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十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但2001年后,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方向。近年从对教改的调查看,淡化了汉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并未使学生汉语水平提高,并与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相矛盾,为此,认为不能淡化语文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20世纪末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以来,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的争执愈演愈烈。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后简称"新课标")虽然基于应试教育机械灌输知识的弊端、革新教法和学法考虑,提出了"淡化知识教学"的思想,但"淡化"而非"弱化","淡化"是针对枯燥的授受式知识教学方法而言的,倡导语文知识教学方法的生动化、多样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20世纪末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以来。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的争执愈演愈烈。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后简称“新课标”)虽然基于应试教育机械灌输知识的弊端、革新教法和学法考虑,提出了“淡化知识教学”的思想,但“淡化”而非“弱化”。“淡化”是针对枯燥的授受式知识教学方法而言的,倡导语文知识教学方法的生动化、多样化,而不是语文知识教学本身的弱化;“弱化”是针对知识教学内容而言的,实则是语文知识教学的边缘化,甚至是虚无化。“淡化”是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变换着花样来加强语文知识教学;“弱化”是不顾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肆意削弱语文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4.
反思"淡化语文知识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知识的引入为现代语文教育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基础。但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导致了语文课堂的刻板和缺乏生机,原有的语文基础知识体系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更新和充实,与语文课程和教学目标不相适应甚至发生冲突。语文课程改革不是要淡化语文知识,而是要实现语文学校知识的除旧纳新,构建良好的学校语文知识体系,确保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语法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语文实践能力的要求以后,对于教师传授给学生完整的语文知识更是增加了难度。加之,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大量删减了语法知识,与传统语文教学相比,汉语语法的教学也是在逐渐淡化。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汉语语法知识,最终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完整的汉语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自然受语文本身状况和语文知识状况的制约,受制于一定社会与学生个人成长的要求。汉语文本身的和合品性、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和合要求,语文课程克服自身的二元对立的问题,都需要体现或吸收传统和合思想的智慧,因此和合思想对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文艺学理论研究脱离语文教学实践,造成语文教学缺乏理论指导,带来诸多问题。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基础教育者们已经有意识地向文艺学寻求教学的理论指导。本文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涉及的文艺学知识进行梳理,旨在帮助语文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8.
当前,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和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给我们这样一所以“地方性、民族性、师范性”为办学定位的高等院校现代汉语课程建设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我们立足于地方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认真剖析现代汉语教学现状,通过重新审视现代汉语课程的性质、全面了解培养对象、适时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建立起适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呼声日渐高涨,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倾向渐占上风。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呼声日渐高涨,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倾向渐占上风。时至今日,语文知识教学仍处于尴尬境地。到底需不需要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1.
语文知识教学的历程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独立设科以来,语文知识教学经过了混沌期、分离期、融合期、形成体系期、逐渐淡化期五个阶段。笔者认为,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以广义的语文知识观支撑语文课程,重构语文知识教学体系,采用“精要、好懂、有用”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教学界围绕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地位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淡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成为主流观点。但淡化并不意味着淡忘,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其中的文化知识教学更值得重视,因为文化知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教学,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其次体现了语文课程质的规定性,最后则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需要一定的科学化手段,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需要语文知识的指导,语文教育需要语文知识来沟通和提高.语文课程知识教学应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对语文规律的归纳,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综合应用和感受体验.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发布推行以来,因为里面有“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等语,“淡化知识教学”成了改革热点和课堂时尚。如果能正确理解“新课标”关于淡化知识教学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用生动活泼的方式相机进行语文知识教学,即“淡化而不弱化”,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中,客观认识传统语文教育,再度成为语文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传统语文教育为当下的语文课程改革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注意运用汉语汉文的特点组织教学、着眼于语文的工具性、重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读写能力的培养等都值得进一步弘扬和借鉴;而对于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形式僵化、忽视知识教育、忽视口语教学与训练等不足则要加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淡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是从新课程改革前开始酝酿,新课程改革初期基本明确的一种思潮和主张,如今已经成为一线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的集体无意识行为。人文性主张的片面张扬、工具性合理效用的隐退、现行语文知识本身的缺陷、应试主义对语文教学的束缚等因素共同造就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困局。我们亟须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以弥补语文课程建设过程中的缺失和不足。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中的体现。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语文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中转变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来,确立了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相似文献   

18.
实行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理念更加进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关于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相当热烈,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倾向渐占上风,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一、当前语文知识教学存在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实施建议"称:"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成为众矢之的。笔者认为,语文基础知识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条件,作为提高语文能力和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绝不能淡化。本文试从语文知识的民族性、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语文的本质属性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四方面论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0.
封力华  彭小明 《现代语文》2008,(11):142-144
语文教学模式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中具有一定特殊性。语文教学模式数量众多、影响较大,不仅影响到语文教学而且对其他学科的教学也产生不小的影响。目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迫切需要针对语文课程改革和学生的实际,建构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