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学习要"自主" 我在教《苏州园林》时,让学生选择学习方式.有的学生建议老师先教,学生跟着学;有的学生要求自学;有的要求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等.最后我提议,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课文,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高,自主学习意识很强,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散步》时,鉴于诗歌内容几小节比较相似的特点,我建议学生选择喜欢的小节,选择学习伙伴,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文,大胆放手,把权利和空间交给学生.起初,我很担心这样的方式流于形式,学习效果差.  相似文献   

2.
郭井双 《考试周刊》2014,(42):145-145
<正>现如今,大多数学生学习内容多、课业重,时间久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有倦怠情绪,在获得知识时消极被动,学习效率低。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呢?我有以下见解。一、教师是学生效仿的榜样。优秀的教师能够给学生学习带来极大动力。如我听过这样一个老师讲这样一堂物理公开课,这个老师姓王,王老师讲的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刚开始上课,王老师做自我介绍说:"我姓王,性别男,我的爱好很多,其中  相似文献   

3.
"自主性学习"的教学理念走进课堂应该说已经很久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语文课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地尊重,老师的观念推陈出新,花样众多,使得有的语文老师盲目跟从,一步步走向误区,让人心酸."自主性学习"我是这样理解的:"自主性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它蕴含三层含义:"学习"含义,就是要从课文中学到一定的知识;"自主性"含义.就是学生存学习中自主获取课文中的内容;"培养"含义,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教他方法,引导学生去完成"自主性学习".但是由于不少老师的错误理解,一步一步步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4.
一、让学生争当"小老师",做个好学生 学习<燕子>时,学生说:假如我是作者,我要写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学习这一课,我觉得应该把书读熟背会,要喜欢上燕子.在学习生字词时,学生说:让我来告诉你吧,"偶尔"的意思是……我来考考王艺同学:"生趣"的意思是什么?我想请教朱真宇同学:"小圆晕"是什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说:我还想读这一自然段.有的说:朱楚妍同学"还有"这个词读得好,换气时,语气也调整得轻快了.有的说:老师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最后四个字一日气读出来,读得好.对学生的精彩发言,我情不自禁地带头鼓掌.  相似文献   

5.
新学期,刚从外校调来的张老师接手我班的数学课。初来乍到,张老师很想干出点儿成绩,每天总是早早到校,备课,上课,听课,批改作业……事事都很认真负责。我看在眼里也暗自高兴,心想遇上这样敬业的教师,我班的数学成绩肯定会有一个飞跃。谁知还不到一个月,学生却纷纷嚷着要换数学教师。有的学生说张老师太严肃了,好像从来不会笑,让人不敢接近;有的说张老师上课“满堂灌”,学生跟不上;有的说张老师的作业太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尽管学生们反应很激烈,但换教师是不可能的。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要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学生的意见反馈给…  相似文献   

6.
事情虽然过去四年了,我却记忆犹新.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敢对学生"叉叉"了事了. 四年前,陈小伟是我班一个非常调皮的学生,学习差,纪律差,就连模样儿瞧着也不顺眼,是那号"鬼见愁"的人物.我坚信,在学校师生中,他远要比我们有的老师闻名.接手他以后,我奚落他的次数比正眼瞧他的次数多.我恨医学还不够发达,要不给他修修脑就好了.  相似文献   

7.
小幽默三则     
贪婪的读者一次,我给我那二年级的儿子的老师当助手,查阅孩子们交上来的答卷。答卷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的,老师让学生们填出一系列有关他们的所爱和所恶。其中有一道这样的题:"我喜欢读____的书。"有的孩子填"鲨鱼",有的填"棒球、不明飞行物"。当我阅到我儿子的答卷时,只见他这样写道:"我喜欢读一页的书。"  相似文献   

8.
张亚男 《黑河教育》2014,(11):40-40
正我校推行"三九"教学模式,其要义是在充分调动教师教学主动性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小老师"的成长,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最大化,让每个学生真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提升,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得力的"老师"来引导"小老师"的出现是和平教育的一个亮点,也是教学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每个孩子童年时都有这样一个梦想:"我长大以后想当一名教师。"学生崇拜老师,愿意模仿老师,想成为老师,和平小学这个大舞台给了他们一个实现梦想、展现自我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编稿采撷录     
我按照"三为主"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上常这样鼓励学生:"大胆说,说错了也没关系."比如课文分段,有时学生划分的与老师的不吻合,但却言之成理,只是各取角度不同而已,我便表示认可,并不强求一律,非要把学生的思路纳入老师预定的思维路线.当然更不把老师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因此,课堂上学生公开向我提反对意见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时,我不是为了要顾自己的面子而粗暴地压制学生,更不是讥讽,而是持友善态度与其讨论,以理服人.这样,可以让他们明了我们师生间是相互学习的平等关系,从而增强学生心理上的自由感、安全感,促使他们敢想敢说,不迷信教师、书本,有利于发展求异思维.另外,我常主动听取学生意见.曾以"给语文老师的一封  相似文献   

10.
赵印平 《中国德育》2013,(16):75-76
心理学"首因效应"研究告诉我们人的第一印象对以后的交流有明显的定向作用。班主任第一次亮相要巧,要"华而有实"。除注意仪表端庄外,更要"博学多才",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尝试了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勉。一、背诵名单迎接新的学生,总要查点人数,查点人数有各种各样的做法。有的老师站在讲台上用眼睛扫视全班,看有无空位;有的老师让学生查点人数;有的老师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却不理解,有的讲过几遍了学生还是会问:"老师,您再给我讲讲这个地方,我还是没明白."有时,提出问题了学生没有反应,不得不换个方式提问.我想,这肯定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师说的话学生没听懂.  相似文献   

12.
在我上学的时候,就听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当时我想老师真的很博学,要有比学生多m那么多的知识。后来,我在师范学校毕业,也走上了讲台。学校领导也经常对我提起这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后来这话又演变了,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老师要成为小溪,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想想这句话无论怎么个说法,中心都是要教师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贮备。  相似文献   

13.
别样学生     
中国有"龙生九子,各各不同"的说法,更何况一个班级五十几个学生,当然是各有各的禀性了.这些孩子有的乖巧,有的调皮,有的文静,有的闹腾.但班上有一名叫小丁(化名)的学生,却让我无法用"乖巧"或"调皮"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他是一个特别的学生,若老师的课上得精彩,有丰富的知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能与他交流,他就佩服你,服从你的管教,否则,他准给你捣乱,甚至让你难堪.记得我刚接这个班时,小丁就让我大大的难堪了一回.  相似文献   

14.
李佳佳 《考试周刊》2011,(78):135-136
近年来,我在教学中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进入高一后感到英语太难学了,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部分学生甚至放弃了英语这门课的学习。我走访了部分家长和学生,有的家长说是孩子没有努力学,有的说是高中英语老师没有初中英语老师认真,有的认为是高中英语难度太大。  相似文献   

15.
对于小学生学习而言,通常都是听老师讲,听明白了,可是做题时为什么就有那么多问题呢?之后,师者会选择再讲,再讲,直到背下来老师的话……是的,学生会了!可是这样做却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用这样惯有的思维方式学出来的学生又有几人经得住学习的考验呢?如果学生在接受知识时能够做到主动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解决问题,哪怕是问题没有解决,至少他也感受了学习的过程,试想这样的学习经历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呢?相信答案自然在大家心中,这样参与学习的过程是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无需特意地记忆,教师要打破固有的模式,要让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6.
正一、要求学生学会听课我上课时,都会要求学生用百分之百注意力听课,也就是眼要看着板书,耳要听教师讲,手要随时在所讲的内容旁记下重点,大脑要尽量理解所学内容,不理解的地方赶紧用笔记下来。这样,整个人就完全跟随着教师走。但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我是这样做的:1.表扬好的学生,带动全班的学习氛围。上课时,当发现有部分学生不认真时,我就马上提醒大家"我发现某某同学今天非常认真""大家要向某某同学学习,她很注意老师提的问题""今天女  相似文献   

17.
案例背景: "可能性"作为教材中新增的内容,被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和学生慢慢熟悉,但教学仍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出现较多的问题,如"究竟什么是‘可能性’""为什么要学习‘可能性'""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等.我自己在教学中,就发生这样的现象. 案例描述: 1."妈妈明天一定会给我买新书包"是确定现象吗? 学习"可能性"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一定""可能""不可能"三个词,然后让学生用这三个词分别来说句话.有的学生说:"明天太阳一定会从东方升起."我肯定了他的回答.有的学生说:"妈妈明天一定会给我买新书包."我对此不置可否,接着请其他学生继续说.课后,我仔细想了想:"妈妈明天一定会给我买新书包"这件事情并没有发生,所以不是确定的,但"明天太阳一定会从东方升起"也没有发生,却是确定的,这怎么解释呢?  相似文献   

18.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便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学生一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兴趣必然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注意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培育学生学习、研究数学的欲望.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数的大小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谁能告诉老师你今年几岁了?你妈妈今年多少岁?"有的学生大声说:"我今年8岁,妈妈今年32岁."  相似文献   

19.
<正>学生有时会这样问老师:"我学习不好,学习差,我是不是个坏孩子?我喜欢玩,喜欢上网,喜欢看动画片,爸爸、妈妈就不喜欢我。我上课好动,喜欢说话,老师烦我,同学讨厌我,看不起我,我是不是无药可救了?"我的回答是:"坚持学习,你是一个有用之人,努力学习,你是一个再造之人,你的这些行为也反映了你的优点——活跃、有激情……"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难免会出现很多缺点和不良习惯,要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  相似文献   

20.
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教师在我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位置,老师的话对学生而言就是"圣旨".可今天当我自己也成为一名教师后,我发现"圣旨"不管用了,甚至有的学生公然顶撞老师,令我颜面无光.今天的学生不比以往,那今天的教师该怎么做呢?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给了我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