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师的实践智慧是他对教育的一种理解与领悟,是一种默会知识,是情境性和个体化的。它来自于课堂,从一堂堂课中萌生、滋长起来,在一次次师生交往、同事对话中得到涵养。因此,关注实践智慧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需,促进教师生成实践智慧是教师进修院校服务课改、服务教师的重要课题和必要行动。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教师教育只注重显性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存在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大量默会性知识。这些默会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从默会性知识的概念、生成、获得来分析默会性知识的有关特征,并阐明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最后指出默会性知识生成的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3.
默会知识观丰富了实践导向的厚实认识论的思想源泉,揭示出技术认知中默会维度的重要性,促进了对技术认知过程中默会知识的本质及其形态的更深刻理解。从默会知识观的视角发掘技术知识的特点,分析技术默会知识的具身性、亲知和动态觉知等认知特征,可为技术默会认知及其实践培育提供思路与策略:"情境+实践"是技术默会认知的应然场域,"感觉+经验"是技术默会认知的亲知途径,"实例+整体性"是技术默会认知的模式识别,"示范+练习"是技术默会认知的优先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宁波市高中数学现场研学培训班”的实践为裁体阐述了关于提升教师默会知识的一些想法:1.培训要聚焦教师教学行动中的困境;2.要切实关注参训教师自身的默会知识实情;3.默会知识的学习要采用适当的情境教学;4.参训者要结合实际问题开展行动研究并将认知及时物化.  相似文献   

5.
陶有宏 《文教资料》2008,(29):109-111
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前提首先是应当拥有广博的知识.但是有了这些知识以后,教师还必须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智慧才能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教学实践智慧是爱的智慧,是动态生成的智慧,是教师独特的个性智慧.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近三十年来的主要成果,指出现有的研究缺乏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过程的探究,对实践性知识特性中的默会性与反思性的关系探讨也嫌不够。本研究将舍恩的行动中反思和行动中识知作为实践性知识的分析单位,并结合哈贝马斯的反思层次理论构成一个实践性知识生成框架图,通过教师在教育教学困境中的认知与行动的实例加以解析,以期帮助我们认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本质特征以及这种追求知行合一的实践认识论。  相似文献   

7.
默会知识相对于明确知识而言.要发展英语语言的实践能力,光靠掌握明确知识是不行的,还必须掌握相应的"个人实践知识"即默会知识才行.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不仅包括教师传授明确知识的过程,而且包括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领悟和获取必要的默会知识或直接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上形成较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类,一类是明确知识,另一类是默会知识.默会知识具有个体性、实践行动性等特点.基于默会知识论,教师应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关注儿童默会知识的习得.同时,默会知识论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在许多场合经常使用的一个新的话语,但经常使用并不代表教师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已经达到清晰的程度,在实践运用中甚至可能还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从人才层次观看,教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并知道今后发展的方向;从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师因素看,教师应明确需要发展的内容;从默会知识论看,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默会的过程,是实践智慧的体现,因此,教师需要具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10.
知识的建构和生成是教师发展的核心,教师不应该只注重理论上的明晰知识的传递与应用,还要重视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默会知识的分享与习得。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部分,在其长期的实践性工作中积累了不少默会知识。高校辅导员通过参与实践共同体内的各种活动,实现了默会知识的共享与转化,促进了个人与整体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有智慧的人。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人才培养的优劣;铸造智慧型人才,须要大批有智慧的教师,并在课堂教学中生成教学智慧,使学习主体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由能力提升成智慧。课堂教学智慧生成的有效途径是:重视实践缄默知识、重视教学反思、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对话,让教育实践智慧不再缄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师常常以教育实践智慧的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实践智慧往往以缄默知识的形式存在于教师个体身上.如果给教师特别是资深教师提供更多的对话机会,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的教育智慧可以部分表达并成为新教师学习的重要教育资源.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对话的平台,使教育实践智慧成为教师间可以共享的财富.  相似文献   

13.
Using video as a mode of data generation in research involving young children and their teachers has become a more common practice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Digital video recordings provide the opportunity to capture the complexity of interactions that occur between people, time, space and objects, however, working with this methodology and form of data can be complex and challeng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use of video as a methodology to understand teachers’ tacit knowledge of practice that supports young children’s oral language. This study explores four specific viewpoints that have been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eachers’ practice: (1) camera, (2) teacher, (3) researcher and (4) peers. From our analysis of the affordances of the differing viewpoints, we propose that what can be ‘seen’ is directly impacted by the understandings of those involved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in relation to data capture, viewing and analysing the data. We argue that these viewpoints are not neutral or mutually exclusive rather they should be considered complementary and supplementary in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eachers’ tacit knowledge of literacy practice.  相似文献   

14.
The socially skilled teach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acit knowledg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kille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re crucial for 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but muc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here is tacit and thus not easily communicated.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study that examined the tacit knowledge of trainee and experienced teachers in relation to various problematic interpersonal aspects of school life. Trainee (n = 501) and experienced (n = 163) teachers in secondary schools were presented with a series of hypothetical vignettes and asked to rate each of 128 potential response options. Trainees completed the survey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ir professional training year. It was found that experience appeared to be related to the capacity to identify ‘bad’ responses, but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in relation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good’ responses. Further differences between novice and experienced teachers in relation to preferred strategies are reported.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and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identifi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在理论上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教学行为并没有发生很大的转变,存在着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脱节的现象。教师要不断反思自我和学生的缄默知识,选择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具体体现在:讲授时要清晰明了,生动形象,贴近生活;提问时发问要精心设计,叫答要善于引导;互动时要做到课堂气氛宽松和谐,把握时机,激发互动;讨论时要做到创设情景、转化生成,合作交流、化隐为显,资源共享、化零为整,拓展延伸、化显为隐;评价时要开展真实性评价。  相似文献   

16.
教学实施中的默会知识和教学对话中的明言知识相互转化对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美国某高校参加翻转课堂工作坊的六位老师的学习经历和教学实践经历展开叙事研究,可望实现解决知识创生螺旋(SECI)中“薛定谔猫悖论”之目的。以SECI模型为“外螺旋”,在两两相邻的“社会化”“表征化”“联结化”“内在化”知识状态中分别嵌入“内隐架构”“对话传播”“迁移吸纳”“练习创生”的“内螺旋”,形成“知识创生双层螺旋”能更清楚地展现高校教师积累、生成、运用、创新实践性知识的实然“全貌”,亦可为我国新时代激发教师实践智慧,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弘扬立德树人信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师范生说课问题成因:基于波兰尼缄默知识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课只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活动形式,但从中反映出的问题却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带有普遍性。教育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一种生活方式,是通过知识(显性或缄默的)丰富生存智慧,增强生存能力,提升精神品质的一个过程。因此,无论是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能够在共同的学习生活情境中,通过知识的掌握形成丰富的意义世界,实现教育活动的人类发展目的。基于波兰尼知识理论,对师范生说课过程中出现的重知识复现、轻发展引导,重技术手段运用、轻知识价值提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阅读对于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专业价值。阅读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主渠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撑点和加油站。阅读能提升教师的文化品位,塑造教师的专业精神,改善教师的专业结构,拓展教师的知识视野,生成教师的教育智慧,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改变教师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常识、有专业没思想的状况,使教师成为一个有较高品位的文化人。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管理智慧就是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班级管理活动的认识、看法和理解,以及通过对自己管理行为的反思和研究形成的思想、理念和能力,是班主任逐渐形成的一种品质和境界.管理智慧对于教育和班主任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具有人文性、实践性、批判性、生成性、内隐性和独特性等特性.良好的管理智慧,需要班主任通过学习领悟、实践历练、反思、研究创新、团队合作等措施来养成.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分裂的现象,此种现象在成人教育教师培养中也不例外。这使他们既不能有效利用自身的缄默知识,又不能借助于显性知识修正自己的缄默知识以提高其水平。本文对缄默知识做简要介绍,并对缄默知识视域下的成人教育教师培养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使成人教育教师的缄默知识得到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