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砌体结构楼板及屋面板处理做了一些积极改进,从而更加强了地震区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包头“五·三”地震砌体结构的震害表现,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砌体结构,提出了提高抗震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海洋 《职大学报》2006,(2):10-11
本文就砖砌体抗震设计的新发展及约束砌体和配筋砌体等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常规的高层建筑结构计算的前提下,通过高层建筑的受力特性、结构类型、结构体系、结构布置和抗震性能等方面的概念设计,从而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达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建立的L型平面不规则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结构自身的动力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对结构响应的结果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为设计工作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建筑物地基变形导致砌体结构墙体产生裂缝的分析,并结合砌体结构形式、强度以及施工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设计和施工中防止裂缝产生的一些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乡镇区域,砖混结构依然是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为了增加房屋的使用空间,在上部的楼面处常设置挑出外墙的悬挑梁。悬挑部位的受力较为复杂,为了提高房屋的抗震,增设了抗震构件,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增设的抗震构件能有效地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我国广大村镇地区大量存在着砖混结构房屋,为了扩展房屋的使用面积,通常会在二层以上外墙处设置悬挑。悬挑构件所受的力较复杂,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抗震性能较弱,为了提高抗震性能,在悬挑梁端增设竖向柱,使上下悬挑梁构成整体,通过数值计算,增设的柱能显著提高结构抗震性能,能显著降低由结构失效损失所产生的间接费用,有着较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延性抗震设计原理,论述影响结构延性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提出我国抗震规范中的不足,阐述延性抗震设计的构造措施,为今后进行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砖砌体施工是《砌体结构工程施工》中实践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其实践教学过程及教学要点的设计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本文改变常规的设计方法,对任务驱动下砖砌体施工的实践教学过程和教学要点进行了设计,突出重点和难点,抓住关键环节,以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我国所发生的较强地震可反应出,我国中小学学校既有校舍的抗震能力不足,对于既有的校舍可通过结构加固措施采提高其抗震性。粘滞阻尼器具有很好的消能减震性能,可应用粘滞阻尼器对既有中小学教学楼结构进行加固,通过数值分析,既有的教学楼结构加固后抗震性能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高烈度区使用受限的情况,提出在框架中加入BRB形成一种具有耗能减震作用的结构.并选取一个9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反应谱和时程分析两种方法对该框架结构在设置屈曲约束支撑前后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框架结构中合理设置屈曲约束支撑,可以达到小震下增加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明显降低结构侧向变形,大震下支撑屈服耗能,保证结构的安全可以取得良好的减、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砌体裂缝的性质和裂缝控制原则及措施作了扼要分析,并结合砌体结构形式及设计中的 一些问题,提出了防治裂缝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简要分析砌体裂缝的性质和裂缝控制原则以及措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砌体结构裂缝控制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专业特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性环节三个方面对建筑结构课程进行改革。工程造价专业的建筑结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钢筋砼结构设计、砌体结构设计、铜结构设计和建筑结构抗震基本知识。根据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未来岗位关键能力的要求,建筑结构课程除了讲授基本构件的设计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学生熟悉常见结构类型的特点、不同结构类型的计算简图和构造知识。课程讲授除采用传统板书教学外,还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和现场情境式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建筑结构课程的实践性环节主要包括钢筋砼楼盖课程设计和建筑结构施工图识图模拟实训。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课程重点难点在于结构各种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繁多,条件复杂,学生不易掌握。本文对承载力计算原理及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网梁楼盖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大跨度新型结构形式,通过空心预制箱体形成箱形截面的密肋楼盖空间受力体系,具有承栽力高、自重轻、抗震性能优良等优点.该结构底部平差,无外露结构构件,形成较好的内部使用空间.相比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减少用钢量及自重,获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果.目前该结构形式正在广泛的推广应用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SAP2000建立了三种模型:模型1为钢框架结构(不加支撑)、模型2为钢框架-X型支撑结构和模型3为钢框架-倒V型支撑结构。对三个模型分别进行模态、反应谱和时程分析,得出三个模型的层间位移和层间位移角等一些重要结果。对分析出的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得出增加X型支撑和倒V型支撑都可以减小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水平位移,增大结构抗侧移刚度,使结构的抗震性能增大,保障结构更安全。同时可以看到,X型支撑对减小结构的周期和水平位移效果稍微好一点,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该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解决震后节点无法修复的问题,提出将塑性铰移至预制柱悬臂梁端,采用槽钢和顶底角钢拼接的两种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节点.使用ABAQUS有限元模型对两种节点进行模拟分析,并验证模拟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给出距离柱边0.12倍梁跨度是节点合理的拼接位置.针对型钢的型号、厚度和螺栓布置位置等因素,对型钢拼接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槽钢不是一种理想的拼接方式;相比于槽钢,顶底角钢在保护主体结构、刚度发展良好的前提下,其尺寸、厚度越大,位置越靠近梁的顶、底端,越能达到较高的延性和良好的耗能能力,并能实现钢材的高效利用.预应力的施加可以防止顶底角钢出现剪切破坏,提高节点的承载力和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20.
结合抗震要求,并例举工程实例,对抗震框架节点粘贴碳纤维加固进行了研究,以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