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于演示超重、失重的实验器材已有多种,如弹簧秤上加触点信号电路、圆盘测力计上加记忆指针、平衡杠杆的一端挂一对折的链条等。这些装置能够演示物体曾经受到超重、失重的现象,但不能留下记录,无法演示物体完全失重现象,更不能量化失重、超重时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1)特点:装置外形仿机器人。物体的超重和失重现象转化为观察杠杆失去平衡的现象,并配以红灯或绿灯的亮与灭来加强实验演示效果的激发作用,充分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气氛。此演示器实验原理简明易懂,携带方便。  相似文献   

3.
一、设计思想 物体在竖直方向上作加速或减速运动,由于惯性的作用会使支点上的受力增加或减小,从而使支点上受到的力大于或小于物体自身的重力,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就称为超重或失重。怎样演示超重失重现象,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4.
1特点和用途超重失重是在运动中的现象,运动停止,现象也停止。笔者利用钢丝圈挂上砝码(物体)容易发生形变,借助固定在其上的纸带是否拉断,来说明超重失重现象。实验直观、简单、可见度大。供高中物理超重失重演示。2制作材料0.3mm钢丝100cm,夹子4个,2kg砝码,传动线,支架,滑轮  相似文献   

5.
1制作背景 现行高中课本(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七节“超重和失重”,是以升降机为例说明,没有现成的演示实验器,教师理论上的推导及说明都不能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而我们制作的超重失重现象演示器就不一样,在该演示器中,有模拟升降机和光显模块,光显应用了发光二极管(LED),把超重和失重这一现象用具体的、生动的色光展示在学生面前。  相似文献   

6.
一、仪器结构超重失重演示器的主要结构,如图所示.升降箱1由弹簧测力刻度盘2(测力计装在刻度盘背面)、测力计的示重指针3(黄色)、针上固定的小立杆4、超重指针5(红色)、失重指针6(蓝色)、托盘7、物体8(可调法码)等组成.升降箱可沿滑轨11上下运动,由传动索14跨过两定滑  相似文献   

7.
将单片机测力装置用于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演示,既可以进行定性演示,又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自从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以来,同学们对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一册《超重和失重》这一节内容表现出热烈向往。而要使学生正确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教学中却有一定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打破定式思维障碍,演示实验是关键。一般有两种演示实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演示器适用于小学《科学》教材中“物体热传导现象”的认识及“物体的导热性比较”。既可以做教师演示教具(可在拉环上卡上用吹塑纸剪成的火柴梗,以增加可见度),也可以作学生分组实验教具;而且用蜡环代替传统的凡士林粘火柴梗,防止了自动掉下的现象,使实验结果百分之百成功,实验时间大大节约。本演示器操作简便,取材容易,制作方便,成本低廉,容易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0.
对超重、失重演示实验的再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重和失重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必修)的学习内容。 对于中学生而亩,这些概念,不易理解,若在新授课中,配上适当的演示实验,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而一般中学的实验室又没有专门的器材来演示超重和失重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利用身边物品来设计一些演示实验。设计该演示实验的关键在于怎样把超重、失重过程的瞬间效果定格显现出来。以前很多教师采用如图1的装置,手突然向上或向下加速运动时,让学生观察测力计读数,并与静止时的读数相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一、仪器的用途 1.可以演示斜上抛物体的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的合运动。 2.可以演示速率一定时,斜上抛物体的射程和发射角的关系。 3.可以模拟一些惯性现象。  相似文献   

12.
吴据江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1,17(7):40-40,F003
传统的实验装置和方法很难直观、形象地演示阻尼振动过程中振幅与时间的关系,前后周期间物体振幅的变化情况,振动周期的长短及整个振动过程中周期是否衡定等有关的特性也不能直观地显示,更不用说把振动物体的振幅和周期实时地量化并将振幅与时间的关系图形象地画出来。借助计算机进行物体阻尼振动的演示是理想的选择,它不但能直观显示物体振动的阻尼特征,而且能够反映出振动物体振幅与时间的关系,量化幅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物体运动的超、失重现象。[器材 ]杆秤 1个 ,轻质弹簧 1条 (k取 3~ 5N/ m) ,重物 (50 g) 1个 ,铁架台 1套 ,细线 ,火柴等。[实验原理及步骤 ]按图 1(a)所示装置好 ,将弹簧压缩并用细线系住 ,调整杆秤处于平衡态 ,这时杆秤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 ,如图 1。接着用火柴将细线烧断 ,振子 m将作简谐振动 (忽略空气阻力 )。当振子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时 ,重物处于超重状态 ,杆秤末梢上升 ;当振子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时 ,重物处于失重状态 ,杆秤末稍下降。图 1下面作图分析重物运动过程的受力情况。1平衡状态.  a =0  v =0klmg2最高点→…  相似文献   

14.
演示静摩擦力的相互作用浙江宁波市第二中学贺祖发一、所用器材:如图所示1.大木块A2.小木块B3.水槽(面盆也行)4.滑轮5.钩码6.弹簧秤7、8.铁架台9.细线绳二、实验原理: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或发生相对滑动时,会有静摩擦力或...  相似文献   

15.
"超重和失重"是高一物理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使用专用"超重、失重"演示仪或弹簧秤演示时,由于实验反应较快,学生还没看明白,实验现象已结束。为了克服这一不足,笔者设计制作了带有自锁功能的  相似文献   

16.
在现行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有关匀速圆周运动一章中,用于演示“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向心力演示器”,在演示过程中,由于转动较快,很难看清现象,一旦静止又全部复零,效果不够理想。在该章练习六“魔盘”的游戏中,关于大人和小孩谁受到的向心力大的问题,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感性认识。为此我设计自制了本教具。由于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效果显著,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激光三角法理论基础上,研制了测量物体位移的中学生演示实验测量系统,该装置采用线阵CCD作为光探测器,具有人机交互友好、结构设计简单以及易于演示观察等优点,能够实现对物体位移进行快速准确的演示测量。  相似文献   

18.
惯性定律演示器的研究制作李君康,周祖珍(云南师范大学物理系650092)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其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物体具有这种性质叫做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学生在学习惯性定律时,由于直观经验上的错觉,...  相似文献   

19.
本演示器适用于小学《科学》教材中“物体热传导现象”的认识及“物体的导热性比较”。既可以做教师演示教具(可在拉环上卡上用吹塑纸剪成的火柴梗,以增加可见度),也可以作学生分组实验教具;而且用蜡环代替传统的凡士林粘火柴梗,防止了自动掉下的现象,使实验结果百分之百成功,实验时间大大节约。本演示器操作简便,取材容易,制作方便,成本低廉,容易普遍推广。1实验装置(如图1)图12制作方法取直径约2mm,长度约40cm的铜、铝、铁导线三根导线之间的间隔要均匀。在距离A点15cm处的B点将三根导线呈30度角分开延伸;每根导线从B点起,每隔3cm用锉刀…  相似文献   

20.
物体的沉浮条件,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二章“浮力”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它既是重点,更是难点。现有的“物体沉浮条件演示仪”只能定性地演示,而物体在下沉、悬浮、漂浮时,重力与浮力的量的关系,却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索。为此,笔者自制了“物体沉浮演示器”,它色彩鲜艳,直观性强,并能定量地演示物体的沉浮条件,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