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谷晓林 《垂钓》2005,5(11):45-45
浮标的标尾有软、硬之分,到底这两种标尾有什么不同?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特意找来一支7目软尾浮标的标尾,又找到一支硬尾浮标,将其标尾也截成7日长短后再进行深加工,将其粗细规格、目数高低改成与软尾一致。做好准备工作之后,在自家鱼缸里开始做对比实验。最终以鱼三死数伤的代价,得到以下的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2.
破解长标尖     
标尖越来越长,从当初芦苇和孔雀翎浮标的7目、8.5厘米,到巴尔杉木浮标出现,换了实心标尖后,目数长得更快,11目、13目、15目。“金孔雀”浮标在延长标脚的同时,把标尖做长到22目,又将圆柱体改成扁的,长度达到22.5厘米“;圣人”超长浮标更是不惜工本,标尖刻度21目,长度28厘米,整支浮标的长度达到80厘米。因比重在1.1~1.2之间,用碳纤维或尼龙材料制作的实心标尖越长,重量越大,所以实心标尖都做得很细,视力差一点的人要看清七八米以外、直径0.7厘米的标尖实在吃力,但视力佳者欢迎长标尖。2002年6月,著名钓手关秉宏在常州参加比赛,在知道奖品中…  相似文献   

3.
张炎冰 《钓鱼》2005,(8):22-22
一般来说,浮标的规格只要不是太大,用它钓什么鱼都可以。但竞技钓鱼和个性化钓鱼就不同了,钓底用标身瘦长的碳脚浮标,还要看鱼的大小、离底情况和标尖反映饵重变化的能力来选择相应的规格:打浮用宽肩短身的竹脚浮标,要区别鱼的吃口和泳层变化特点在溜肩、坡肩和平肩的不同造型中精挑细拣。于是就有了浮标的套和号。  相似文献   

4.
调四钓二     
张炎冰 《钓鱼》2009,(7):23-23
“台钓”基本功之一,空钩离底调4目,装上饵后钓2目。可是一是拉饵之后钓饵轻了,原来只要不是特别大的浮标,搓饵压标尖2~3目是可以保证的,钓2目是下钩躺底,上钩触底,钓饵化了浮标恢复调4目,容易掌握。二是出现了巴尔杉,出现了短身、长碳脚和实心长标尖等等适应拉饵需要的新造型,浮标的运动不再慢吞吞了,而是按拉饵需要有了快翻身、慢下行、到位及时等不同个性,所以调4钓2不适用了。如果继续按调4钓2操作,不是信号出不来就是动作大不中鱼,因此调4钓2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5.
黄英忱 《垂钓》2002,2(10):21-22
这里所说的“轻坠”与“重坠”,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坠的重量。一般来说,标又粗又大,与之相匹配的铅坠就重;标又细又小,与之相匹配的铅坠就轻。二是指铅坠的重量与浮标浮力相比而言。采用浮标与水面齐平,或浮标露水面一目、两目,甚至六目,铅坠的重量就远远轻于浮标的浮力。垂钓的灵敏度固然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汤昕东 《垂钓》2008,8(2):11-12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台湾钓法”传入内地,当时只有一种浮标——孔雀羽材质、7目软尾、身长120毫米、标脚长50毫米,钓鱼人称之为“鲫鱼标”。随着钓鱼技术的发展,以及钓具产业的崛起,不论是浮标材质或是形体,都越来越多样化。面对形形色色的浮标,该如何去应用呢?  相似文献   

7.
张炎冰 《钓鱼》2004,(24):22-22
学“台钓”都是从调4钓2开始,但现在不同了,11目的标尖调5目或6目,钓3目或4目.15目的标尖调7目、8目,钓5目、6目。标尖长度变了调目也随之“长高”,然而调目和钓目相差两目的格式被延续下来,并成为浮标调整的入门手段。  相似文献   

8.
三征漕湖     
华健 《钓鱼》2006,(10):12-12
学会悬坠钓法5年了,都是在池塘钓鱼,浮标怎么调怎么钓,拉饵、搓饵不说精通,在我们社区的十几个钓鱼人中是不会落在他人后边的。可是鱼塘里的鱼傻,吃口标准,空心标尖浮标调4钓2,下挫1目、上浮2目;实心标尖浮标调6钓3,有动作就中鱼;拉饵钓底、拉饵钓浮、上钩离底、下钩触底以及一  相似文献   

9.
一般来说,浮标的规格只要不是太大,用它钓什么鱼都可以。但竞技钓鱼和个性化钓鱼就不同了,钓底用标身瘦长的碳脚浮标,还要看鱼的大小、离底情况和标尖反映饵重变化的能力来选择相应的规格;打浮用宽肩短身的竹脚浮标,要区别鱼的吃口和泳层变化特点在溜肩、坡肩和平肩的不同造型中精挑细拣。于是就有了浮标的套和号。浮标的套和号套,有大套和小套之分,大套是指同一注册商标中不同款式、不同功能的多支浮标的总称。如“钓鱼郎”商标下的“醉仙”包含3个款式,共22支浮标就称为大套。竞技钓手既要打浮又要钓底,还要在经常走水的大水面环境中钓混…  相似文献   

10.
学“台钓”都是从调4钓2开始,但现在不同了,11目的标尖调5目或6目,钓3目或4目;15目的标尖调7目、8目,钓5目、6目。标尖长度变了调目也随之“长高”,然而调目和钓目相差两目的格式被延续下来,并成为浮标调整的入门手段。从调4钓2说起调4钓2是台湾钓手长期研究、探索总结的经验。其操作程序是:“将带浮标的鱼钩、铅片抛至理想中的目标点,让其自然下沉,用加、减铅片的方法,使其达到水面上保持4目状态”。此时“鱼钩悬浮在半水”,然后“在鱼钩上装一小片铅片”,再“抛钩、压水,使鱼钩沉入水底,并逐步将浮标往上移,使它逐步达到水面上有2目为止”…  相似文献   

11.
张炎冰 《钓鱼》2006,(12):22-23
走水吃标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在走水和风浪较大时被迫调低钓高,比如调4目钓5目.调6目钓8~9目等等。但是.浮标还在走。水线斜了,风线被水流冲弯了,把本应该露出水面的标尖一点点“吃”掉了。原来钓6目、钓8~9目,因为浮标移位变成了钓3目、2目、1目。这是假象。是走水把钓目“吃”掉了。  相似文献   

12.
张炎冰 《钓鱼》2004,(14):32-32
“调4钓2与调5钓2,都是钓2目,是浮标确定了调目,还是根据鱼情设计调目和钓目7”有此疑惑的钓手不在少数。我注意到您在第七届“钓王杯”和第四、第五两届“海狮杯”比赛中钓底用的都是13目长标尖浮标,调4钓2。虽然您的成绩很有说服力,可总是避免不了空竿。请问,空竿率与浮标的调目和钓目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炎冰 《钓鱼》2006,(11):22-23
说是阵风4级,但平湖浪大,用到6号浮标了,抛钩都到不了位,无奈何换了“渔先生·破风”2号。其实水本身走得不快,是波浪加剧了浮标的移位、起伏,6号浮标调5钓2不行,钓3、钓4、钓5……一直钓到9目才勉强停住了,可是浪又把标尖托起6目。“破风”真能抗风,肩宽1.1厘米、长16.2厘米标  相似文献   

14.
何蔚蓝 《垂钓》2004,(7):48-50
我们讨论浮标的时候,经常会提及浮标“剩余浮力”的概念,它是在空钩不挂饵、两钩悬离水底的情况下,用浮标露出水面的标尖目数来表示的浮标浮力。例中调空钩5目,从这个刻度到标尖顶端平齐水面所承担的鱼饵重量  相似文献   

15.
程宁 《垂钓》2002,2(1):31-33
手竿钓鲫中,鱼吃底饵时浮标会表达出以下三种标准的鱼讯语言:1.下顿。静止中的浮标突然瞬间下顿.浮标下顿的力道似乎很大,但下顿量很小,一般在一目(10毫米)左右.有时甚至只出现三四毫米的下顿。2.上浮下顿。静止中的浮标突然缓缓上浮,但浮起四五毫米甚至只浮起两三毫米突然又掉头向下转变为下顿,其下顿量很小.但很有力。3.送标。静止中的浮标突然平缓而持续地上浮,上浮量在两三目到五六目之间,有时会达到七八目甚至把浮标送倒为止。以上三种浮标的鱼讯语言是钓底层鲫鱼时,浮标定讯语言中最常见的、也是广大钓鲫爱好者最喜欢看到的浮标语言。有经验的钓友基本都能把握住这三种中鱼的机会,并从中获得极大的观标乐趣。然而对初学钓鲫的朋友来说,要想掌握这三种浮标语言,并非轻易就能做到的,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只有当判断准确,手眼配合默契,动作敏捷,提竿速度和力度配合得都很合理时,才能享受到这种妙不可言的中鱼感觉。  相似文献   

16.
管察 《钓鱼》2009,(19):20-21
很难想象,没有拉饵,没有浮标怎么钓快鱼?从1998年第四届“钓王杯”和第十六届全国钓鱼比赛开始,拉饵成为钓快鱼必须掌握的技术。然而拉饵轻,在浮标由桐木、塑料、芦苇和孔雀翎制造而要让它反应饵重变化和准确表达鱼讯,是不能不注意标央和标脚长度的。这也是早期浮标的标夹多6~8目、长9~11厘米;标脚控制在7厘米以内,按调4钓2操作的原因。调4钓2是针对底层鱼的,随着拉饵出现,钓鱼人对线组的运动、饵重与浮标的配合更加重视了。  相似文献   

17.
《钓鱼》2007,(1)
七、深圳钓鱼郎“竞FB-J-013”芦苇浮标重出江湖至少有3年了。用11目的瘦身巴尔杉木浮标击底,调高了上牵引力过大,稍微有点走水就不能用轻饵了;调低了,用重饵又显得反应不足,调目区间过窄是这类浮标的缺点。于是,回过头来,还是老老实实用标准标身的浮标来得省力。同体积比较,芦苇材质轻,上牵引力足。在巴尔杉浮标调高一目和调低一目会抓不准口的时候,芦苇浮标的可  相似文献   

18.
王怀斌 《垂钓》2006,6(1):47-48
浮标的标尾就象微机的显示屏一样重要,观察标尾动作是我们判断鱼讯、采取应变措施的重要依据。高手通过标尾的运动变化过程就能找出哪口是入口讯号、哪口是撞线、哪些是鱼的吐口或吞钩过浅,进而知晓浮标的调目、钓目是否合适,浮标的选择是否正确,更能知晓钩饵在水底状态,从而为钓手的应变提供第一手信息资料。因此说:认识标尾不光是认识标尾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严实 《钓鱼》2014,(3):20-21
浮标也称浮漂、鱼漂,是钓鱼时用来反应鱼讯,标志钩位、水深、钩况和有饵与无饵的装置。浮标的工作原理与传统钓使用的立漂是不同的。传统钓坠钩沉底,遇走水时立漂是歪的、斜的,判断鱼咬钩的主要依据是抬漂和黑漂,缺点是不能反映钩上有饵与无饵。浮标以二力平衡为出发点,中间鼓起的称标身、其上绘有色格的称标尾或标尖,下为标脚。操作时先要调标,即以合适的调目反应饵重变化;之后挂饵找底确定钓目。  相似文献   

20.
《钓鱼》2006,(15):39-39
浮标,可以在固定浮标的棉线结和水中浮标(或者连接环)之间自由地移动。但不是整个范围都游动的(不是全游动),游动的幅度只有1~2度的设定方法。使用的咬铅、水中浮标是B~5B左右的。不是像移动钓组一样一口气沉下去的,而是浮标和水中浮标慢慢地分开的游动钓组。它的好处是,泳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