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不可无师,教师是用今天的奉献铸造明日的辉煌的人。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很显然,在对教师的要求中,其核心是师德,可以说,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自觉投入师德建设实践是高校党员教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履行党员责任的实际体现。  相似文献   

2.
浅谈师爱——师德的最高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有人说:师爱是师德的最高境界。而师爱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即“师魂”,是师德的核心。它自觉而理智、纯洁而全面、普遍而持久,是一种无私、高尚、伟大的爱。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素质中的灵魂和核心.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做好教育工作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而师爱则是师德之魂。做好教育工作就是要对学生有着爱心,这是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党员教师既要受到师德的规范,又要受到党性的约束,党员的先进性决定了每一位党员教师必须成为师德标兵。 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这是衡量党员教师党性如何的首要条件。要热爱教育事业,以从教为荣,为党的教育事业脚踏实地、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履行党员的义务,做其他教师的表率。 要为人师表。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  相似文献   

4.
师德是学校的灵魂文/孙晓梅教师是特殊的职业,这就决定了其尤为重要的职业道德。全国政协八届五中全会期间,有的委员提出:“教师队伍必须百分之百的纯洁!”“师德必须是满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要重视师德修养的建设。师德是学校的灵魂。师德是指在从事教育...  相似文献   

5.
雷婷  张博 《文教资料》2013,(34):106-107
“教师职业道德”、“师德”,都是近来社会比较热点的词汇。教师的任务首先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师德水准是一个国家全民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可以延伸为整个社会的道德。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并且加强自身的教师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会在教育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好,从而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教育则是塑造教师灵魂的系统工程,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搞好师德教育应贯彻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教书育人的原则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关键和核心,它要求每个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既要努力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培育学生成人成才。这个原则反映了教师行业是教书育人的行业,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古今中外不少教育家、思想家对此有深刻论述:唐代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用“传道、授业、解惑”概括了教师应有的教书育人的职责。革命教育家徐特立把“经师”与“人师”的统一看作是搞好教育工作的根本。原苏…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塑造人格的神圣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人格上,教师的师德相对于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深广的影响。师德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催育着学生的人格和品质,师德的影响不但广泛地作用于在校学生,而且通过学生和家长对社会产生影响。高尚的师德会影响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几十代人。因此,在道德水准上,对教师要求更高、更全面。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师德、行为对社会公众有着强烈的示范作用,而教书育人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师德素养。教师的师德素养归根结底就是要“以人育人,以德育人,以行育人”,终生做一名合格的“…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关键、核心及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理想、原则、信念、兴趣、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的火花。”徐特立认为:“做教育工作的人,一般总是先进分子。”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建设良好师德的关键在于教师个人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及高尚的人格,教师丰富的知识内涵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形成是师德建设的保障。三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统一于师德建设的过程中。一、教师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高尚的人格力…  相似文献   

9.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必须首先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加强师德建设,不仅要重视思想道德体系的建构与教师道德认识的提高,更要重视通过教育实践使教师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换句话说,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师德养成。如何实现在教育实践中的师德养成呢?除了依靠教师的自觉性,还必须给予有效的监督与激励。“家长评议”正是监督与激励师德养成的有效途径。实施“家长评议”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摇篮”。人才的培养靠教师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素质。师德建设在高校德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师爱的意蕴     
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这种教育就不能称为教育。那么,在教育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活动触及学生灵魂,进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可以肯定地说,教师对学生的爱——师爱,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教的最高境界,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那么,在教育实践中,师爱到底意味着什么?师爱是教师对学生发展所承担的责任。教育部周济部长对新时期师德内涵作出这样的概括和阐述:“爱与责任——师德之魂”。他在大家普遍认可的“师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责任”在教育工作中的重大意…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理想、原则、信念、兴趣、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的火花。”徐特立有句名言:“做教育工作的人,一般总是先进分子。”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建设良好师德的关键在于教师个人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及高尚的人格,教师丰富的知识内涵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形成是师德建设的保证。三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统一于师德建设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师德琐议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用良好的美德雕塑学生心灵的,所以,应该具备比一般人更好的道德品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一、师德是立身之本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语言当令学生信服,行动更应令学生佩服。俗话说:万事“德”为先,如  相似文献   

14.
师德建设问题是当前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教育工作是一项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 ,是一种“做人”与“育人”密切联系、内在统一的劳动。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道德的实践比道德的理论更重要。强调教师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用实际行动为人师表 ,做人楷模 ,真正实现师德的“知行统一” ,实现教师以身立教的作用是当前师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论"两课"教师的道德情操及其培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良好的师德风范是塑造优秀的“两课”教师形象、提高“两课”教学实效的关键。作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教学的“两课”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同时融入到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之中。为此,“两课”教师要多方面进行自我修养,磨炼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提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在教学中,教师的师德和个性品质是教师在学生中赢得威信的基础,是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教师要有尊严,这是教育者的身份所决定的,因为离开了教师的尊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就难以体现。那么,教育者的尊严表现在哪里呢?是靠威严的面孔?是靠“铁的手腕”?是靠讽刺、挖苦甚至体罚?还是靠知错不改、百般掩饰的“应变能力”?我认为教师尊严的实现应靠师德、师艺、师爱。师德,即教师高尚的人格。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塑造学生灵魂的同时,也在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每天生活在学生中间,实际上也就把自己的心灵袒露在学生面前,学生们会怀着公正无私的心态为教育者的人格打分。的确,教育者表现出来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8.
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化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因此,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伍倜  陈兴明 《湖北教育》2006,(11):40-40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在新的历史时期,襄樊市实施“三个强化”,全面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促使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恪尽职守、勤奋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学习培训,强化师德教育与宣传长期以来,襄樊市始终把建设  相似文献   

20.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要。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水平是衡量人民群众对教师、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系统工作满意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尺。在全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推进的关键点上,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江苏省教育厅党组在广泛调研、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开展"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号召全省党员教师在践行师德上做表率、当楷模,营造良好氛围,激励带动全体教师模范教书育人,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率先建成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