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依托兰州地铁一号线的开挖过程,对地表沉降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了兰州地区城市浅埋暗挖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结果表明,隧道地表沉降分为微沉降阶段、快速沉降阶段、沉降缓慢阶段和沉降稳定阶段。在沉降显著发展阶段沉降量达到总沉降量的60%,隧道开挖引起的最大地表沉降为28.7mm。通过对隧道开挖过程的数值模拟验证了地表沉降的四个变化阶段,同时发现了在开挖过程中沉降槽会逐渐变大并且存在漂移现象。  相似文献   

2.
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对施工安全有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一号线施工中沉降量的实地监测,对各监测断面的最大沉降量及横向沉降数据进行拟合,并采用与FLAC 3D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的方式,探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的规律,得出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规律类似于正态分布曲线,隧道中心轴为沉降量最大位置且向两侧逐步减小,沉降量随时间变化形成反"S"曲线的规律,为后续地铁隧道施工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结合福州某地铁双线盾构隧道下穿铁路轨道的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与实测值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了盾构隧道在下穿的施工过程中对轨道沉降、轨道水平偏差以及轨向偏差影响的一般性规律,探讨了不同盾构隧道埋深条件下的轨道沉降与变形规律。研究表明,轨道沉降主要发生在盾构掌子面到达前、盾构通过期间及盾尾通过后的3个阶段;最大水平偏差一般出现在掌子面到达隧轨相交处位置;最大轨向偏差一般发生在掌子面到达轨道线路之前或通过轨道线路以后1倍的盾构隧道直径左右的距离位置;同时表明,在不考虑地下水位的情况下,盾构隧道埋深越大,轨道线路沉降与变形越小,列车运行越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4.
国内的工程建设中有许多隧道下穿施工影响到路基沉降的问题状况,对这些路基沉降的影响分析应结合不同的列车荷载情况,使用一定的施工方法保证施工质量。本文结合某地铁一号线的施工案例进行路基沉降分析,通过四种模拟情况的探究总结,得出施工方法与列车荷载对沉降的影响因素,从而给隧道下穿的具体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地铁隧道施工引起铁路轨道沉降和变形可能影响正常运营,为控制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轨道沉降和变形,保护铁路运营安全,对盾构隧道下穿铁路段的区间线位及工程风险进行研究。文章以某市地铁1号线下穿既有高速铁路桥为依托,采用计算软件对隧道下穿既有高速铁路桥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最大沉降量为11mm,超过了6mm的容许沉降量;通过分析施工过程中沉降情况,提出了施工建议。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建铁路隧道下穿既有公路时,既要保证新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又要使公路保持运营状态,不产生较大的沉降,因此合理的选择施工方法,对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以及公路路面沉降控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巉以中川隧道下穿天公路工程为工程背景,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国家现有规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出最优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7.
隧道施工中,不仅要确保新建隧道结构本身所具有的安全性,而且还应该确保地表安全的既有结构。隧道施工面临隧道结构整体沉降、全风化花岗岩遇水软化、裂缝控制及建筑物差异沉降等问题。基于系统性分析隧道施工特征和控制措施,为实现控制方案可靠性,本文基于浅埋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分析与探讨建筑安全控制实验。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隧道开挖对建筑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以隧道下穿某9层框架结构为例,采用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上覆框架结构的内力、变形及地表沉降,并与实测数据对比。结果表明:结构变形最大的部位在隧洞的正上方;隧道开挖对梁轴力的影响较大;实测地表沉降曲线和数值模拟地表沉降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隧道开挖对建筑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云桂铁路上村隧道出口工区的浅埋、顺层偏压段施工过程中,由于处置不当,发生了沉降超限的事故。本文将事故发生的情况、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以及其后面紧接着的顺层偏压段正确施工方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本篇文章首先对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的施工原理进行概述,从开挖方法、隧道支护、辅助施工三个方面,对浅埋深挖施工技术进行解析,并结合浅埋暗挖隧道施工造成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提出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地面沉降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盾构隧道施工不可避免地对隧道周围地层产生扰动,从而产生地层损失和路基沉降,路基沉降分析是盾构隧道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Peck公式,逐步推导出单洞盾构隧道下穿铁路轨道路基沉降槽宽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从而对Peck公式进行修正,并结合福州地铁一号线的监测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修正后的Peck公式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沉降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锋  刘飞  程钢 《焦作大学学报》2011,25(2):84-85,100
通过对成都地铁盾构隧道穿越建筑物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动态监测与分析,得出了盾构地铁隧道在穿越建筑物时沉降发生时间及影响范围,并初步制定了用于指导施工的监测数据库,以便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大连地铁隧道某区间旁穿高架桥桩基础为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地面沿隧道轴线方向和横向方向的沉降规律及桥墩的沉降问题。对比数值分析结果和现场监测数据发现:隧道轴线监测点变化趋势都是先微微隆起,再逐渐沉降,最终趋于稳定,测值比模拟值大;地表隧道中心线处沉降值及沉降速度大于轴线两侧地表沉降量及沉降速度,并且随着向两边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后达到趋近于零,实测沉降值比数值模拟结果小8 mm,经过60天的观测发现,桥墩的沉降值随隧道的掘进逐渐增大,然后趋于稳定,最大沉降量为8.9 mm,平均沉降速率为1.5 mm/d。  相似文献   

14.
结合山区某高速公路上跨高铁隧道挖方路基施工,详细介绍了山区上跨高铁隧道高边坡路堑分层分段开挖方法、控制爆破施工技术、预裂爆破施工技术、静态爆破施工技术等。施工实践及监测结果表明,高边坡路堑开挖过程中,既有高铁隧道振速、沉降及收敛稳定,在规范及设计要求范围内,满足施工安全及运营需要。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中天山隧道平面控制网建网的网型设计、观测和数据处理,分析了该隧道控制网的观测质量,并就控制测量误差对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值进行了估算.同时对提高洞内控制测量精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福州地铁一号线(罗汉山站~福州火车站区间)为依托工程,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盾构隧道下穿铁路轨道群引起的路基沉降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铁路轨道路基以及隧道轴线方向地表的沉降规律。并与工程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沉降规律基本一致。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bson土建立平行双孔隧道的三维实体结构计算模型,考虑衬砌与周围土体的共同作用,并在盾构开挖面处施加表面力以模拟切削刀盘的推进力效应,分析平行双孔隧道同步开挖及不同滞后距离异步开挖时隧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周边土体变形及收敛形式。研究表明,平行双孔隧道异步开挖时,滞后距离对超前开挖隧道周围的竖直沉降影响微小,而对后挖隧道断面竖直沉降以及左右隧道水平位移的影响较大;随两隧道间距的增加,开挖时相互的影响会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18.
新建贵广铁路双界顶隧道全长4476米,隧道进口向出口方向设计为8.86‰单面下坡,进口段位于浅埋偏压地段,洞身穿越花岗岩全风化层,全风化层多呈砂土状,围岩富水.因围岩沉降收敛,施工过程中隧道正洞部分地段结构发生较大变形.本文介绍了在这种复杂地质条件下,通过围岩监控量测配合系统支护,合理调整支护参数及施工方法,并在工艺上加以细化,总结出了该类地段的施工方法,对同条件下浅埋偏压富水软岩地段的隧道施工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深埋软硬互层地质的长距离隧道施工效率和质量,提出基于隔离桩盾构隧道开挖技术的深埋软硬互层地质长距离隧道TBM施工方法,采用模糊约束控制方法进行长距离隧道TBM施工的盾构参数优化设计,对弯矩、水平位移、轴力等参数进行准确计算,针对深埋软硬互层地质土体的各向异性和复杂边界条件进行长距离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基土层基本物理力学指标优化设计,实现隔离桩盾构隧道开挖施工优化设计。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深埋软硬互层地质的长距离隧道施工的弯矩控制性能较好,水平位移和沉降的效能较好,提高了深埋软硬互层地质的长距离隧道施工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三维有限元程序,考虑地下通道非柔性结构及其结构缝的存在,结合某城市地下通道之下的隧道暗挖实例,模拟隧道断面分步开挖、超前加固、初期支护、接近既有结构施工的复杂空间过程。有限元分析过程显示: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模拟隧道施工对现有结构的影响,可得到与实际施工更为接近的结构沉降与应力结果,从而为隧道结构设计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同时模拟分析还表明:通道项部地表和底板的沉降非常接近,可依据通道底板的拉应力增量,参考通道结构在隧道施工前的应力状态评价通道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