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在促进新时代拔尖人才培养、教育生态发展以及学生全面成长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从现实来看,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传统书院制与西方住宿书院制模式移植的结果,在精神理念与性质定位、顶层制度设计、学问之道建构等方面亟待进一步思考。回溯历史,近代新儒家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坚持中国文化本位,沿循“哲学—文化—教育”思想理路,积极创建勉仁书院、复性书院、民族文化书院等新型书院以实现“教育救国”之伟业,为现代大学书院建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有鉴于此,现代大学书院建制要把握时代机遇,建构高质量发展方略,从本体论、知识论、方法论等哲学维度出发,明确现代大学书院的内核精神,重视现代大学书院的传统文化研修与传承,践行现代大学书院的学问之道,最终实现本土生长的终极目标,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是近代教育改革中最突出人物之一,他在建立新式学堂的同时,也对传统书院教育进行了改革.通过考察张之洞创办的经心、尊经、令德堂、广雅、两湖书院和存古学堂,可以清楚其书院改革思想嬗变,同时可以了解其学术思想、政治思想演变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清末书院改制与学堂兴起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改制及学堂的兴起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社会变革是书院改制,学堂兴起的根本动因;清末书院自身积弊太深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其改制的内在依据。书院改制的两次高潮是19世纪末的戊戌书院改制和20世纪初的新政书院改制。书院改制对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颇多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丹 《文教资料》2007,(21):124-126
清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书院的积弊也日趋严重,在向西方学习的浪潮中,书院的改革势在必行。戊戌变法时期和新政时期的书院改学堂顺应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5.
蒙养学堂是在西方现代教育的冲击下,于清末改造书院运动中形成的童蒙教育的举措,后又融入近代学制系统,兼具幼稚园和初级小学的性质,是一种短暂的过渡形式。德租时期青岛的蒙养学堂虽然是殖民政策的产物,但是在客观上,通过对传统私塾教育的改良,初步实现了小学教育的现代化。它存在时间较长,发展较为充分,是中国近代蒙养学堂的典型。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82):5-6
近代以降,作为兰州四大书院之一的求古书院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及清廷新政时期教育政策的调整经历了从"书院"改为"学堂"、变革教学内容等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既是位于西北边陲地区的甘肃对于晚清政府应对时变的政策所作的积极响应,也是甘肃近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书院复活现象之一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国学专门人才为主,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国学为己任,在承续传统书院精神、融合现代教育学制上有着成功的探索和不凡的贡献,被誉为"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的典范.文科研究生教育必然是基于文科自身发展规律的专业化教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锡国专便类似...  相似文献   

8.
书院是古代教育的重要机构,河北的书院也与全国一样,发端于唐末五代,至清代达到高潮。晚清以后,书院教育制度日趋僵化、衰败。在西方社会的影响下,出于适应教育改革、培养近代新式人才的需要,书院改制成为趋势。河北书院在维新运动的冲击下,在清末"新政"时期纷纷依照"新学制"规定改为学堂,大体完成了旧有教育资源的近代转换,为河北现代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全国教育改制的大背景下,清末粤东旧式的韩山书院虽然几经周折,但最终从名实上完成了从书院到学堂的蜕变。今赖保存相对较为完整的清末《岭东日报》等报章与档案,得以揭示其清晰的演变脉络。惠潮嘉巡道褚成博于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将道属的韩山书院改办为新式师范学堂,初名为"韩山师范学堂"或"潮州师范学堂",最终官方才定名为"广东省惠潮嘉官立初级师范学堂"。  相似文献   

10.
实业学堂     
150多年前,古老中国的封闭大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无情地轰开,中国被推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压迫引起抗争,落后激发变革.在社会大变革的推动下,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洋务学堂艰难起步,并在朝野两股力量的努力之下,逐步发展成为『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的实业教育,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体制,中国职业教育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从管理学校走向经营学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经营行为,但由于目前缺乏科学理论指导,这不仅让学校管理者感到困惑,同时也时理论研究提出了挑战。研究学校经营问题,重新构建学校管理理论,引导学校从传统的行政管理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学校经营转变,是当今教育管理学发展研究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就学校经营概念的界定,学校经营的可行性、现状以及前提条件和运作模式等问题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Back to School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就应让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了解,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为了给小学英语教师提供文化教学方面的素材,引导小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我刊与《空中英语教室》合作,开辟了“文化长廊”栏目。该栏目的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1)与英语国家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这部分内容旨在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学习和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素材,培养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所选用的材料均由《空中英语教室》提供。(2)文化知识教学活动示例。这部分内容旨在介绍文化知识教学的具体方法,指导教师向学生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同时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受到英语国家文化的熏陶,而且从中学到一些英语知识,初步形成得体地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欢迎广大读者对该栏目提出宝贵意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17.
毕拱文 《教育导刊》2001,(21):41-42
校风是一所学校特有的作风,是师生员工精神面貌和学校办学特色及办学水平的集中表现。它具有客观性、时代性、传统性、独特性、综合性、层次性等特点。它是互相交织综合构成的,既反映着时代的精神、教育的任务、办学的方向,又体现出与其他学校相异的个性特点。在创建文明学校中,我校围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发展、争创一流”作为总目标,努力培育“尊师守纪,勤教勤学,文明团结,勇于创新”的优良校风,提高办学水平。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成员因素论认为:学校成员的思想行为是构成校风的思想因素。学校领导者的言行举止直接影…  相似文献   

18.
学校发展不只意味着作为一个组织的学校的发展,学校发展必须以学校这一类组织的性质与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与旨趣。目前学校发展中出现了发展与目的的分离、好学校与好教育的分离。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专业精神与教育精神的重建,如此,教师才能不仅成为学校发展与变革的代理人,更是学校变革的自觉发起者。  相似文献   

19.
欺负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伤害,尤其表现在他们的学业适应上。结合国内外研究,从学校背景下的学业、行为和情绪等方面,阐述学校欺负对欺负者和受欺负者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20.
单词填一填     
《英语辅导》2016,(3):27-27
转眼又到了开学的日子!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与校园有关的词汇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