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现状,本文对山东省某市32所学校3 584名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心理素质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社会能力水平最高,其次是学习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有待加强,自信心水平亟待提高。同时受到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家庭情况、学业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另外,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开展状况、父母对学生的关心程度对学生的四项心理素质具有显著的积极预测效应。提升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需要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的多元需求,关爱学生身心健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丰富的心理课程,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和自信心;开展家校合作,密切关注学生情绪波动,共同维护和提升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朱瑾 《教书育人》2010,(4):93-94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素质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他才可能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等等。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在发展中,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也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我们深入研究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运用“高效率学习指导与心理素质训练”,结合高三学生英语学习,探讨提高高三学生考前复习的整体能力及心理素质,达到改善学生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全体学生整体素质及学习成绩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高效率学习指导与心理素质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心理素质,从而促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素质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他才可能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挫折承受能力等等。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在发展中,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也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我们深入研究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实践中的新概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就是运用各种途径及手段,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学生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个性特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6.
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其进步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其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以班会为突破口,逐步加强和引深活动课开展,充分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和适应环境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秦勇 《考试周刊》2013,(40):181-182
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重视对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教育,成为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及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师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师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提高高师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和培养高师学生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能力,高师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建设;心理咨询和治疗;优化心理环境;心理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中英语学习的基础之一,它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本身,还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对学生情感表达、生命感知以及文化气质的养成有重要作用。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中,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消除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障碍,是使英语成为学生“舞台”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有着深重而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至关重要,可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初中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抗打击能力、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综合心理素质。具体阐述了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