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研员,顾名思义是专门从事教学研究的人员,在教学上应当是能手,在科研方面应当是高手。教研员应处理好“教”与“研”的辩证统一关系,做到教中有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新课改的实施为教研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教研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我以为,在当今如火如荼的课改形势下,教研员尤其是青年教研员必须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文化业务素质,有较强的改革创新意识以及探求教学规律的能力,为此需要强化下列六种行为: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是教研员的工作前提 所谓“研究”,“是指教研员应当根据我国特别是当地基础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需要,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应用性研究,力求能够站得高,看得远,推动学科教学工作的与时俱进”。根据中小学教育工作的特点,教研员在实施新课程当中,怎样发挥研究作用?笔者认为要在如下四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3.
教研员在课程领导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为教研员进行课程领导提供了政策空间,而教研员的特殊地位则为其进行课程领导提供了便利条件。教研员在课程领导中承担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发教师的课程意识、指导学科教学的责任。教研员要担当起课程领导责任,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课程领导知能,并逐步从研究学科教学走向研究课程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中教研员的角色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梅 《当代教育科学》2004,(21):53-54,57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颁布实施,课程改革已日渐深入到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如何推动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引领教师自主化、专业化发展,初步建立校本教研机制,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一系列问题向教研员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教研员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机遇。教研员应如何主动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进行角色定位,发挥服务、研究和指导的作用,这是每个教研员应该认真加以思考的。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员的角色及工作方法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文章通过对中学教师的调查。了解了中学教师对教研员工作现状的满意程度,并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在教研员工作的时代性、感性、人文性、专业性、科学性和服务性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宣武教育》2005,(4):45-46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获得飞跃性发展的今天,教研员需要彻底转变职能,以一个真正研究者的身份投入到课程改革进程中去。教研员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要成为课程创新的主体。为此,教研员应当在如下四个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7.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常听到对教研员这个角色的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一种是褒奖,认为教研员是课程改革的旗帜,是联结专家与教师的中介,课程改革离不开教研员;另一种是批评,认为教研员是课程改革的绊脚石,是“应试文化”的守护神。这两种声音夹杂在一起,看似互相对立,实际上发出的是同一个信号,即在课改中教研员起着举  相似文献   

8.
席广涛 《广西教育》2006,(1A):48-48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新的教育理念,使教研员与广大教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新课程要求教研员不能再以“权威”的角色自居,必须由居高临下的理论宣讲者转变成为教师“平等中的首席”;要求教研员不能唱“独角戏”,不能以“任务驱动”的简单方式开展教研工作,而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研氛围,与教师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因此,采取观摩式教研、主题式教研、沙龙式教研、自主式教研、互助式教研、随机式教研、网络式教研等教研方式,是适应新课程,实现教研员工作方式变革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9.
传统意义上,教研员是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在一线教师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指导教学工作驾轻就熟。新课程实施后,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处于同一起跑线。一线教师借助生动的教学实践,不断摸索,教学理念更新很快,他们凭借鲜活经验和自身感悟提出的问题,教研员依赖过去的专业知识往往难以圆满回答。“现在搞教研比过去难多了”的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全面推进,在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为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发挥教研员的自身优势和作用,开展语文教学改革,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在课程改革工作中,实验教师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既要靠教研员的支持,又要靠教师自己的学习、反思与研究,更需要教师群体的智慧。  相似文献   

11.
潘涌 《教育导刊》2003,(10):18-21
本辩证地分析了语教研员在课程与教学实施中的历史角色,简要阐释了语课程目标生成化、内容自主化、实施开放化、评价多元化等一系列理念蜕变,由此而赋予语教研员新的历史使命:由国家语课程和教学大纲的诠释而转变为课程和教学理论的研究,由共性化课程的规范而转变为个性化课程的催生,由语教师教学水平的鉴定而转变为其专业自主化发展的促进。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改革,对基层教研员来说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是一种观念素质行为的挑战,更是一种自我发展的机遇。作为一名基层教研员如何在机遇中求发  相似文献   

13.
刘秋敏 《辽宁教育》2003,(11):24-25
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以来,对教研员有两句话最引人注意:一是课程改革的全新观念使教研员和教师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二是教研员队伍是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这两句话说明课程改革对教研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表明教研员工作在新课程改革中责任重大。通过两年的课改实验,我认为教研员在课改中不但要转变教研观念,更要承担好各自角色,并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教研工作。 一、教研员要做课改的同行人 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教研员已和教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教研员如何在信息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郭娟 《湖北教育》2010,(6):64-64
思想是教研员成长的支点,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研员呢? 第一,要成为课程和教学的研究员。过去教研员只对教学大纲做好传达和解释工作就行了.这属于“一度研究”;现在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研员要研究国家课程标准的背景和实现的途径.这属于“二度研究”。要明确课程的构建原理.并将其融入到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具体实施和学校课程的设计中.教研员要能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教研员是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并服务于教育行政部门 ,具有一定行政管理职能的专业研究人员。乡镇教研员是以中小学教师为工作对象 ,以承担学科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师培训为主要任务 ,以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为手段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工作目的。教研员是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论教研员的生涯规划与专业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曦 《广西教育》2006,(1A):43-44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研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中,教研员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应如何转变工作方式,应如何提高专业素质?对此,广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课题、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资助经费重点课题“新课程中教研员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探索。本刊选载了课题组的一些研究文章.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在课程体系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教研员担负着复合型的任务使命,应具有课程教学、教育研究、教师发展、教学督导、教育交流五种引领能力,其中课程与教学的引领能力是教研员的核心价值取向。要提升教研员的课程与教学引领能力,就要实现教研模式、教研方式、教研评价以及教研手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实施新课程,仅仅依靠少数专家,那是远远不够的。处于理论与实践的中间有一支不该、不可忽视的队伍——教研员。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谌业锋不辱使命,他潜心钻研、辛勤耕耘,努力使凉山深处的教师和孩子沐浴新课程的阳光。 谌业锋说:“新课程中的教研员应该做学习者、研究者、服务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研员胜任力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教研员胜任力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中小学教研员胜任力发展具有自我成就的专业发展倾向。由于受性别、单位类别、教研年限、学历和职称等不同程度影响,教研员胜任力在专业知识、课程建设、教学发展、科学研究、组织领导和专业品质上表征各异。其中女性教研员专业品质胜任特征显著;研究生学历教研员课程建设和科学研究胜任特征显著;16-20年教研年限的教研员专业知识胜任特征显著。为组建高素质专业化教研员队伍,有必要突破传统教科研工作思路,凸显教研员的课程领导作用,不断涵养教研理性品质。  相似文献   

20.
在课程体系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教研员担负着复合型的任务使命,应具有课程教学、教育研究、教师发展、教学督导、教育交流五种引领能力,其中课程与教学的引领能力是教研员的核心价值取向。要提升教研员的课程与教学引领能力,就要实现教研模式、教研方式、教研评价以及教研手段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