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是古代汉语教材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第三册的16篇文言文(含诗、词)中涉及"三字"判定的就有26处。但是在"三字"的定义及判定标准上,无论是现行古代汉语教材还是中学语文教材都不尽如人意,造成了"三字"判定上的混乱。可见,高中语文教材里"三字"混用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相似文献   

2.
“三字”即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三字”问题主要是古代汉语教材的编写者们对这“三字”的定称和术语界定比较模糊,因而导致古代汉语任课教师在教学处理上没有一个清晰的判别标准,引起学生认识上的混乱。目前流行的四套教材对“三字”界定和判别存在一定的分歧,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判别都有一定的条件和标准,古代汉语教学界对此问题应予以关注,共同扭转大学古代汉语和中学文言文教学乱讲通假的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教材中的"三字"问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字"即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三字"问题主要是古代汉语教材的编写者们对这"三字"的定称和术语界定比较模糊,因而导致古代汉语任课教师在教学处理上没有一个清晰的判别标准,引起学生认识上的混乱.目前流行的四套教材对"三字"界定和判别存在一定的分歧,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判别都有一定的条件和标准,古代汉语教学界对此问题应予以关注,共同扭转大学古代汉语和中学文言文教学乱讲通假的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4.
一些中学教材编写者不分“三字”即通假、古今与异体字,不明其判断原则,故教材注释中大多都以通假视之,错误百出。文章主要以刘兴均的理论为基础,对2004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本(共五册)中存在的“三字”现象进行分析,指出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在语音方面都是相同或相近的,所以在判别三者时,不能从语音方面着手,否则就会乱成一团麻,只能从形体和意义这两个角度去判定“三字”,才能达到定义要准确、定称要确定的科学要求,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  相似文献   

5.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学科将采用新的教材,这套上下两册、九十余万字的《古代汉语》由北京大学郭锡良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李玲璞教授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新教材在“序”中指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无不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确实,“古代汉语”教材建设也不例外。1958年,王力先生首创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体例,率领一部分高校教师,筚路蓝缕,编写了四册本的《古代汉语》教材。自此以后,各种各样的“古代汉语”教材陆续出版了几十种,而其中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词语三则     
加“加”这个字很特別。它现在的意思是“加上”,“增多”,“几种事物并起来”。古代汉语里也有“加”字,表面上看来它同现代汉语的意义和用法差不多,实际上二者并不一样。先谈“加”字的本义。这个字《说文》在力部,解释说:“语相增加也。”清代段玉裁  相似文献   

7.
古代汉语的零数、分数和倍数有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表示法。下面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句子为例,对此作些分析。一、零数古代汉语的整数与零数之间常常用“有”(通“又”)字相连。这个“有”字,跟我们现在常说  相似文献   

8.
0 引言0.1 在及物动词前加“被”字“见”字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两种被动表示法。对于这种用法的“被”字和“见”字的词性,《马氏文通》只说它们是加于外动前之字,后来的语法虚词著作及古代汉语教材有的避而不谈,有些谈了,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选几种有代表性的说法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9.
“所”字及“所”字结构在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是古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热点。在“所”字词性和“所”字结构的分析上,学界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吕氏春秋》在文学上和史料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旨在对《吕氏春秋》中“所”字及“所”字结构做全面调查,以期对古代汉语语法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古代汉语第二人称代词有“尔、汝、女、而、乃、若、戎、子”等八个。“子”很早就失去了尊称的意味,而具备一般代词的所有特点,是普通代词。方言的影响,加上古代汉语假借字、通假字的活跃,是造成古代汉语第二人称代词多至八个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就电大《古代汉语》教材中的“古今词义”问题进行探讨,从古今词义基本相同、词义程度上的差异、例字归属等三个方面入手,经过分析引证,指出了归属不当等不足之处,阐述了合理解决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试论“所……者”式中“者”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者”这一结构形式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形式,我们姑且称之为“所……者”式。对这种格式中的“者”字的作用,一般的古代汉语语法论著和教材很少论及,虽有少数几家谈到它,但也只限于提出结论性的意见。吕叔湘先生所著《文言虚字》指出“者”字“具有称代作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认为“‘者’字指代行为的对象,‘所’字起着指示行为对象的作用。”南开大学古代汉语教研室编辑的《古代汉语读本》认为:“如果‘所’字所指代的动作行为的对象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可以用一个指示代词‘者’字代替,这时,‘所’字也只起指示作用。”尽管各家对为什么要加“者”  相似文献   

13.
暨南大学中文系是 1994年国家教育部 (时称国家教委 )确定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该系王彦坤、朱承平、熊焰三位先生编著的《古代汉语教程》 (以下简称《教程》)是暨南大学中文系“国家文科基地”系列教材之一 ,2 0 0 0年 7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全书 5 2万余字。推陈出新、后出转精是学术发展的必然规律。《教程》广泛借鉴现行同类教材的编写经验并力求创新 ,在内容选定编次、古注编排等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 ,是一部科学实用的好教材。正如王力先生在他所主编的《古代汉语》卷首序言中明确指出的 :“古代汉语是…  相似文献   

14.
运用语料库统计工具,对现行人教版、苏教版、上教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的字量、字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套教材基本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编写,识字内容编排注重从“识写分离”到“识写同步”。三套识字教材在共用字的选用上差异显著,各版本教材字种的选择随意性较大。通过对超纲字的研究发现,这些字与学生的生活相关度较高。识字教学的问题不仅是字量的增减,更要合理地考虑字种和字序。研制科学规范的《小学生常用字表》是解决小学生识字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古代汉语里的一对常见概念,但在现今的教材和学术著作中,对二字的界定和分类比较混乱,尤其是在中学教材中常常以“同”混淆两者的区别。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有着极大的差异,不可以仅用“同”来简单诠释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从语法的角度,对朱振家教授主编的电大《古代汉语》教材注释提出商榷,包括三个方面:词类、虚词、词组和句法。词类方面,主要是词性的误训;虚词方面,主要是“焉“、“也”、“其”、“者”等的训释;词组和句法方面,主要是“所”字词组、“名词 有……者”结构、判断句、被动句等的判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王力先生在他主编的高校通用教材《古代汉语》“古音通假”(通论)中说:“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同音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语言里的‘词’是音义的结合物,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个‘词’的时候,往往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有  相似文献   

18.
对外汉语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现代汉语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古代汉语”课程不可或缺。现有留学生“古代汉语”专用教材不多 ,缺憾不少。新教材应突出四个原则 :浅易性、实用性、趣味性、渐进式 ,教学过程中可贯彻四个要点 :以字带词、点面结合、讲读结合、适当再现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汉语的教学中,师生往往都有同感:选一部内容恰当、难易适度、讲练结合的教材,不太容易。这自然不是说已出的教材都不行。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四册),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三册)以及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编的《古代汉语读本》等,都在古汉语的教学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功不可没。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来说,更贴近他们的工作需要、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则更是他们所急需的教材。既不失之于艰深繁复,又不流于浅陋琐屑,这个“度”确实不易把握。河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荆贵生主编、集四十一所院校四十八位老师之力编撰而成的《 古代汉语》(以下简称《荆编》,在教材建设上可以说是作了有益的尝试,是一个可喜的收获。《荆编》上、下两册九十余万字,自一九九五年第一版印行以来,不仅受到好些专家学者的好评,而且还受到用作教材的师生及一些自学者的欢迎。目前,该书修订之第二版业已问世,明年可望编印出版《古代汉语导读》,对于教学或自学者将更为方便。现就个人阅读之浅见,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古代汉语专著和高等学校《古代汉语》教材中,列“定语后置”一节,各自举出一些浯言现象,指出一些形式上的标志,皆未在语法理论上给予说明。各家所举出的例子可归纳为四种类型:A类,“定语置于中心语后用‘者’字煞尾”。我们把它概括为“者字词组作后置定语”。B类,“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表示定语后置”。我们把它概括为“形容词作后置定浯”。C类,“数(数量)词作后置定语”。D类,“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