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真题回放: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要求:①字数在500 ̄800字之间;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文题一:以“发生在初三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文题二:我从(生活、母亲、书本……)那里学到的(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纵观近几年山西省的中考作文:从2003年的纯话题作文“桥”,到2004年的选题作文(以“播种”为话题和命题作文《你准备好了吗?》),再到2005年的命题作文《话语的魅力》,及至2006年的选题作文[命题作文《发生在初三的故事》和半命题作文“我从(生活、母亲、书本……)那里学到的”]不…  相似文献   

2.
语文已经进入了大分时代,作文占据了语文的大半壁江山,决不能停留在认识上,而是必须具体落实在实践中了。综观2013年全国中考作文题,在形式上,以命题作文为主,从北京中考作文题《好奇》到上海中考作文题《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无论是重庆的中考作文题《微笑的味道》,还是南京中考作文题《书里有个“我”》,要么是纯粹的命题,要么是提示语加命题。以江苏省为例,13个市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命题或者材料加命题的形式。在内容上,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交际等实际生活,基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贴近生活,紧扣生活。命题作文不可避免地成为中考作文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考题1】阅读《母亲的贺卡》,会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呢?请结合你的所见所闻,以“爱的传递”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3)字迹清楚,卷面整洁。【考题解读】近年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命题与半命题作文仍是重要的考题。长沙市近三年中考作文均采用了这种形式。2004年考题为《我美丽,因为————》,2005年题目为《走进————》,2006年的《爱的传递》与《放心,有我们在》均为命题作文,打破了各地“命题(半命题)+话题(材料)”的传统模式。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准,保证试卷评…  相似文献   

4.
尽管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但不少地区的中考作文依然是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究其原因或许就是为了考出学生的真水平,尽量避免话题作文中常见的“套文”。在话题作文颇为流行的今天,学生的命题作文水平如何?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学生习惯了天马行空少有羁绊的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审题能力普遍较弱。去年浙江省绍兴市的中考作文是命题作文,题目是《我希望过这样一个暑假》,很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识水平,让他们有发挥的空间。但由于学生的审题能力有限,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一个在审题上有较高要求的题目,题中…  相似文献   

5.
【考题】阅读《母亲的贺卡》,会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呢?请结合你的所见所闻,以“爱的传递”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③字迹清楚,卷面整洁。【题解】长沙市近三年中考作文均采用了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形式:2004年考题为《我美丽,因为!"》,2005年为《走进#$》,2006年的“爱的传递”与“放心,有我们在”均为命题作文。这就与近几年在全国各地流行的话题作文形式有了不同。然而,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保证试卷评阅的公平,依然是命题的基本思路。从写作要求看,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变化,只是“卷…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全命题作文“强势扩张”,在中考作文中的比例不断攀升。根据著名特级教师曹津源先生对2012年130份中考试卷的统计,“标题作文”(含全命题和半命题)的占比由2011年的85%上升为93%,而在这些“标题作文”中,全命题作文占比约70%。可以预见,全命题作文将是2013年中考作文的“主角”,我们应当把全命题作文作为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的中考作文命题,一直以一种清新而精致的姿态,相对稳定地呈现在考生面前。这种“稳定”风格,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从题型上看,上海市中考作文连续多年以命题作文形式出现,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考试及评判的公正,因此对上海考生而言,在熟悉其他题型写作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命题作文的出彩技巧尤其重要;从内容来看,从《记住这一天》到《我眼中的色彩》,从《在学海中游泳》到《黑板上的记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近二十年来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的分析与思考,可以看出记叙文写作是中考作文的不二选择。因此,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三这一年,应加强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与训练,尽力做到《初级中学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中对记叙文写作的目标定位:思想健康,有中心,有内容,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写人叙事浑然一体,议论、抒情适当穿插。消除考生担心、害怕写作的过敏心理,从而进入“作文其实也不难”的从容境界。从已考过的作文题目来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命题作文,如“同桌”,“忘不了他”,“课后”,“良师”,“有家真好”,“我的视线”等;…  相似文献   

9.
阿星姐信箱     
本月编辑部一干编辑(当然包括阿星我啦)放下节假日,起早摸黑地埋头苦干,中考必备的利器——《2003年中考必读》、《2003年中考作文专项训练》……终于与同学们见面啦(详见新课堂读书俱乐部)!千万不要错过哦! 另外,“美文月报”正式更名为“人生美文”,欢迎同学们推荐意境优美的散文或片段,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1999年中考大作文题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是《读书真好》。此题有助于开拓学生的作文思路,给考生展示自己的语文素质设置了一个适当的情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高分作文不少。今年中考作文满分获得者,武汉市武珞路中学的田雯说:“今年的作...  相似文献   

11.
翻阅2009年全国各地近100道中考作文题,经统计,命题作文占51%,半命题作文占22%,话题作文占16%,材料作文占11%(选题作文归入到相关的文体中)。各地中考作文题稳中有变,坚持能力立意;变中求新,引领素质教育。话题作文继续“降温”,而命题作文老树独秀。半命题作文“人气”渐旺。  相似文献   

12.
[概述] 综观近几年各地中考文题.命题作文仍居主导地位。命题作文又可分为若干细类,为体现中考的选拔性质,宽泛式命题因其具有一定的写作难度而受到出题者的青睐。宽泛式命题作文的特点是:文题限制少,选材覆盖面广,如《我在花季》、《起点》、《在迎接中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全命题作文在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目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至2009年,更是高达40%;而在比例为31.3%的选题作文中,全命题作文还占了1/3的比例。我们可以预见,在今后几年的中考作文中,全命题作文还将继续“领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构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环节之一。2001年6月,教育部公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列入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学生心理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体系,探求科学地评价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要有效地预测2012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就不得不关注近几年,尤其是2011年中考命题作文的特点。翻检百余道中考作文题,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表现出相对稳定和延续:命题作文“稳坐江山,笑傲江湖”。笔者所收集的130多套中考作文题中,有76道命题作文,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浙江省各地的中考作文,依然是命题、半命题作文一统天下,即便是“二选一”题型,也只是两个命题作文间的选择(只台州卷罕有地出现以“我相信,明天是今天的延续”为开头写一篇文章的新形式)。近两三年来,中考作文命题已基本回归到传统的命题作文上,也显见未来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将依旧是传统的命题、半命题作文。  相似文献   

17.
中考文题: 以“我很幸运”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写作导引: 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半命题作文的考查之后.今年江西省的中考作文稳中求变.又回归到传统的全命题作文。“我很幸运”这个题目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有助于考生表达个体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写好这篇全命题作文,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中考作文,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1.作文的基本类型没有变。作文题目仍然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四大类型。2.继续坚持淡化文体的要求。3.作文内容要求仍要学生重视观察生活,关注自我,尽量书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变化主要表现在:1.“话题作文”备受青睐,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首选题型。2.“选题作文”和“小作文”愈来愈少。3.“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虽有一席之地,但基本呈下降趋势,且与“话题作文”的界限愈来愈模糊,换句话说,一些“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稍作改变,都可看作“话题作文”的变体。例如:…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语文教育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又是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的必要条件,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这份我国九十年代和跨世纪的教育蓝图,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由“应试教育”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转轨的根本任务,最权威地规范了学生全面素质内涵的四大内容:“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这是中央第一次将心理素质列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四大素质之一,这无疑标志了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是今后各类中等教育探索的一个新课题,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