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清朝尤其是自乾隆时期,清朝政府在治理西藏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诸如:扼制世俗势力,积极扶持达赖喇嘛,实行政教合一制度;进一步提高驻藏大臣的地位,加强对西藏地方事务的监督和管理;实行摄政制度,解决因达赖喇嘛圆寂出现的西藏地方权力真空问题;制定法律、法规,依法治理西藏地方事务,等等,从而使清王朝对西藏进行了全面的治理,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19世纪40年代,国内社会矛盾日趋激烈,尤其是鸦片战争的影响,致使清政府在西藏的影响力逐渐弱化。为了加强对西藏地方的治理,清朝政府决定七世班禅出任摄政职务,查办藏事,化解西藏地方矛盾,这对稳定西藏局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初康熙帝平定西藏,结束了蒙古诸部在西藏地方的统治,巩固了西南边疆,维护了祖国统一。清朝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决定排除蒙古诸部首领在西藏的角逐,通过支持本民族领袖来执行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施政,从而加强了对西藏地方的直接管理,这是清朝对西藏施政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  相似文献   

4.
南昌市西湖中小、胜利中小、联立一小全体教工,从报纸上看到关于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的叛国罪行后,纷纷举行了拥护国务院采取措施平息西藏叛乱和解散策动叛乱的西藏地方政府的座谈会。会上,全体教师都一致声讨西藏反动集团勾结帝国主义背叛祖国进行叛乱的滔天罪行,严正的指出了西藏叛乱集团的罪行为国法所不能容忍。中央一贯对西藏地方政府做到了仁至义尽,而这撮反动集团,却丧心  相似文献   

5.
摄政这一官职自古有之,然而清代西藏地方所形成的摄政制度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具有很鲜明的清代西藏地方历史的特点。所以本文从西藏历史上的摄政这一官职出发,对清代西藏历史上的摄政制度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阐释。  相似文献   

6.
自13世纪以来,西藏正式归入中国版图,就一直置于中国中央政府的管理之下。其间,中国虽经历改朝换代,但无论是哪一朝代或哪一个民族的统治者执掌中国的中央大权,都在西藏地方有效地行使着主权。本文试图分析民国时期中央对西藏地方的治理,阐明南京国民政府对西藏地方的重视,这标志着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的加强。  相似文献   

7.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藏地方不承认其与中央政府的政治隶属关系,其"离心"势力为追求国际地位而积极活动,西方势力也加紧对西藏地方的渗透,恢复和强化中央政府的治藏主权,遂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治藏的核心内容。但国民政府自身因持续不断的战争和内部日益严重的腐败,始终无力切实解决西藏问题,遂以羁縻笼络之策对藏开展政治运用,其表现之一即是优崇藏传佛教。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对西藏地方开展的传昭布施,即是国民政府希冀通过优崇藏传佛教增进西藏地方对中央权威政治认同及国家认同的具体表现之一。驻藏办事处在种种困难之下坚持开展传昭布施,对于宣示中央政府的治藏主权和增进西藏地方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末,处理西藏问题严重失当引起的汉藏隔阂,导致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恶化,这种不正常的关系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民国政府为了改善与西藏地方的不正常的关系,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沟通与了解,先后多次组团入藏,在修复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西藏的稳定和团结,做出了重要的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第二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議詳細地討論了有关西藏的各方面問题,决議如下: (一)会議完全同意国务院对于原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在1959年3月10日举行叛乱后所采取的各項措施。会議对迅速平定叛乱的中国人民解放軍駐西藏部队表示敬意和慰問,对积极协助解放軍平定叛乱的西藏僧俗各界人民和各阶层爱国人士表示敬意和慰問。 (二)原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的叛乱不是偶然的。自英帝国主义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以印度为基地对我国西藏地方实行軍事、政治和經济的侵略以来,反侵略的西藏爱国人民同被外国侵略势力所收买利用的  相似文献   

10.
3月28日是一个让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广大西藏人民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五十一年前的这一天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央政府宣布解散原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在西藏正式开启民主改革,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使百万农奴和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从此,西藏历史发生了根本性转折,百万翻身农奴成为了自己命运和社会的主人,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11.
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勾结帝国主义、蒋介石匪帮和外国反动派,公然撕毁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劫持达赖喇嘛,发动武装叛乱。这种背叛祖国、破坏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严重罪行,是全国各族人民包括西藏爱国人民所绝对不能容许的。人民解放军驻西藏部队已经奉命彻底平息叛乱。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务院周恩来总理已经发布命令,解散这次叛乱的组织者西藏地方政  相似文献   

12.
1939年 10月 ,国民政府派吴忠信赴藏 ,代表中央举行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典礼 ,进而商讨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 ,并在拉萨设立了驻藏办事处。吴忠信是民国时期中央派往西藏的最高官员 ,其使藏表明西藏最高政教大权属于中央政府 ,密切了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巩固了抗战的后方基地。  相似文献   

13.
从13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元帝国的版图,元朝中央对西藏地方实施了有效的管理和统治。在中央设置了宣政院,并以帝师兼领院事,宣政院在西藏地方上设置了宣慰司,同时,乌思藏本钦作为教主份地的首席官员,也成为元朝政府承认的正式地方官员,而且有时还可兼任宣慰史,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和灵活的多元化的治藏体制,为明清等朝对西藏的统治和管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历史永远铭记着1959年3月28日。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解散西藏地方政府,责成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号召为建设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新西藏而努力奋斗。从此,百万农奴翻身做了历史的主人,农奴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命令查西藏地方政府多数噶伦和上层反动集团,勾结帝国主义,纠集叛匪,进行叛乱,残害人民,却持达赖喇嘛,撕毁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并且于三月十九日夜间指挥西藏地方军队和叛乱分子向驻拉萨的人民解放军发动全面进攻。这种背叛祖国、破坏统一的行为,实为国法所不容。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除责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彻底平息叛乱外,特决定自即日起,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在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达赖喇嘛·丹增嘉错被却特期间,由班禅额  相似文献   

16.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以下简称《十七条协议》),正式宣告西藏和平解放。这是西藏走向现代文明的伟大转折,是西藏各族人民获得新生的历史起点,也是帝国主义势力在西藏的历史终结点。  相似文献   

17.
明代时期,帝王出于政治或兼宗教信仰的双重原因,对西藏各教派僧俗首领"多封众建",并明确建立了定期朝贡制度;而与此同时,西藏高层僧侣出于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利益,不断赴京纳贡。由此,明代宫廷与西藏各地方教派间的交往密切而频繁,这种交往有力地加强了明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政治经济的广泛交流,从而为双方文化艺术交流的大规模展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读事件     
西藏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折射雪域高原交通巨变60年前,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署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自此以后,西藏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用汗水与激情在世界屋脊上创造了人间奇迹。解放前,西藏没有一条现代意义上的公路,有两  相似文献   

19.
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产生条件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的产生与西藏社会的发展及西藏地方政权的政治状况密不可分,文章从与这两方面紧密相关的经济基础、教育制度、政治动因等几个方面说明了这一制度产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藏高校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既包括对单一民族的认同,也包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直接关系到西藏地方经济社会的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本文以西藏5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样本,通过数据统计和对不同民族学生的民族认同进行对比研究,得出西藏大学生在民族认同的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状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