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文《晋祠》《难老泉》都写列了晋祠及周围的景物,都用了描写的手法,由于文体不同,两篇文章有许多相异之处。 一、目的不同 两篇文章都对“圣母殿”的塑像进行了描述。在《晋祠》这篇说明文中,虽有形象生动的描写,但只需看清两个判断句,说明的目的也就显而易见了:“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四十二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真是巧夺天工。”夹在两个判断句中的,虽有些许描写,其目的却是为刻画晋祠光辉灿烂的文化,说明塑像作为文物的价值。作为游记散文的《难老泉》就不同了,它赞颂“不老的江山、不老的人民、不老的民族精神”,它的描写特点是:一,细致。《晋祠》中一句“形态各异”在这里变成了“有的像  相似文献   

2.
晋祠的古典建筑有“三绝”,自然风景有“三美”,我认为《晋祠》的写作语言也有“三美”。一、形象美苏联文豪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贫乏、空洞、抽象的语言会使描绘的事物暗然失色;丰富、生动、具体的表达却能让写作的对象锦上添花。梁衡同志在《晋祠》的行文上,正是  相似文献   

3.
吴伯萧的《难老泉》是一篇取材广博,内容丰富,而中心十分突出的优美游记散文。作者巧以“难老泉”象征着我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祖国永远充满活力,青春长驻,赞颂了晋祠一带的巨大变化和繁荣景象。这篇散文佳作,觅满着浪漫激情,充满着审美意趣,给人以美的享受。纵观《难老泉》一文,其美趣在于疏散美、风格美、人格美、语言美,概言之为“四美”,下文就依次谈谈这“四美”。 一、疏散美 文学是一种审美创造,而结构的审美  相似文献   

4.
《晋祠》是一篇优秀说明文,它在状物写景及语言运用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善于抓住景物和景物特征来说明事物,是这篇文章一大长处。作为名闻遐连的名胜晋祠,应该说可供说明的景物是相当多的。要想完整清晰、简明扼要地将这一名胜介绍给读者,这首先需得在选材上下工夫,选取那些富于特征性的事物来写。文章开头的“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一句,就  相似文献   

5.
文学的价值就在于揭示生活中的美。美的内容一般分成三类 :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山水说明文的主要任务则是通过艺术手法来表现自然风物之美。而自然风物给人的主要是美的陶冶、感染与享受。晋祠 ,从现在还保存着的宋代建筑算起也已近千年 ,其山水景物的形成当更久远 ,其间来游历和歌咏的人亦甚多。但我看晋祠 ,它的美与一般的山水却有不同 ,是一种既有自然的又有社会和艺术的综合之美。这个发现是逐渐的。我童年时便常来晋祠游玩 ,它的自然之美对我熏陶极深 ,清清的水 ,郁郁的树 ,还有那座秀丽的山。当时山上的野花比现在多 ,每年五一节…  相似文献   

6.
美哉,晋祠     
《晋祠》一文,开头即由如瓮倒悬的山引来涌出的清泉,又由清泉托现流水旁的参天古木;接着就指点出藏在这深山、筑在这水旁、隐在这老林之中的古晋名胜晋祠。晋祠,这劳  相似文献   

7.
问:晋祠在哪里? 答: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距市区约二十五公里,祠建在悬瓮山下晋水发源处。(参见《中国名胜词典》一二七页,《文史知识》一九八四年第二期《晋祠与“翦桐封弟”》)《晋祠》原文开头“从山西太原市西行四十里”似不太准确。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人民教育出版社选它为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一直以来它也被当作写景抒情诗来解读,说诗人如何对康桥母校难舍难分,说康桥风光如何旖旎可人,种种这些,在该诗之中也都可以找到几句明确的诗句以应证,但笔者以为,在诗句表象的深处,该诗另有一番风味。的确,《再别康桥》是以景物描写为中介,来驾驭诗人思想情感,但严格地说“景物描写”是散文术语,对诗而言,是不够恰当的,在诗里应以“意象”相称,会更到位。而“景物”一旦进入“意象”领域,它的内涵往往具有充沛的张力,在语意所指方面,多具有丰富的弹性,  相似文献   

9.
一、注意周围景物的搭配描写。任何景物,都有一个环境。有时候,被描写景物之所以美,是因为与周围的景物有关。如济南的冬天之所以美、之所以暖,这与济南周围秀美的小山和秀美的河水有关。如果没有周围秀美的山和水的描写,济南的冬天是不会那么美的。有时候,被描写的景物虽然也美,但加上周围景物的描写,会更美。如《天山景物记》中,作者在描写“迷人的夏季牧场”时,还描写了牧场周围“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这就使得“迷人的夏季牧场”更加迷人,更加美得充实、美得完整。二、注意局部与整体的搭配描写。有时候,单就一个局部来说,可能是美的,甚至美得很,但如果把它与整体联系起来进行搭配描写,或许更美。譬如,《天山景物记》中,作者在描写草原上肥壮的牛羊时,写道:“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  相似文献   

10.
<正>【文本解读】《四季之美》所在的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其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前者指向阅读目标,后者指向写作目标。《四季之美》这篇课文内容浅近易懂,结构工整规范,在看似朴素的语言中隐藏着作者特有的写作密码。比如,第1自然段按照时间推移,巧用动词生动有序地展现了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之美、柔和之美;  相似文献   

11.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所以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定为教学目的之一.因此,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进行美学知识的渗透,就是中学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任务.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自觉地通过对教材中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美、感知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美学素养,以造就具有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个性、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的一代新人.现行语文教材中,适于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的课文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调动学生丰富的内在情感,使他们去真切地感知课文美的所在,就能激发他们的审美愉悦.例如,梁衡的《晋词》,语言优美、流畅、生动,把晋祠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介绍得形神兼备.对这样的课文,在讲清必要的语文知识后,就应以教师动情的朗读,把学生引入优美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随作者畅游晋祠.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善于运用比喻,并且着意追求一种“与众不同的趣味”(《山野掇拾》)。这“与众不同的趣味”,其一便是以人喻景。由于带有情意的人做了喻体,使附比的景物自然带上了人的感情色彩。这样情由景生,景由情致,景情并茂,更会给读者一种形象美和人情美的艺术享受。《姜斋诗话·夕堂永日结论》中有句话:“烟云泉石,花鸟台林,金铺锦张,寓意则美。”这暗寓之“意”,包含着作者对景物在审美上的感受和美学的评价。人们崇尚真、善、美,朱自清散文对真、善、美尤为追求,认为“真就是自然”(《论逼真与如画》)。日月星辰,  相似文献   

13.
《晋祠》作者梁衡在专门谈背书的一篇文章中,讲了他自己的切身体会。他说,前不久,我在(?)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  相似文献   

14.
我在教《宿新市徐公店》(五年制语文第八册5课)时,采用了“创设情景”的做法,效果较好。 (一)用“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我问:“《咏柳》和《游园不值》都是写什么时候的景物?”学主回答:“是写春天的景物。”我接着说:“对,是写春天的景物。春天,是花的季节,是绿的季节,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历代诗人写了不少赞美春天的诗句。《咏柳》通过写象‘碧玉’、如‘丝带’的柳叶,赞美了春风。《游园不值》通过写  相似文献   

15.
丁华问:《难老泉》是怎样自如地收放的? 《难老泉》是一篇游记散文。它容纳了深广的思想内容,展现了广阔的艺术画面。所以能如此,是因为作者运用了有放有收、收放自如的灵活笔调。一放一收。本文是一篇晋祠游记,题为“难老泉”,可作者却不从晋祠下笔,更不直接就写“难老泉”,而要从山西写起。写山西是一块宝地:双山环抱,双河滋润,大地富饶,人民英勇。然后由山西而太原。写太原古老而又美丽:盆地肥沃,瓦房密匝,墙高巷深,庭院几进;道路宽阔,高楼耸立,大桥宽平,烟囱林立,人群来往。再由太原而晋祠。写到晋祠必须过迎泽桥向南,沿西山山麓走五十里。最后才由晋祠引出了难老泉。作者犹如一位高明的向导,引领着我们一步步地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大到小地去逼近晋祠和难老泉。事实上,作者写山西、写太原、写晋祠,目的都在于为下文写难老泉张本。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是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语言艺术精品,而文学是一门审美艺术,因此,语文学科也就成为训练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良好途径。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风景谈》、《苏州园林》展示了图画美;《天山景物记》、《雨中登泰山》体现了变化美;《春》、《荷塘月色》显示了色彩美;《窦娥冤》、《孔雀东南飞》揭示了悲剧美;《皇帝的新装》、《装在套子里的人》表现了喜剧美;《琵琶行》、《明湖居听书》渲染了音乐美,等等。这些美表现在人的感官上,可分为视觉美和听觉美。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视觉美和…  相似文献   

17.
《秋天的雨》是一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饱含浓情,巧妙选择秋天里的各种景物,描述它们的变化与特点,再现了秋天的独特之美。全文意蕴隽永,充盈着诗情画意和童真童趣。  相似文献   

18.
陈思 《语文知识》2014,(10):42-43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多年来,一直作为经典美文被选人高中语文课本。文章画面清新,语言生动,人物形象清晰,故事结构完整,反映了冀中地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困难,团结一致,英勇杀敌的英雄事迹。此文给人印象深刻,笔者认为本文有“五美”值得关注。一、景物美本文的景物描写大气磅礴,意境高远,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奥妙。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课文中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张雄,白纯洁中学语文课文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了祖国锦绣山河的如诗如画,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如“处处有丰饶的物产,处处有奇丽的美景”的天山景物──《天山景物记》,色彩素淡朦胧、旋律和谐悦目的荷塘月色──《...  相似文献   

20.
在讨论了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特性之后,让我们再来看看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理想。陶渊明的田园诗确实具有一种和平、宁静、恬淡、幽美的风格,如《饮酒》:“采菊东篱下”、《时运》:“迈迈时运”等篇更为突出。读着这些诗句,一幅幅宁静幽美的农村图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诗人在全力表现着大自然的美,他用自己摆脱黑暗官场后那种欣喜若狂的激情拥抱着本来就有秀丽、幽美一面的自然景物。读过这些优美的田园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