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寒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在公历的1月5日、6日或7日。小寒节气过后,我国的部分地区便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小寒三候二候"鹊始巢"。"鹊"指喜鹊。此时,喜鹊开始筑巢啦。一候"雁北乡"。"雁"指大雁,"乡"是向的意思。这个时候,在南方过冬的大雁,有些开始飞回北方了。  相似文献   

2.
正立夏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在公历的5月5、6或7日。立夏节气过后,气温明显升高。立夏三候二候"蚯蚓出"。生活在土壤中的蚯蚓开始爬到地面来活动活动。一候"蝼蝈鸣"。"蝼蝈"指蛙的一种。立夏时节,蛙在田间、水塘等地方大声地鸣叫。三候"王瓜生"。王瓜(又名"土瓜")的藤蔓在快速地生长。  相似文献   

3.
诗意清明     
时间的使者纵马而来,转眼间清明节又悄然而至了。清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这是其他节气和节日所没有的。从节气上说,清明一到,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春耕春种,一年的忙碌从此开始;从节日上讲,它是祭祖之日,这天要踏青扫墓,祭拜祖先,追忆先人。晚唐诗人杜牧在《清明》中留下脍炙人口的名句:"清明  相似文献   

4.
柏科 《老年教育》2009,(4):48-48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素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相似文献   

5.
正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公历的2月3、4或5日。立春中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节气过后,气温逐渐回升,万物复苏。在我国古代,人们把每个节气又分成了三候。因为通常是五天一候,所以一年有七十二候,每候又有一个对应的物候现象。物候现象反映了动植物和自然界的变化。由于古代的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再加上每年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有些时候的实际情况和古人总结的物候现象不一致,这时,我们就应该科学、灵活地去看待了。  相似文献   

6.
花信,指花开的信息。花信风,指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是中国节令用语。在古代,人们选择一种花期较为准确的花作为代表,称为某一节气的花信风,既带来了花开放的消息,又标志着气候的变换。根据我国农历节气,从小寒到谷雨,一共八个节气,每个节气又分成三候,就是二十四候。每一候都有一种花开放,也就是对应一种花信,因此,二十四候就成了二十四种花期的代表。其顺序是:  相似文献   

7.
圈里事儿     
正有时候想想,其实农历的节气和现实的天气有点对应不上,比如现在,天还是这么热。立秋,七月节。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要是能捡个阿拉丁神灯就好了,立刻许愿变富豪,哈哈哈!  相似文献   

8.
仲春、暮春交际有一节气,此时气温升高,雨量增多,万物生长,空气洁净又清明,这便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清明。清明最初是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节气,那怎么变成节日的呢?这就要说到寒食节了。  相似文献   

9.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逐渐升高,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便来临了.上面两句农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10.
正惊蛰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公历的3月5、6或7日。之所以把这个节气命名为"惊蛰",是因为古人认为,到了这个时候,春雷始鸣,惊动了蛰伏一冬的虫儿,它们就都跑出来啦。其实是因为这个节气过后,天气变暖,即使没有听到雷声,虫儿也要出来活动。惊蛰节气过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就要忙着春耕了。  相似文献   

11.
<正>清明节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词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训篇》中,云"春分后十五日,到指乙,为清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说:"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在《岁时百问》中,也有类似的句子:"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相似文献   

12.
填字游戏     
横向:一、"山川异域"的下一句,出自日本人长屋诗句《绣袈裟衣缘》。二、反映降水现象、对农业耕作非常重要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前一个节气是清明。三、与东郭先生有关的一个典故,比喻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  相似文献   

13.
Lily 《红蜻蜓》2020,(4):22-23
清明时节,桐树开花了,鹌鹑也开始出来活动了。放风筝是这个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谷雨节气,池塘里开始长出小小的浮萍。布谷鸟梳理翅膀上的羽毛,发出鸣叫声,提醒人们开始播种啦!戴胜鸟也出现在了桑树上。  相似文献   

14.
王勇 《今日中学生》2011,(10):43-45
在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中,清明的特别之处在于,唯有它既是一个重要的时令意义上的节气,又是中国民间一个富含传统文化色彩的重要节日。我不想把清明当做"清明节"来描述,不想像那些写点清明节来历的传说掌故,再  相似文献   

15.
清明政治     
清明,是一个节气,一个民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予寻春丰出城。“思人怀远,意境幽长。  相似文献   

1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悲情的时节,也是人们一往情深开创未来的时节。只因清明时处暮春,渐离了凄风苦雨,远别了料峭春寒。在农村,清明是逐渐过渡到夏收夏种的节气。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其实一年之计在清明。清明时节,油菜开花满地金,蚕豆开花满天星,小麦扬穗节节高。春熟春熟,正是经过清明才成熟的。  相似文献   

1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逐渐升高,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便来临了。上面两句农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相似文献   

18.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对宇宙认识、农耕安排和顺天应时的直觉感受、经验总结,是观照天象、关乎人类自然时序的二十四个刻度。西芯小学将节气课程纳入校本课程,五年级间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了解各节气的“三候”、节气习俗,并进行节气文化赏析。依据学生年段特征,整合多学科的学习内容,确立实践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三个能力点,以完成方式多元、内容选择多样为手段,以渗透文化信息为目的,我们设计了以美食为主题的节气项目式课程。  相似文献   

19.
清明诗话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古代有关清明时节的诗甚多,其中不乏名篇佳句,有些至今广为传诵,并被赋以新义而常常引用。  相似文献   

20.
清明节     
“清明”最初指的是节气。在我国传统的历法中,把一年分成24个节气,用来反映气候变化和指导农业生产,而“清明”就是其中之一,时间大约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在阳历中约在四月四日或四月五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