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民主的思想也日益深入人心,学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地方“尊重学生”的内涵被不断扩大和曲解,什么“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舆论也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只能说好、不准说“不”。学生们一夜之间被推上“尊重”的极端“,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现在…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民主的思想也日益深入人心,学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地方“尊重学生”的内涵被不断扩大和曲解,什“么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舆论也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只能说好、不准“说不”。学生们一夜之间被推上“尊重”的极端“,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现在…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已成为共识。于是,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越来越热,社会舆论也大声疾呼:教育要“以人为本、敬畏生命、善待学生”,并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戒性教育行为,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惩罚”二字成了教育中不可触及的“高压线”,以至于教师在工作中左右为难,如履薄冰。我们认为,教育中适时适当的惩罚是非常必要的,正如一些专家、学者所说的那样: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一、惩…  相似文献   

4.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实践方式,其核心思想是要倡导“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这种“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即为生本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思想,生本教育为学生好学而设计,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基石,  相似文献   

5.
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批判,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引入,它将给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指明方向,掀起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热潮。“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真正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崔同春 《考试周刊》2010,(42):77-78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7.
廖锦坚 《教育》2014,(4):66-66
美国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即“培养具有健全、丰富个性的人”。这个理念主要包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让教育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去适应教育;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民主的思想也日益深入人心,学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地方。尊重学生"的内涵被不断扩大和曲解,什么"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舆论也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只能说好、不准说"不"。学生们一夜之间被推上"尊重"的极端,"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现在成了"生道尊严"。  相似文献   

9.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尊重学生是对一名合格的、成熟的教师基本素质的基本要求。“尊重”的教育是教师基本素养的崇高体现,是教师教育艺术和教育理念的重要标志,是教师教育工作成熟的体现。尊重就是有爱心,尊重就是有忠心,尊重就是要专心。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对学生进行尊重教育,即一方面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尊重学生,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理解尊重。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是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教师的学生观又是一个核心。在学生观问题上,过去我们总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是不懂事、不成熟的,就是要老师“管”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很难成为平等的“人”,学生的人格、尊严、心灵、需要就不容易得到尊重。相形之下,新型的学生观则认为,学生虽然不成熟,但他们首先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师生之间不应该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在师生关系问题上,过去我们强调“爱”学生…  相似文献   

12.
自进行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尊重教育”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教师和家长曲解了“尊重教育”的涵义,被“尊重”遮住了双眼.在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些貌似尊重实则“伪尊重”的做法。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透过种种“伪尊重”现象去重新认清“尊重教育”的真面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孔繁红 《青海教育》2014,(9):100-100
生本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而设计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生本教育提倡“先学后教”“先会后教”,最终达到“不教而教”的效果。这就是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生为本”,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依靠学生,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广泛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学到知识,在参与课堂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 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和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意见与见解等等。其次,要面向全体学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体罚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口诛笔伐。尤其是在倡导尊重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在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旗号下,教育似乎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一切从“保护学生”出发,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无论对错,老师都是一味叫好,和颜悦色地鼓励表扬。  相似文献   

16.
陈广文 《湖南教育》2002,(14):23-23
尊重和理解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前提条件,它直接影响着教师其他教育教学行为作用的发挥。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教师只有发扬民主作风,建立人格上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才能取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达到教育好学生的目的。一、教师尊重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需要尊重学生是由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教育的对象是人,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要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来进行。青少年时期是青少年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他们心理面貌…  相似文献   

17.
一、生本课堂应该是民主的 众所周知,民主的课堂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是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需要,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需要,生本课堂也不例外。何谓“民主的课堂”?襄城实验小学的张德兰校长给了一个很好的阐释。她说:“一个民主的课堂应该具备三个特征,即充分的相信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充分的发展学生。”而她的这一阐释完全和生本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张校长的阐释中有三个关键词:相信、尊重、发展。相信学生,我认为应该就是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学习者,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本能。生本教育的创始人郭思乐教授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者站在地铁旁边,一个小孩子问他:“爷爷,到伦敦的火车几点钟开?”老者说:“四点四十四分。”孩子又问:“几点钟开?”“四点四十四分。”老者又答到。孩子再问:“几点钟开?”老者说:“你不是已经问过好几遍了么?”孩子说:“我喜欢看你说‘四点四十四分’时胡子一翘一翘的样子。”这个故事让人忍俊不禁,它让我们看到:这,就是儿童!他们不像我们成人一样,有很多的考虑,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能依靠自己的学习天性来思考问题,这难道不能说明儿童本来就是一个学习者么?作为一名教育者,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充分的相信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创新,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无限潜能,才会认真聆听来自学生的声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就是尊重学生,因为相信是最大的尊重。发展学生,应该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切为了学生”,这应该是生本课堂的落脚点。究其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在听、说、读、写等训练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名教育者,只有心中装着学生,只有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价值的原则,我们的课堂才高效,我们的教育才有价值。也只有在民主的生本课堂里,学生才有被发现、被承认、被赏识的感动,才有主动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所创立的一种突破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教育思想。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摒弃了传统课堂强调教师的“教”而转向强调学生的“学”。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让学生主动学是重点。  相似文献   

19.
曹红英 《海南教育》2014,(24):96-96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所创立的一种突破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教育思想。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而设计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高玉安 《辽宁教育》2005,(10):12-12
时下,“尊重学生”已成为教育界非常时尚的一句话:“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考”、“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尊重学生”被看作是转变教育观念的最核心的问题。然而,我们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了吗?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许多地方,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远远没有落实。一些教师随意训斥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依然很严重;在学校的管理中,不尊重学生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