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秦汉语中“V1而不V2 ”是一种常见结构形式 ,其变化格式有“动 动”、“动 形”、“形 形”、“名 名”等不同类型 ;V1与V2 之间的意义关系也多种多样 ,有同义关系、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等 ;其语法功能相当于一个词组 ,可作主语、谓语等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2.
“V着V”结构的意义关系及结构中“V”的语义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讨论“V1着V2”构成的动词性短语,分析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同时从V1的语义特征及V1、V2的语义关系着手,分析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认为只有当V1为“留存、催促”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连动式,当V1为“期盼、准备”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动宾式,其他都是状中式。从句法关系来看,“V1着V2”结构中状中式应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V1着V2”构成的动词性短语,分析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同时从V1的语义特征及V1、V2的语义关系着手,分析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认为只有当V1为“留存、催促”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连动式,当V1为“期盼、准备”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动宾式,其他都是状中式。从句法关系来看,“V1着V2”结构中状中式应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4.
“N的V”短语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定心短语,其语义结构具有双重性,分显层和隐层两个层面。“N的V”短语的显层语义结构是名核结构,这是考虑到“N的V”的定心句法结构形式对语义结构的制约作用和中心语V已经名物化这两个原因而确定的,可分为领属关系和限制关系两类。“N的V”短语的隐层语义结构是动核结构,这是考虑到N与V之间的确还保留有施事、受事与动核的语义联系以及“N的V”短语是由上文中的主谓句转化来的这两个原因而确定的,可分为施动关系、准施动关系、受动关系、成动关系、使动关系、系动关系、状动关系等7类。  相似文献   

5.
“VV”、“V一下”、“V一会儿”是动词的广义形态变化,章主要讨论它们与动词的选用关系:(1)除少数心理词外,只有动作动词能出现的三种格式中;(2)在动作动词中,只有持续动词能出现在三种格式中;(3)在持续动词中,一般持续动词和短持续动词可以出现在三种格式中,长持续动词具有积极意义的才能进入三种格式中。  相似文献   

6.
"Ns+V+得+NP+VP"研究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Ns V 得十NP VP”结构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分析:(一)“Ns V 得 NP VP”的语音停顿及结构形式.发现其与兼语句有很大差异:(二)“Ns V 得 NP VP”结构中的“V”.分析得出.其与“NP”的语义关系相当复杂,“V”不应归入使动类.也不能使后面的“NP”成为兼语成分;(三)“V 得”中的“得”,其确定应分为三类情况。  相似文献   

7.
汤景鑫 《现代语文》2009,(10):46-48
本文从配价语法、语义指向和语音特征等角度对“N1+V1V2+N2”句式进行了分析,讨论能使其产生“致使”意义的制约条件,并分情况讨论了V1V2可能有的配价组合方式,得出了“N1+V1V2+N2”结构只有在V2是一价动词时才能够产生“致使”义。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汉语“V到”这种语法结构演变的语言事实来看,“双音节动词V 到”结构属于动介式短语。“单音节动词V 到”则比较复杂:有的已经成为复合词,有的仍然留有动趋式或动结式短语的痕迹。它们演变的程度不完全相同:有的已经完全虚化,有的还带有动词的痕迹。从配价、句式等角度可较全面了解“V到结构”。  相似文献   

9.
“V1着V2”这个结构中充当V1的词语很复杂,通过对V1构成成分的考察,对其构成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N1V1V1给N2V2V2”是一种具有委婉表达功能的常用口语格式,基本语义是说话者委婉地请求N1去做N2希望获知的某事。该格式在句法结构上是一个兼语句,“给”是该格式作为兼语句的标记,可以隐现但语义上必不可少,是连接“N1V1V1”和“N2V2V2”的关键。格式中两个动词重叠本身具有的委婉表达功能加上其出现在祈使句语境中,使该格式在语用上最具委婉的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