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2月初,某市一家珠宝商宣布:情人节当天提供10套五星级酒店情侣套房作为奖品。面对上述举措,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是在“作秀”。但当地有个别媒体却还是不遗余力地予以“炒作”:这厢卖的是“情人节,把情人送上  相似文献   

2.
曾经听过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些事情,你可以选择,但无法弃权,譬如爱情,譬如情人节。”这句话用在媒体身上大概同样适用。于是,当日子义无反顾地停留在2月14日这一天的时候,我们看到:情侣们双双对对,商家倾巢出动,红玫瑰涨价,巧克力脱销。此外,各大报纸也不甘落后地推出了情人节报道,而不同的风格与市场定位的报纸为我们打造出了风格迥异的情人节。  相似文献   

3.
王爽 《记者摇篮》2005,(7):57-57
节庆活动的开展是媒体扩大影响力的常规项目。节庆活动策划既要讲究计划性,也要结合当下热点。所谓“计划性”就是应当将全年节日列出时间表,锁定有动情点、关注度高的节日。比如“情人节”、“母亲节”、“教师节”、“中秋节”、“圣诞节”、“春节”等节日就是大众比较关注的节日。  相似文献   

4.
由于媒体与商家的热炒,情人节在我国越来越火爆。据报纸报道,今年情人节出现了不少值得人们深思的怪事。零点调查2月14日晚对广州15~44岁居民进行快速民意调查显  相似文献   

5.
节日的引进     
春节的长假没过完,传统的上元佳节还没到,中间又夹了一个“洋节”——情人节。情人节是“引进”的,并非中土所有,所以它也具备了一切引进事物共同的遭遇:一是排斥;二是变味儿。排斥者大体是从卫道的角度,以为天下之节早已大备于中华,何必再去引进!引进外国的节日,便会搅乱中国固有的文化。不  相似文献   

6.
爱情有价     
情人节对于我的尴尬,就是一年中,每当过情人节时,我恰好已无情人。往年的情人节是如何挨过去的,我已了无记忆。今年的情人节,我想也与往年同例:大街上随处可见手捧玫瑰的阳光男孩或者恰逢第二春的大叔,他们在冷风中做着温暖的幸福状,而商厦内ZIPPO火机专柜前,MM们则排成的长龙。情人节让爱情变得昂贵和华美。 对于“情人节经济”,报纸们用“风暴”这个词来形容。而卖玫瑰的奸商,在促销时,则用“爱情无价”来做幌子。其实爱  相似文献   

7.
中新网2月24日转载了南京《现代快报》一则题为《“情人节”惹祸?南京各妇科门诊迎来堕胎高峰》的报道。最初看到这则新闻标题时,着实被它的“新闻性”给冲击了一把。又是“情人节”又是“堕胎”的,想不往下看都难。可读着读着就发现味儿不对了,文章唆唆写了一大通,可就叫你找不到“情人节”跟“堕胎”之间有什么关系。再一想,报道的转载日期是2月24日,而情人节是2月14日,也就是说二者的时间差充其量也就10天左右。即便情人节那天真发生了什么“大规模的、群众性的事件”,10来天的时间就能让“南京各妇科门诊迎来堕胎高峰”?人们常念叨“不…  相似文献   

8.
2011年1月底,河北沧州数商家打出广告,欲在2月14日情人节这天举办“沧州首届接吻大赛”。2月9日,一位老教师和丈夫女婿走上街头,举牌公开抵制接吻大赛,疾呼“要伦理道德,不要洋垃圾”、“别污染孩子们的眼睛”。一石激起千层浪,普通市民抵制接吻大赛事件在海内外引起空前震荡,百余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或转载,对老教师的行为给予肯定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夜读《北京晚报》,《情人节晚街头侵财案件易发》的新闻让读者深受感动。 原来,北京崇文区警方根据往年情人节当天案发特点,在情人节前一天,通过媒体及时向年轻人发出防范提示。提示说:情人节晚间外出活动人群较多,容易发生盗窃等侵财类案件。失窃案件的发案地点多在公交车、商场和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10.
运作经营     
阿龙 《中国广播》2006,(4):60-61
一年之计在于春。可是当今年“立春”的节气来临时,沉醉于富贵温柔之乡的人们还在休闲中乐不思蜀呢!好不容易过了春节7天长假,又迎来了十五元宵节。原想过了元宵节后,整个农历新年就算告一个段落了,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国人就连2月14日的“情人节”也喜欢凑凑热闹,于是乎整个2月人们似乎真的对 GDP 没“感觉”了。好在人还  相似文献   

11.
李琳琳 《新闻传播》2009,(10):20-20
七夕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它与春节、中秋、端午一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同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全球化格局进一步完成,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也无法逃脱日渐式微的命运。与此同时,包括情人节在内的西方文化传入并风靡。也在西方“情人节”的启发下。七夕节所依附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及其爱情寓意被重新发现,并以“中国情人节”面目被重构.而大众传媒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包装、及再传播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客观看待大众传媒对七夕“中国情人节”的渲染,进而解析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第五媒体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忠青 《新闻界》2007,(1):103-104,117
随着当前的媒体发展和科技进步及传媒经济的勃兴,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这四大媒体,学界和业界很多人士提出“第五媒体”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引来较多争论,有学者认为“第五媒体”的概念还没有建立,更多学者认为“第五媒体”属于新媒体范畴,当把网络、手机等纳入,还有人已经明确指出“第五媒体”有了确指。一时间,围绕“第五媒体”众说纷纭。鉴于此,本文力求梳理众多观点,从学理与媒介实践两方面辨析概念,挖掘特征,冷静提出自己对“第五媒体”特征与归属的相关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方迎丰 《新闻界》2006,(6):57-58
一“、主流媒体”概念从何而来?近几年,无论是新闻学界还是业界都异常关注一个热点词汇:“主流媒体”。在学界还在为“到底何为主流媒体”争论不休的时候,业界早已躬身力行、全力打造“主流媒体”了。有意思的是,新闻研究者和新闻实践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却似乎并未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4.
情人节卖花     
情人节的第二天,一个同学的MSN的名字改成了“地铁里挤满了情侣和鲜花”。鲜花与师哥美眉交相辉映,这样的场景非常感人。我突然想起了七八年前我在南方上大学的时候,寝室里的姐妹们“遭遇”情人节。  相似文献   

15.
“十佳景点”、“十佳旅行社”、“十佳专卖店”、“十佳过硬餐饮企业”、“十佳信誉商场”等,时下,类似的评比活动在一些地方媒体屡见不鲜。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这些“评选”的结果公布后,往往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不仅如此,有的还引起许多同行业、同领域人士的强烈不满。媒体过多过滥举办五花八门的评选活动,折射出有关部门对媒体监管的疏漏,那么这究竟是谁给的权利? 前些时候,华东某省两家媒体在省城举办“十佳  相似文献   

16.
发展融媒体是地市广播电视台的重要工作.媒体融合要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打造“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体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内容产品”,“扬优”是融媒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地市广播电视台在发展融媒体的道路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正在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纸质媒体被预测“将消失”时,传统电视媒体还抱存侥幸,甚至沾沾自喜,但是越来越低的收视数据、越来越少的收视人群让他们坐立难安,耳边还时不时响着专家学者“电视将死”这样的“末世之言”。让传统媒体危机四伏的正是新媒体如火如荼的发展之势:在线视频以每年500%到400%的速度增长,正在侵蚀传统有线和卫星电视;风头正劲的“微媒体”让传统媒体望洋兴叹,短短两年,微博已经拥有2亿用户,媒体环境的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道策划在媒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凡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新闻报道和宣传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2006年情人节即将来临之际,当年的2月7日至2月16日,湖北《三峡商报》推出了“用我们的热血见证爱情”情人节献血活动;2006年高考后,许多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寒的孩子难以继续上学,当年的7月21日至8月28日,团市委、市希望办与《三峡商报》联合推出了大型的“希望工程圆梦大学”活动。由于在前期做好了详细的新闻活动策划方案,活动开展中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报道,这两个新闻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因为采用了最合适的新闻手段,更好地配置了新闻资源,获得了最佳的新闻效果。实践证明,新闻报道策划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前一段时间,北京各报报道了首都某报一名记者因涉嫌敲诈18万元被捕的消息,死活不肯说“某报”是谁。类似“为同行讳”的报道还看到过不少。看来不得公开媒体名,似是传媒界的“行规”。媒体如何对待同行短处呢?我不把媒体想得多复杂———被人摆平了,如果真那样,媒体可能稿子都不发了。但因是同行,碍于面子,手下留情的事确是有的,要不为什么不敢点媒体的名呢?也可能想给自己留条后路,谁敢保证属下众多记者不出“丑闻”,以免到时被别人“报复”。新闻界有问题该不该揭,有没有勇气曝光同行“家丑”,这是对每个媒体职业道德的挑战,也是检验媒体…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应立法面对“电子垃圾”高峰;博物馆应该敞开大门;布置作业岂容“声讯寻租”;何必定七夕为中国情人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