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关联理论不仅仅是一门有关认知科学和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它还对跨文化语言交际和翻译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Gutt的关联理论翻译观指出,翻译是一种语际阐释性用法。在翻译过程中,正确处理隐含信息是与读者的认知语境和期望相一致的,译者要努力使读者能够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就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关联理论中交际的推理特性、语境与最佳关联等基本概念,然后讨论了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关系,阐述了关联理论对翻译过程、标准和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姚晓光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1):45-47,52
英文报刊中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标题语言更加具体准确、生动丰富。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relevancetheory)为语用学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运用关联理论中的认知语境、最佳关联等基本概念进行分析可以证明关联理论对于英文报刊标题的修辞翻译也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可以为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语用学分析方法。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翻译活动是一项涉及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交际。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交际做了新的诠释,合理地解释了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吴丽莉 《文教资料》2008,(29):41-43
本文首先仔细梳理了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两位学者提出的关联理论这一具有强大解释力的理论,着重解释了关联理论框架中的语境观,然后从翻译学角度探讨了该理论对翻译学的启示和帮助.文章中利用图表和实例说明了关联理论对翻译过程研究的启示以及在翻译结果评价中的应用,进一步说明关联理论是把翻译学同语用学特别是认知语用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翻译理论构建的切入点.笔者认为一个基于关联理论的翻译学理论框架能够将认知语用学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研究领域,为该学科打开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从语用的角度来解释翻译问题,在基于关联理论的语用学框架中,以隐喻翻译为例,用描述性而不是规约性的手段来观察和探讨隐喻翻译背后的语用学问题。采用的素材主要来自于诗歌和《红楼梦》等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7.
关联理论作为认知语用学的基础,对汉英隐喻翻译起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本文运用关联理论的交际观、语境观和最佳关联探究汉英隐喻的翻译方法,旨在对隐喻翻译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8.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关联理论作为认知语用学的重要理论阐释了隐喻的产生、理解和翻译的过程,具有强大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和分析了80年代中期以来关联理论在中国的二十年发展历程.着重探讨了国外关联理论的引进,中国认知语用学在句法研究、认知语境、社会语言学、修辞研究、话语分析、语篇分析、翻译及语言教学八个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认知语用学从传统走向现代这一基本态势。并试图预测21世纪中国关联理论研究与应用的三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关联理论是涉及交际与认知的语用学理论,被广泛运用到诸多相关领域,其对翻译的影响最大,不仅可以指导翻译的理论和实践,也可以作为衡量翻译成功与否的准则。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译者为使译文读者以最小的推导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卢中 《考试周刊》2010,(54):134-135
在全球化的今天,商务英语翻译的作用日益凸显。而关联理论又是近年来语用学中蓬勃发展的新兴学科之一,它是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人类话语交际的理论。本文分析了关联理论对商务英语翻译的指导作用,继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商务英语翻译的策略,为商务翻译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刘典忠 《考试周刊》2007,(44):150-151
关联理论由Sperber和Wilson在1986年提出,是近几年在西方颇具影响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包含有示意(ostentation)和推理(inference)两个方面的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是一种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示意——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关联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浅析了翻译的过程,探讨了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在《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的关联理论从交际和认知的角度为认知语用学研究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以关联理论观点为基础,以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一书中相关例子为语料,从翻译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解释关联论对翻译过程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受关联理论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通过对关联理论在国内的介绍及关联理论与翻译学科的交叉与应用的综述,旨在证明关联理论虽然也存在自身的不足,但其在国内的研究方兴未艾,它的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可.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关联理论进行分析的同时,重点阐述关联理论与翻译语用学的关系,探讨关联理论如何作用于翻译语用学。  相似文献   

16.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开创了认知语用学,并被认为是人类交际的总的原则,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自然语言的交际与认知。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翻译这种被誉为"宇宙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现象"(Richards,1953),是一种认知-推理活动,是一种涉及到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本文简要阐述了关联理论,并以关联理论为基础比较了分别由威廉、杨先益和戴乃迭翻译的《孔乙己》译本中的一个段落,意在进一步说明关联理论对翻译活动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门阐释交际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于1986年首先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后来,他们的学生Gutt运用关联理论对翻译进行了专门研究并进一步指出:关联理论对于翻译比其它任何翻译理论有着更强的解释力.文章试图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北京大学罗经国教授翻译的<古文观止>英译本进行一次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海燕 《考试周刊》2010,(42):33-35
翻译是传递信息的跨语言交际,而语言交际的基础是交际双方共有的认知环境。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一个双重明示-推理交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同时扮演了读者和交际者两个角色,翻译的过程就是推理和寻找关联的过程。本文作者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论述翻译中的关联推理.意在提升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过程中运用关联理论的意识.对译者的翻译实践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语用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语用学的理论成果如关联理论,语用推理,认知语境等应用到翻译领域不仅丰富了翻译理论而且有效的指导了翻译实践。如关联理论引入翻译理论形成了三元关系的翻译理论新模式。认知语境和示意-推理交际模式从语用学角度讨论了在译文中要不要译出源文作者隐含意图。  相似文献   

20.
苏粤 《考试周刊》2008,(25):89-90
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原是有较大影响力的认知语用学理论,但在其提出后不久即逐渐出现了向翻译学领域转向的现象,这是由于关联理论本身就对翻译具有极强的解释能力.翻译是交际的一部分,也遵循着交际的一般原则即关联原则.本文介绍关联理论及其能够指导翻译学的原因与指导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