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良臣 《垂钓》2002,2(7):68-69
水草往往让钓友们又爱又恨:“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鱼多“潜伏”在水草丰茂处;可由于水草挂钩而造成的断线跑鱼又是常有的事,也让钓友们头痛不已。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矛盾呢?笔者在总结了多年的垂钓经验和教训后,研究制作了一种用于防草的“勺头钓组”,钓友们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妨参照着做一个试试。  相似文献   

2.
赵玉堂 《垂钓》2005,5(7):31-33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牡丹江江南兴隆镇附近水域钓鱼,遇到一位年近七旬的老钓迷,他端坐在一铧尖处的激流前,正手执一把约3米长的短竿全神贯注地垂钓。只见他左手握竿,右手操纵摇柄,随着摇“轮”收线,一条条银鳞闪烁,活蹦乱跳的小白鲦被拎出水面。没过多大工夫,他又开始摇“轮”收线,又有一两条白鲦被“请”上岸。咦,怪哉!咋没见他甩竿投钓就把鱼儿钓上来了,难道他手中的钓竿是“魔竿”?我怀着一种好奇心,走过去和他搭话。  相似文献   

3.
《垂钓》2001,(6):34-35
水草。水草为鱼儿提供了栖息与纳凉的场所,所以颇受鱼儿青睐。有的水草一直长出水面,如荷叶,而有的仅1英尺(合0.3048米)左右高。所有的水草区都是好的钓点,尤其在大嘴黑鲈、狗鱼和白斑狗鱼聚集的水域。如果你用鱼作饵,就在露出的水草旁边垂钓。把钓饵(如鲦鱼)准确地投到草床边,放在那儿不动。若是水草长在水面以下,就在水草上方垂钓。挂一浮标使钓饵靠近水草,但不要陷入草中。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吉林省辽源地区,近几年来出现了一种适合水草密集水域的特殊钓法。钓友们戏称为“绿色冰钓”。 绿色冰钓,顾名思义,是在密集的水草中制窝施钓,因而我们又称之为“钓眼儿”或“抠窟窿”,是针对水草密集水域,钓草荫下嬉戏、觅食的鲫、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钓鱼不钓草,等于是白跑。”这句话说明了钓草的重要性。但在一些自然水域中,如水库、湖泊等,水草十分茂盛,将水面覆盖得严严实实,给垂钓带来丁诸多不便。夏季里,水草却是鲫鱼觅食、产卵、休息的场所,站在岸边,水草丛中到处都是“叭叭”“咔嚓”鱼吃草的声音。在草的缝隙中,可以看到大鲫鱼把草顶得老高。在这种情况下,什么传统定点钓、台湾钓法统统没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6.
邹思全 《钓鱼》2008,(6):34-35
众所周知,鲫鱼恋草,草的嫩芽、聚集在水草上的各种微生物、小虾和水生昆虫等都是鲫鱼的主要食物,鲫鱼产卵也需要在水草上附着,鲫鱼生性胆小,一有动静就到处躲藏,这也是鲫鱼恋草的主要原因,在渔谚上也有“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之说,选择水草处钓鲫鱼既是经验也是常识。水草茂盛的水域,鲫鱼数量多,其个头也大,所以钓草洞是钓大鲫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钓草洞属走钓的一种,劳动强度大,很多钓友,尤其是老年钓友嫌累,不愿使用这种钓法,碰到水草茂密的水域,只在水草稀疏处选择钓点,丧失了很多钓获大鲫鱼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草缝钓鲫获鱼多?钓谚说:“钓鱼不钓草,多半是白跑O”鲫鱼与水草可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其道理有五:一是水草的嫩芽、嫩叶,是鲫鱼的主要“粮食”;二是水草间有鲫鱼喜欢吃的水生物;三是水草不仅能吸收鲫吐出的碳酸气,而且由于水草的光合作用,还会放出氧气,田鱼很需要氧气;四是鲫鱼要交配、产卵,要到水草间值戏追逐寻偶,水草成了鲫鱼“生儿育女”的“产床”;五是鲫鱼怕强光、胆小,水草对阳光和岸上的惊扰能起遮掩作用,使鱼有安全感。所以,选择草缝做钓点,上钩率岂能不高!钓点:水草有明草、暗革之分。浮在水面上的水…  相似文献   

8.
来稿介绍:在跳绳中每向上跳跃一次,使绳子从脚下通过一次叫单摇跳,俗称“单飞”;每向上跳跃一次,使绳子从脚下通过两次叫双摇跳,俗称“双飞”或“双飞跳”。通常,我们练习的双摇跳都是跳起一次脚落地前,绳直摇过身体两周,即双摇直飞跳。事实上,双摇跳还有另外一些花样,如快花、  相似文献   

9.
钓场趣闻     
钓场上经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奇闻趣事,尽管事情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其乐无穷,回味无穷,想起来就好笑。现将我亲身经历的几件事写出来与钓友们同乐。 先惊后喜 1987年,我在黄陵县线河垂钓,因离开钓位“解手”,回来发现渔线被拉到一滩水草处。我试着拉了几下不见动,心想大概钩挂死了。好在那水草前只有半米深,我便未脱凉鞋,将裤腿向上一卷,一手提着渔线走到跟前,轻轻用劲,一瞧,可了不得啦!只见草丛中猛地伸出一条蛇头有10来厘米高,当时吓得我把线一扔,转身就往岸边狼狈逃窜,一只凉鞋未能拔出陷入淤泥  相似文献   

10.
动竿诱鲫法     
1.提提鱼竿。此法适合用手竿在钓鲫“淡季”有水草的水域垂钓。具体作法是:早春二月,在有水草的水域里,择一无水草的小空隙处,用打窝器撇下少许诱饵,然后把挂好钓饵的钓钩放进空隙里,用手上下轻轻地不断地提提钓竿,使鱼钩上的钓饵(蚯蚓)呈现出上下游动的状态,惹得那些不爱  相似文献   

11.
一、窝点选择 1.水草丛生处可开洞扒窝钓。在茂密水草处,没有任何洞缝,无法做窝下钩情况下,用“小锚”(地摊和渔具店有售)将水面杂草扒开;或用一根强度适中的竹竿,在末梢处绑上一小镰刀,向钓点伸去,将浮在水面上水草割断拨开呈面盆大小洞口。亦可保持一定距离同时多开几个,好轮番钓。若水体有缓流,可开成1.5~2米长条状钓点,以便浮漂和钩饵同步漂移。  相似文献   

12.
在西安站预选赛出线的钓手中,来自湖北省葛洲坝电厂的陈伟榜上有名。他在第一天第四场的比赛中表现尤为出色,以81尾鱼位居本赛区榜首。赛后,很多赛手围拢过来问: “你用的什么饵?”陈答: “老鬼的‘摇三摇’。”“摇三摇?”老鬼鱼饵公司经理易哲一听有人用  相似文献   

13.
谭佛航  胡云集 《垂钓》2001,(10):62-63
一支好海竿,配上一只质量较差的轮子,转动起来摇头晃脑,“吱吱”作响,稍有重量就摇不动。那竿好亦无用;如果有一只好轮,即使海竿差一些,也可通过对轮子的操作,弥补差竿之不足。竿好不如轮好。花钱买好竿,更要舍得花钱买好轮,好马要配金鞍嘛!  相似文献   

14.
一个外国人在巴黎游玩,见到一座华丽的建筑,顶上镶着一行大字“雨果纪念馆”。他兴奋地问同行的法国友人:“这就是为纪念你们法国最伟大的作家维克多·雨果而建的吗?”法国朋友摇了摇头:“不,是为了纪念一位同名的商人。”外国人大感诧异:“那这位雨果先生写过什么重要作品?”回答很平淡:“一张支票。” 这是一个小幽默,不很好笑,但有点意味。有钱的商人拿出自己万贯家财的一部分做一些象征性的公益事业,就可以让自己的善名在世上传扬。同时由于他的好名声,他将来的家财只会愈积愈多,远远超出自己起初投入社会的那部分,真正…  相似文献   

15.
马松录 《钓鱼》2011,(18):32-32
“钓鱼不钓草,多半是白跑”,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的钓谚,它告诉人们在钓鱼时应选择在有水草的水域下钩垂钓。下面,笔者对水草和草窝钓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一、钓点在钓点的选择上一是要稍近勿远。这是因为鲫鱼一般均在水中茂密的水草间觅食,岸边的芦根和蒲草根以及水草下正是鲫鱼藏身、嬉戏、觅食和产卵的“乐园”,所以垂钓者在选择钓点时,应选在水草与水草间的空隙(亮水)边或芦根、蒲草根边。二是天然水域几条沟汉之间的交叉点,即汇合处。此处是南来北往各种鱼类的汇聚之处,是各种鱼类嬉戏的“繁华地带”,自然也是鲫鱼聚集之处,因此,也是钓鲫的最佳钓点。三是天然水域的岔口。如水库附近的岔口,这是鲫鱼避开风浪歇息和寻觅食物的好地方,一般此处芦苇和蒲草丛生,水草茂密,水中浮…  相似文献   

17.
跳长绳“跑进”、“跑出”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对“跑进”、“跑出”时机的把握方法,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灵活的组织教学,从而解决跳长绳中“跑进”“跑出”这一难点。一、教给学生对“跑进”、“跑出”时机的把握方法1“跑进”时机的把握:正摇绳,作好“跑进”准备,当长绳下落至膝关节左右时立即跟绳“跑进”。可称之为“跟绳法”。2“跑出”时机的把握:当练习者跳起,长绳从双脚下摇过,练习者落地后,迅速跑出跑出前落地时,要求用前脚掌落地身体稍前倾。二、练习“跑进”、“跑出”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18.
鱼不咬钩的原因很多,约略可以归结为三大类:一是天气,二是窝点,三是饵料。天气不宜可创造天太热气压低,水中缺氧,这个时候,鱼浮水面或水中,不肯进食。即使你把钩饵送到它的嘴边,它也懒得张口咬钩。如果是在野沟野塘中垂钓,要尽量寻找水草丰茂的钓点,因为有水草的地方,相对而言,氧气充足一些,而且有水草挡着阳光,那钓点便是鱼儿们的“避暑山庄”,或许可以有点收获。还可寻找水流动的钓点,比如抽水机旁,进出水口之类的地段,那也是比较好的钓点。我曾在一口光塘中,用张破苇席为鱼儿搭了个“避暑山庄”,其他钓友一无所获,我却在那破苇席洞里有了…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冬季钓鱼除选择适宜天气外,选钓位则要注意八点。一、注意选水草稀疏适宜处 钓谚云:“钓鱼不钓草,多半是白跑。”言下之意,钓鱼必须钓草,说明鱼类大多栖息在长有水草的地方。但这是有条件的,必须稀疏适宜处才是鱼类的最爱。尤其冬季浅水区虽有茂密枯黄水草,但水温偏低,而旷水区或水草稀疏适宜处在阳...  相似文献   

20.
蓝袖 《垂钓》2004,(3):53-55
摇曳生姿的水草营造着鱼类的幸福家园,维系着碧水之下的“太平盛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