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音乐表演专业是音乐院校和综合类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专业的传统学科,虽然设立时间较长,但在课程定位与课程设置方面仍有很多局限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并结合高等音乐教育规律及东北石油大学近10年来实施本科培养的实际经验,研究音乐表演专业如何依据新目录标准进行课程设置,思考如何构建科学的课程设置模式。  相似文献   

2.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它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些人把音乐教育看成是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技巧的传授。反映在对学生的音乐评价上,就是把掌握音乐知识的多少,音乐技能技巧的高低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新制订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以音乐课程价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进行情感表现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通过学习我对音乐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新课程标准中对基础教育音乐课程的准确定位及价值研究,将有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有利于启发教师和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学习好音乐的关键是做好音乐课程评价,随着音乐课程评价标准、评价形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只有做好了音乐课堂评价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喜欢音乐,融入音乐,享受音乐。多元化课程评价不但激励学生演唱技能,更让他们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5.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它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些人把音乐教育看成是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技巧的传授。反映在对学生的音乐评价上,就是把掌握音乐知识的多少,音乐技能技巧的高低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新制订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教育出现了断裂现象:音乐课程设置与传统断裂,一味揣摩西方音乐规范渐失自我传统音乐的主体性,受西方音乐教育及价值观影响,音乐发展的评判标准近似西方。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中国音乐工作者和教育者要继承和发扬五千年灿烂的文化,重视中国音乐体系的价值,促进本土音乐与世界的对话,加强中国音乐课程的设计与建设。  相似文献   

7.
蔡守彬 《考试周刊》2013,(14):22-22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课程改革要求音乐教师认真领会课程改革标准。改革评价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正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课程改革更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给了音乐教师一片更为广阔、更为丰富的天地。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有了极大的改变。准确定位了音乐课堂的价值观念,完善了音乐课堂的评价标准,优化了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的过程,这样既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又有利于推动音乐课堂的教学素质化,更有利于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9.
小型器乐曲写作是艺术院校作曲类课程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民族地区艺术院校作曲类课程要突破以西方音乐为标准的教学体制,将民族特色及元素融入其固有的音乐形式、音乐观念、音乐创作方法之中,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丰富完善少数民族器乐曲写作课程,实现民族院校培养少数民族专业作曲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按照新的课程理论 ,中小学音乐教学包括音乐学科课程和音乐活动课程两种课程。音乐活动课程与音乐课外活动是有区别的。以往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而活动课则是课程的一部分 ,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课程的改革 ,使音乐教育研究面临一个新的课题 ,我们要学习活动课程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的任务 ;分清音乐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课外兴趣小组的区别 ;对音乐活动课程的内容与形式、教材教法、实施原则与目标评价标准等进行摸索 ,加强科学的论证和研究。只有这样 ,才能建立科学的音乐活动课…  相似文献   

11.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是音乐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音乐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措施。从音乐新课程评价标准可知,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更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氛围,促进新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音乐课程是小学阶段学习的艺术课程,对小学生的艺术品位和鉴赏能力有着一定的提升作用。而节奏是音乐课程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同时也是小学教师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切入点,当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音乐中的节奏感时,可以说学生的音乐素养就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提高。因此,随着音乐课程的改革和人们对音乐知识的深化,节奏教学被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所重视,并逐渐升级为衡量教师教育水平的一个标准。结合节奏教学,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A2):157-158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标准》提出,音乐是一门具有普遍性、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的需要,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感悟、理解、表现和创造,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面对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努力把握好课程标准理念,努力践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推动音乐教学的不断发展,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中,通过分析高中音乐课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及目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课标下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音乐新课程标准的重新制定,新的音乐教材逐步进入实质性的教学实践阶段。音乐新课程标准将音乐的审美体验价值置于音乐课程价值的核心地位,其原因何在?音乐的审美价值是如何实现的?音乐的审美价值在人的整体教育中有何作用?本文试从以上角度对音乐的审美价值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17年教育部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作了修订,其中,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个模块为必修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培育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主体课程。"音乐与舞蹈"作为培育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合理设计课程结构,如何建立课程评价标准,值得音乐教师认真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音乐课程资源在音乐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形成音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且直接的实施条件,为音乐课程及其实施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必需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是音乐课程及其实施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在综述音乐课程资源的分类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的音乐课程资源现状,并针对有关问题与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对音乐课的课程性质作了这样的表述: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美和蕴含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因此,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应鲜明地体现和贯穿在高中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中。突出教材作为师生共同感受、体验、表现、创造、评价音乐美的载体,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本文就《音乐鉴赏》教学活动中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教学评价是音乐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存在着过于追求评价的甄别功能和选拔功能,漠视个体差异,导致评价标准、评价主体的单一化等缺陷,使得音乐课程在中小学教学体系中处于边缘化的状态。新的课程改革给音乐课程注入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带来了评价方法和方式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的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为贯彻实施新《标准》,通过探讨与实践,我们将传统的音乐考试方法、形式改变成档案记实量化制、考核形式演出制、吹拉弹唱特长制、成绩评价强项制、音乐成绩等级制、评价过程公开制来进行评价。具体操作为:一、档案记实量化制《标准》指出:“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简便、明晰,易于操作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教育部门工作者要树立"全面为孩子终身发展而努力奋斗"的教育理念。国家课程的重要部分包括音乐课程,是为全面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重要课程。初中阶段学习音乐是对学生审美能力以及音乐鉴赏能力提高的重要时期。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课程不能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