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清代前期在流人文化影响下,齐齐哈尔由游牧土著文化形态的地窨子、窝棚和马架子演变为土木结构的正房形式,进而发展到砖瓦结构的民居形式。居住方式一改过去杂居状态,演变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居住形式,从而具有了人伦意义;在民居格局设计上出现了具有中原文化特点的四合院建筑。这些民居风俗的演变,标志着齐齐哈尔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2.
民族民居建筑由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史有关.明代以来,纳西族地区形成了三种不同功能的民居建筑:一种是民间木楞房为主的民居建筑;另一种是官署、地方公共场所的楼房建筑;第三种是为宗教服务的寺庙建筑.从分布特征看,明代以来纳西族民居以木楞房为主体;从建筑风格看,纳西族民居建筑以干栏式为主体;从布局艺术角度看,纳西族民居建筑表现出亲近自然的特点;从装饰艺术角度看,室内外的装修和陈设都体现了纳西族的传统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3.
铜仁东山明清古民居建筑是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本地浓郁人文历史的民居建筑,在民居建筑艺术特点上受客商文化所形成的徽派民居特征影响较大。由于该地域具有典型喀斯特地貌特点,以及共同的文化背帚,民居建筑的构成表现出与徽派民居一样的秩序、风水、宗法伦理特征。建筑形式上以风火墙,石库门和砖雕艺术的四合院特征。  相似文献   

4.
藏式民居建筑广泛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等地。康定地区位于四川西南部,是康巴藏族主要聚集地,康定地区的藏式民居建筑有着独特的内涵和特点,是康巴藏族文化的重要形式,在中国建筑史上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丰富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对现代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传统川西民居外观色彩的形成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川西民居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其典型的白墙黛瓦呈现出清雅自然的色彩面貌。主要从传统川西民居的背景、建筑结构与形式、建筑装饰的介绍出发,概括了在此前提下传统川西民居的色彩面貌,并重点分析了形成其色彩面貌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6.
纳西族民居建筑从其外观形态、结构空间、材质取舍、布局形式和装饰艺术元素诸多方面来看融合了汉族、白族、藏族建筑的精髓,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和魅力,是纳西族人勤劳智慧的物态展现。经过长时间的实地调研和数据测量分析,可以得出丽江本土的少数民族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布局形式、结构空间和装饰艺术元素。而纳西族民居建筑在其规模与形制及传承与保护方面独树一帜,建筑文化视觉语言的有效保留,装饰艺术元素的合理借鉴应用,形成了丽江大研古镇纳西族民居建筑区域集中量最大,建筑文化及构件保存最为完整的状态,是世界研究人类文明不可复制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教学模型设计制作把二维的纸制平面图转换成三维模型,通过对色彩、材质、工艺、触感、理念、空间思维等以微缩的比例再现了实体建筑面貌,对学生亲身感受和提高对丽江本土民居建筑结构与装饰性元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甘南藏族自治州居住的藏民族在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宗教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他们固有的文化心理结构、民俗风情和审美风尚。这种民族个性和社会风尚在民居建筑用运上得到了充分显现,促使他们的民居建筑具有强烈的民族风貌和地域特色,更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民居而独具魅力。本文将阐述他们的民居建筑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传统建筑承载了传统文化,反映着不同时代以及不同地域的文化思想。中国传统民居是产生时间最早且分布地域最广的传统建筑,种类繁多。传统民居建筑的布局结构和装饰细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传统自然观,较好地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在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中国传统民居的自然观依然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9.
以研究安徽中部丘陵地区合肥六家畈镇生土建筑为出发点,从建筑选址、空间布局、建筑材料、营建技术、院落形式等多方面对合肥地区六家畈镇传统生土民居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地区传统生土民居的地域性特征,探析该地区传统生土民居建筑的营建,以期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在适宜地区和经济条件下传承和再利用传统地域性生土建筑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梅州侨乡客家民居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合璧的客家民居是梅州等地客家侨乡特有的文化景观,这些民居的创建者多有侨居海外的背景,接受了西方建筑文化,将西方建筑文化引入客家建筑之中。文章以六座客家民居为实例,探讨它们的中西合璧的建筑和装饰艺术以及中西交融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1.
笔者对中国民居发展背景和对民居传承的紧迫性进行分析。同时,以"印象民居设计"为例,探讨了民居中国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情况下,对如何保留传统文化要素的同时发展本土建筑的思考,最后对民居的现状进行分析,及民居传承性面临现代社会生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合院式住宅是一种最常见和最基本的民居形式,它同时又是中国民间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以南北典型的合院式民居为分析对象,从地域性、布局、单体、艺术性等几个方面剖析合院式民居形式与文化的内涵,以求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南北合院式民居的风格及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的 四合院是中国民居形式中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是北方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院落式住宅。它历史悠久.雏形产生于商周时期.元代作为居住的主要形式大规模地出现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明清两代,合院式作为中国民居的主要形式迅速发展。本课通过电影、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展示中国四合院的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造型艺术以及雅致的院...  相似文献   

14.
民居,即民间住宅,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各地的民族风情、地理环境、气候差异以及建筑材料的不同,使各类民居的地方性表现为各自的特殊性,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文化。各地的民居都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影响地理环境的因素也同样影响着各地的民居特点。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也体现在民居的分布规律之中。  相似文献   

15.
建筑是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一,民居建筑及其文化内涵是不同民族表达文化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方式。居住在哀牢山红河上游谷地的花腰傣在适应自然的生存过程中,创造了土掌房的建筑形式及其建筑艺术,从而形成了具有花腰傣特色的传统民居文化。花腰傣传统民居无论从选址、布局及建筑房屋的流程工艺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花腰傣民居的文化功能和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颖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2):115-117
民居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表现形式,有着其深厚的历史及文化背景.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汇集了多民族、多地域文化进而形成了它独特的建筑形式,民居建筑特色尤为突出.从兰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兰州传统民居的特点等方面来说明形成兰州传统民居的特征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建筑艺术水平紧密相连.研究兰州传统民居特征有助于理解西北地域传统文化和建筑装饰艺术的精神内涵,对于完善西北的地域艺术资源体系,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民居作为人类居住、活动的场所,是人类创造的人文景观,蕴含着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其形成和发展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其分布、形式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也密不可分。受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民居的分布与形式亦体现了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统一。我国疆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形式的传统民居,各式的民居当然也映射出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地考察与实证应用分析研究表明:梅州地区客家人因客居环境不同,其民居建筑类型因地而异,其中,围龙屋是梅州地区最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也是客家地区最典型的民居之一;围龙屋的选址——布局——建筑对"风水"十分讲究,"风水学说"中的元素在民居建筑中得以广泛运用,表现为崇山择福地、拜水谋财气、避凶聚元气、天地人合一圆天地阴阳和谐;从地理学角度来审视围龙屋建筑"风水"观,具体表现为选址上做到崇山拜水,布局上讲究座北朝南,建筑上注重人与环境和谐统一,遵循了"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基本原则,营造了尊重自然,回归自然,与生态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人居环境;梅州围龙屋民居建筑"风水"观对现代民居建筑仍然具有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五岳朝天”是指徽派建筑封火墙的一种造型。形式别具一格的封火墙,高于屋顶超过屋脊,砌成马头翘角的阶梯形。一般正面封闭高墙都采取均衡对称的形式,左右高,中间低。随着徽州民居建筑密度的日趋增大和房屋高度的增加。为加强民居的消防功能,封火墙逐渐增高。尤其是进次多而深长的高大楼房,随着屋脊的伸延变化,  相似文献   

20.
"龙氏家祠"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云南省主席龙云命人精心选址修建,以供其还乡祭祖的家庙."龙氏家祠"包含祠堂和宅院两大建筑群,祠堂分"三进"结构.由简到繁,层层推进.由于设计者们充分运用了礼制原则和美学原则,从而使"龙氏家祠"成为云南建筑的精品,作为祭祖家庙,其规模和建筑艺术当数云南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