章没懂,就不要轻易去学第二章"。朱熹解释说:"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于彼。"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心骨,循序渐进地去读书一定能够带动班级整体读书氛围。  相似文献   

16.
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言语无味。清朝康熙皇帝则说:这世上什么东西都可丢,但书不能丢。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17.
读书不神圣     
史峰 《生活教育》2011,(11):60-61
小的时候,被老师安排去参加学校里的一次演讲比赛,题目是:努力读书,报效祖国。演讲稿是老师给写好的,我"带着感情"背诵一遍就成。至今还记得稿子的大概内容:有的人说为了自己的前程好好读书,有的人说为了父母的期望好好读书,我却说为了报效祖国而努力读书……因为有了这次演讲比赛的经历,所以我把读书一直视为非常神圣的事情,我也常常因了自己是个"读书人"而感觉心高气傲,觉得自己是个"神圣"的  相似文献   

18.
泰戈尔说:"在我浏览的书的太阳系里,学校里读的书像地球,而校外读的书则是太阳。"广泛阅读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那么,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营造环境,激发读书兴趣学生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环境息息相关。因此我校力求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学校开辟读书园林,设立读书报栏,开放图书馆,在灯柱上题写"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  相似文献   

19.
正都说现在的教育问题颇多,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普遍不善于读书。按理说,教书人不读书这简直不可思议,但如此不可思议的现象,却几乎成了许多学校的常态。说实话,我并不擅长做校长,或者说行政管理并不是我的专长。因此,我放手把学校的行政事务交给副校长们去做,我集中精力引领教师专业的提升。其中最重要的引领就是倡导读书的风气。我对教师们说":一个学校有没有文化气息,并非看墙上有没有标语口号,或看校园有没  相似文献   

20.
学生们在课堂上静静地读书,李博文的课桌面却"砰"的一声砸在地上。他怯怯地说:"老师,是孙琪琪卸下了面板螺丝……"还没等老师说话,孙琪琪不耐烦了:"我把螺丝给了你,是你弄丢了……"王老师只好问孙琪琪:"你为什么卸螺丝?"孙琪琪不服气地说:"王明明、刘亮亮前些天也卸过,您为什么不问他们?"王老师平静地说:"下课后我们再讨论这件事。请大家继续读书。"下课了,王老师平和地问孙琪琪:"现在开始,你使用李博文的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