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近代知识女性与妇女解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除当时有利的客观环境外,知识女性自我解放意识的觉醒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辛亥革命前后,与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相适应,一批妇女先进分子提出并努力践行的“去依赖”、“尽义务”、“增能力”的妇女解放思想,不仅在近代妇女解放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现当代妇女运动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留日女学生会蠢辛亥摹命时期留学日本的女性在东京成立的一个旨在宣传妇女解放的妇女团体,它的成立在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上有专壹晏的历史意义。中国留日女学生会的会刊《留日女学会杂志》从妇女与政治改革和社会改良两个方面着力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对中国社会变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走向、学习内容及历史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为赴欧美、日本、苏联三种走向;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经历了首先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继而引进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最后接受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复杂过程。每一次留学教育都涌现出一大批著名人物,他们不仅在中国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等方面建功卓著,且其中管理、外交、翻译等方面的人才还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演变、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产生了至深至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女性留学与发展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女性留学始于鸦片战争后,由美国传教士带出、毕业于纽约医院附属医学院的金雅妹是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民国初年留学政策的修正,使女性留学从个案发展成为政府认可的社会现象,推动了国内女学的发展;女性留学归国后的职业选择与留学专业密切相关,师范教育、文学艺术、医学等是主要门类,择业地域则大都选择在沿海和发达的城市。民国时期,女性留学正处在提倡新学的时代,女性留学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起来,它更是进步与时尚的社会新现象。留学女性的“出”与“归”不仅是对人们固有的传统观念“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挑战,而且是对社会改革和进步的贡献。女性留学及其归国后形成的女性职业群体,对中国妇女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构成了民国时期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湖湘文化在内外交困的近代社会,受到西方文化的严峻挑战.湖湘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接触中,既表现出"惟我独尊"、"舍我其谁"的傲慢文化心态,又表现出虚衰受益、博采众长的非凡气度.湖湘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搏弈中,经历了一个由疑惧、排斥到被迫接受,再到主动融合的漫长过程,最终实现了近代文化的转型,并孕育出了湖南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群体,湖湘文化从此光耀寰宇.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嘉应州大批学子赴日留学。在留学过程中,他们接受并开始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回国后,他们不仅积极投身革命,还从事近代教育,对家乡乃至中国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肇始于容闳所倡导的留美幼童的派遣,其后派遣学生留欧,至清末又出现留学日本潮.容闳的故乡今珠海地区是中国留学教育的主要发祥地,它对中国留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贡献殊多.近代中国是一个不断遭到列强侵略的国家,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整合在面向世界、学习西方的同时,一直怀有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诉求.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作为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和突出表征,始终显现出开放性和民族性兼具的特色.而容闳和被称为"容闳的'美国人'的"留美幼童们,他们回国后输入"西洋之学术","介绍西方科技到中国",为"中国追求现代化"和"复兴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实际是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所具特色的人格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向人们揭示,妇女运动是作为人们改变社会现状的重要手段而兴起的。其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与传统社会中的群体利益、行为规范、思想意识等方面发生冲突。经过激烈斗争,取得直接的或是间接的成果。其成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善与提高,两性关系的错位逐步得到纠正,性别群体利益不断得到调整。二是妇女运动在整个社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对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发生着重大影响,使人们逐步接受某些新事物,产生某种新共识。妇女运动的影响,往往从局部展开,由点向面扩散,从量变发展到质变。这是一个社会重新整合的过程,也是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谷忠玉 《教育史研究》2006,(2):62-64,73
近代西方女性观是在近代西方妇女运动中酝酿形成的,其核心是以资产阶级人权思想为指导而提出的男女平等思想。近代西方女性观通过传教士的传播及中国有识之士的吸纳影响中国,成为改变中国女子生存及发展状况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近代科学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第一次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科学家群体.本文对该时期科学家群体的一些基本问题——年龄结构、学科分布、区域分布以及留学经历、精神特质等--进行了分析,并揭示它在多个层面上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