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由于心理迷茫和学习压力等因素,高校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法和文献综述法,讨论了高校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现并分析了课外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导向作用,最后提出了通过课外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法、分析法,对犬学生通过参与谍外体育锻炼活动来提升自身社会适应能力的分析与思考。旨在明晰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分析表啊: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在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理论运用能力,以及角色意识、正确的人格价值观与竞争意识等方面,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高校应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予以积极引导与经费支持。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及其形成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较为积极;江西省高校普通专业与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习惯人数比例上有显著性差异;江西省大学生课外主要体育锻炼项目因性别而存在很大差异,足球和健美操是男女生课外体育锻炼选择人数比例差距最大的项目;江西省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前两位的动机为:增强体质和调节精神.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福建省大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省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比较积极,但体育人口达不到我国有关法规的要求;(2)强身健体、娱乐消遣、情绪宣泄、社会交往是我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3)球类运动、跑步和散步是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选择;(4)自由结合的锻炼形式是我省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形式;(5)体育设施不足、课外体育内容单一、体育活动组织不完善是制约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天津市6所高校934名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锻炼行为、体育消费和体育信息的获取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意识总体上是积极的,大多数大学生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整体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多数大学生关注体育信息,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多样化;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积极、有效.建议学校在课程设置、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学校建设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体育行为特点,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对黄淮学院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与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黄淮学院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现状,并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分析影响黄淮学院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为加快推动黄淮学院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现场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滁州市城区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滁州市城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认识不足;男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识高于女生;男生和女生在活动项目上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活动的时间和场所有所差别;部分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没有正确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资源匮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在上课和有组织的课外活动以外的时间所从事的体育活动。本文从对河北农业大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现状入手,以对我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动机、行为、消费的现状调查为依据,找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产生的因素;以专家调查为理论支撑,提出相应的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推进的策略,以便促进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文明、健康、科学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行为,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可以深入研究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增强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使之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64):96-97
<正>1.引言青少年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有重要比重,约为总人口的30%40%,可见青少年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高校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中的一部分,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因此,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现状,探索影响我国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制约因素,并积极寻找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具体对策,对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增进健康、为培养出国家优秀建设者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