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应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教学.近几年数学试题中出现的探索性命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造了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2.
高考大纲指出:高考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坚持改革创新、体现新课程理念,进一步加强对研究性课题、数学实验的考查.其中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及数学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尤为重要.由此可见,在高三备考的复习教学中,应避免课堂教学中"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增加学生负担、扼杀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而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本案例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尽管教学过程中缺少规范性,但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有效地培养了多种能力.本案例的基本流程是:感悟背景—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直觉思维是数学发现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一般通过归纳或观察、类比、联想等方式探索而提出猜想,其作用在于发现真理,预见证明方法和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索与猜想能力,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点石成金"的意义.本文从原型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再造能力、养成善于猜想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指导直觉选择,进一步发展创造思维等方面探讨了培养初中学生数学直觉思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数学发现的一个重要手法就是在动手操作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推理与猜想,为了探究某个数学问题的结论与规律,我们常常可以根据问题的条件从简单或特殊的情形进行操作实验,通过画一画、割一割、拼一拼,折一折等实验活动,从中发现其变化规律,提出合理的猜想.近年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命题多次将数学实验纳入其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因而我们在引领九年级学生进行中考复习时,应为学生创设和提供以实验情景的数学命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实验能力和创新猜想的思维能力.本文汲取若干案例加以分析,以飨读者.1.以正六边形纸片为载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画一画、算一算"的数学实验情景,引领学生通过推理与计算探索发现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将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之一"逻辑思维能力"改为"思维能力",这意味着数学教育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策略1.创设问题意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数学问题的规律性往往不是显现的,它隐含在具体、特殊的对象之中,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相近、相关知识的异同才能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提出猜想,引起知识的迁移,最终解决问题,数学猜想能力实际上是一种数学直接判断能力.科学家牛顿认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教师可以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通过“问题—讨论—探索—发现—应用”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的双向转化训练,使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自觉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反思的实质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策略和方法的不同,对于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一些策略途径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验证勾股定理”的教学属于数学命题教学.数学命题的教学,一般要经历命题的发现、证明、明确和运用四个阶段.命题的发现在命题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命题的来龙去脉,促进对命题本质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观察发现、假设猜想、归纳概括的数学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本文阐述了运用"三环渐进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0.
图形的展开和折叠是培养学生空间知觉能力的重要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借鉴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理性归纳的过程.通过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能力、经验,增强学生良好的数学问题意识、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1.
"质疑—解疑"是数学的核心.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使学生牢固认知数学基础知识和掌握数学基本技能的有效方法.有效地提升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的"质疑—解疑"能力,能极大地驱动学生独立性的认识活动,也可以激发他们数学创新能力的拓展.如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本文以如何选择合适的数学学科素材去发展初中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为中心议题,谈谈在数学课堂上提升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延伸到服务于学生提升终身发展学科素养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反映数学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情境题在高考数学命题中受到青睐.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三会",提炼出情境问题分析框架"观察—思考—表达",以问题与情境融合度不同的三类高考数学情境试题为例,运用该框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的察看.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使学生能通过观察和认识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发现和提出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体现,也是启迪学生对数学问题思维的先决条件.只有经过有效的观察活动,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生的能力才会得到培养和发展.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时是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  相似文献   

15.
殷堰工 《职教通讯》2011,(12):30-33
开展数学实验教学,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发现知识",让学生从"听"数学变为"做"数学,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能力,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数学实验使得数学教学创设了一种"问题—实验—交流—猜想—验证"的新模式,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使不同学生的能力在各自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数学实验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存在着不少问题,对数学实验教学进行审思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观察黄花梨的枝叶、果实,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在观察中发现问题,设计调查方案,初步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学归纳法及应用举例》第一课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了解归纳法的意义. 2.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初步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二、能力目标 1.通过探索有关的命题的证明方法的过程, 让学生体验严密的逻辑推理的数学思想. 2.学生经历对问题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感知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  相似文献   

18.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以"有理数加法"为例,通过教师引出问题,启发学生在思维中开展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与归纳的数学学习能力.以此为基础,对数学教学的方法与教师自身的能力等问题展开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初步研究了"数学开放题"的命题系统、解答过程.说明解答开放题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并对其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并通过比较,使学生初步理解"破十法",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从而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