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为使自己的征婚广告在众多的征婚广告中独树一帜,惹人注目,征婚广告撰写者往往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段.本文探究和分析了一些中英文征婚广告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段的异同,旨在展示语言的感染力,促进中英文征婚广告语言文化的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2.
广告作为现代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文化形式,其种类之繁多,传播形式之广泛,目的之复杂,是以往人们所不多见的。征婚广告更是独具特色,其标题尤其令人叹为观止。英文征婚广告的标题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具有独特的形式美和修辞美;同时由于中西方文化、历史、价值观等的不同,也体现出不同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3.
资讯     
《成长》2005,(10):7-7
印度520万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逐渐认识到,通过药物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轻松地再活10至20年甚至更长时间。于是,在吉吉拉特邦的不少报纸上登征婚广告时,不少男性开始敢于用醒目的字体声明自己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这个极端保守的社会,这是令人惊奇的现象。登过类似征婚广告的塔克尔表示,迄今共有42名女子与他联系,但一个也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  相似文献   

4.
随着《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电视相亲节目的热播,以及全球新一轮单身高潮的到来,利用广告进行征婚活动也越发盛行起来,打开国外的网站或者翻看国外的报纸杂志,征婚广告随处可见。细读起来感觉每则广告不仅反映了西方社会特有的社会文化风情,更体现了多姿多彩的英语语言特色。通过语音、书写、词汇、句法、语法和修辞六个层面对英语征婚广告语言进行分析,认为英语征婚广告的语言具有简练,诙谐幽默,且表现手段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陈伟 《海外英语》2011,(10):246+269
征婚广告是征婚者通过传媒进行的自我推销以寻求配偶的广告形式,该文将以中英文征婚广告为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分析,力求了解中西价值观念差异,并从中获得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对诗、抛绣球、比武招亲……受当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限制,征婚活动都在特定的审美标准下保持着相应的真实。随着时间的推进,报纸广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广告发展。借这一东风,萌芽状态的征婚启事从此拉开了征婚广告的大幕。经过近百年的演变,征婚广告的形式已变得千差万别,而它的真实性问题越来越值得我们研究和商讨。  相似文献   

7.
从中英文征婚广告浅谈中西方语言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栽体,它不能离开文化而生存;语言同时又可以反映文化.征婚广告是征婚者在报纸、杂志或网络等传媒上自我推销、寻求配偶的一种广告形式.中英文征婚广告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比如叫法、分类和广告用词等.而这些差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和英语国家社会在文化、生活、思维及世界观等方面的不同.了解这些不同对中西方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专题的相关习题中有这么几道:1.被称为“有学问的革命家”的章太炎,在报纸上登载征婚广告。所列三条“特征”条件包括:一须文理通顺,能作短篇;二须大家闺秀;三须有服从性质,不染习气。这说明  相似文献   

9.
在权利张扬的时代,通过广告征婚是社会个体充分利用法律权利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方式。解读一则富翁征婚广告中征婚人的基本状况以及对应征者的条件要求,认为富翁征婚,在利用法律制度追求个人权益同时,亦带来对社会道德的贬损,进而探求富翁征婚行为发生的三个制度性因素:法律对权利保障的加强,社会个体行动意识的觉醒和“泛法律主义”下的道德缺失。  相似文献   

10.
征婚广告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也需要遵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交际原则。从语用角度看,目前征婚语言存在着大量违反上述原则的现象,存在着种种不规范现象:乱造新词,夸大其词,追求新、奇、怪、异及玩弃文字游戏等。  相似文献   

11.
说实话,本来俺想在报纸上那些征婚广告中找个对象就算了,可是看了那些待嫁女郎的标准,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有“可观存款”、有研究生文凭,且外表荚俊,身材高大,俺哪一条也够不上。最近俺听了几个女明星发布的“择偶条件”,觉得反倒比报纸上那些征婚广告要容易得多,也实在得多。虽然到目前为止,俺还没有和一个女明星正式约会,但自己对此充满信心。香港玉女张柏芝在某场合公开自己的择偶条件是:“不一定太有钱,不要太帅,只要真心对我好就行。”看了这条消息,俺激动得一夜没有睡着,这不就是分明在说俺嘛!俺就没有多少钱,仅够养家糊口而已;而且长  相似文献   

12.
广告戏言     
某些美容广告:可留青春永驻,只要你年龄停长;能葆颜色不衰,如果它岁月止增。某些征婚广告:描抹自己,不吝粉厚;称量他人,总嫌砣轻。某些药品广告:权威推荐,有  相似文献   

13.
系统功能语言学(Halliday1978/2001)认为,社会需要驱动着语言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征婚广告在媒体、范围、目的、管理、话语、词汇、句式、描述视角等方面的发展的归纳,说明了社会需要的确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动力,并给外语教学、世界语普及等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林山 《教师博览》2013,(7):20-23
<正>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利用媒介征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近年来,网络婚介占据了婚介市场的大半江山,《非诚勿扰》之类的"征婚秀"甚至成了最走红的电视节目。而回顾历史,各种媒体上征婚广告的首现,无不伴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5.
请您留言     
“哈罗,我是约翰。很抱歉我现在不 回应我征婚广告的女孩,别担心,我有足在家。请您留言。”不用猜,想必您一定 够的钱。”知道这是电话留言机上的问候语。此类 —“嗨,这里是大亨慈善公司。如 ——问候语在美国一年听过上百遍恐怕也不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择偶模式在十年中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全国十几家影响较大的报刊杂志随机抽取3226人的征婚广告进行内容分析,时间跨度达10年。研究揭示了化背景对男女择偶模式的影响,如80年代女性择偶的“身高热”,就反映了社会舆论与流行对女性择偶的影响,也有一些模式是比较稳定的。例如对心理素质的选择上,基本上还是重视德才、考虑相处过日子,情越没有放到主要位置上,这些与传统化的影响不无关系。总的看来,传统化的深刻影响使中国人择偶式中的一些基本成分保持相对稳定,但是,社会改革、社会舆论、流行风尚、这些因素也使中国人择偶模式中对职业、学历、生活条件等的选择发生变化,从另一方面看,女性与男性相比,又似乎更易受社会化的影响,更易变化。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与征婚广告--以80年代以来国内征婚广告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婚广告在80年代以来占有重要位置,其历时性变迁反映出了广告媒介的历时性特点,广告主与媒介直接关 系导致分散的个体特征,广告资讯诉求方式的转变,以及广告受众的限制与广告效果低的原因——面对择偶,通过大众传 媒进行的大众传播逊于人际传播。  相似文献   

18.
鸵鸟爸爸     
非洲鸵鸟的婚姻是浪漫而又奇特的。一到发情季节,雄鸵鸟会在沙地刨出一个浅浅的坑.这坑好比征婚广告:亲爱的雌鸵鸟们,嫁给我吧一只雄鸵鸟一般配四只雌鸵鸟,实行“一夫多妻”制。共同生活几天后,雌鸵鸟轮流在沙坑里下蛋,雄鸵鸟则睡在坑外保卫。雌鸵  相似文献   

19.
<正>如今,全球化进程加快,跨国婚姻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由于跨国婚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文化差异,因此加强人们对此类差异的理解就尤为必要。美国作为世界大国,在全球政治和经济活动中举足轻重,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文化也渐渐在世界文化中成为主流,因此,开展两国文化的差异研究极为重要。以往对网络征婚广告的研究多从社会学(Nair 1992)、心理学(Bruthiaux 1996)及社会语  相似文献   

20.
常听人说,要找个好工作,考上大学是起点;要考上大学,念个重点高中是起点;要念个重点高中,从小学就开始上培优班是起点。看报纸上的征婚广告,明白了男子英俊高大、“有经济基础”,女子秀外慧中、善解人意是两个人情投意和、组成家庭的起点。原来总以为起点是无条件的,可以凭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向前。可是生活又让我如此困惑,因为有时连起点都不容易达到。如今的社会,已经高度地秩序化了,好像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程序,而我们的生活,只是这个程序上的一段。从小处讲,想吃东西要先洗手;从大处讲,想要飞翔只能先挣够了钱去买张机票,没有随心所欲。而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