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黑龙江省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外体育活动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组织纪律性,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养成自觉锻炼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都能起积极作用。针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采用调查统计的方法,对部分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兴趣爱好,参与程度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当前的健康教育,提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我校及全国各高校近些年大力开展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中发现:在大学生中开展科技活动既是进行创新教育,又是快速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高校重视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常州市高职教育园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现状调研发现:多数学生喜欢参与课外活动,其中在参与方式上,采取自我锻炼的居多;各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种类少、规模小,特色项目普及率低;场地器材存在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引导,加强体育生活方式宣传力度,积极实施体育生活化教育,开展多样性的体育活动,及时做到保证和督促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是指体育课以外学生所从事体育活动的总和,既包括学生在校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体育活动,也包括学生自发的一切校内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锻炼是大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必不可少的途径。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不容乐观,无论是周锻炼次数以及活动时间均达不到要求。应通过多方努力,促进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5.
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在上课和有组织的课外活动以外的时间所从事的体育活动。本文从对河北农业大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现状入手,以对我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动机、行为、消费的现状调查为依据,找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产生的因素;以专家调查为理论支撑,提出相应的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推进的策略,以便促进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文明、健康、科学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终身体育行为,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大力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现状,并从营造氛围、向课内延伸、完善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健康良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的时间内,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多种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教学的延伸,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文章主要对高职院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的时间内,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多种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教学的延伸,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文章主要对高职院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强调创新教育的今天,高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在多年学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讨论了大学生组织和开展科技文化活动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1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为洛阳市4所高校(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大学、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在校大一大四学生1200名。其中男生700名,女生500名。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2研究结果与分析2.1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从表1可以看出,19.0%的学生对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有57.8%的学生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有18.6%的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4.6%的学生不喜欢或极不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这说明了洛阳市有77%的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但仍有23%的学生态度不够积极。这与学校教育、家庭及社会氛围都有直接的关系。表1大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很喜欢喜欢无所谓不喜欢极不喜欢人数218 662 213 36 17%19.0 57.8 18.6 3.1 1.52.2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统计结果显示,有65.4%的大学生偶尔去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2.4%的学生从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偶尔参加和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相加约有67.8%。这种现象必须引起学校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正确引导,使之愉快...  相似文献   

11.
传统社会性别观念中存在的对女性价值的否定和贬低。使女大学生对创业形成了心理障碍,正确的分析和看待传统社会性别观念中对女性价值的负面评价,从创业培训课、创业绿色通道、女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营、二课堂活动、女性“四自”教育方面入手,为女大学生解除思想包袱,提供演练条件,提供配套服务,解除女大学生创业的心理障碍,鼓励和推动女大学生创业。  相似文献   

12.
当今,大学生面临"诚信缺失"的危机.人以诚为本,"无信而不立".如何使大学生明辨是非、诚实无欺、讲究信用,是一个值得商榷、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采用李克特(Likert)五分量表法,通过体育教育的课内四大教学法、课外大学生履行体育锻炼承诺法和"两种评价方式"与"两项规定",对实验组学生采取积极的诚信缺失干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四大教学法、体育锻炼承诺法和"两项规定"对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诚信缺失差异具高度显著性,"两种评价方式"干预研究结果差异具显著性.建议:高校体育发挥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从诚信的"实践教育"入手,深入挖掘体育教育重塑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可用资源,将诚信教育渗透到体育教育活动的每一环节,塑造大学生诚实守信的美好人生.  相似文献   

13.
遵循国家教育部在大学生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精神,结合阜阳师范学院对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从如何明确理解和认识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功能,如何配置课外科技活动的要素,以及实施的原则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阐述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学素质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推进大学生成才的主要渠道,也是符合高校素质教育要求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阻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因素,提出建立“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建立课外体育俱乐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强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利用,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等培养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在重庆举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众多专家围绕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这一主题作了报告。回顾2002年论坛主题"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阅读了会议资料"国际视野,中国道路——十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回顾与思考"和多位专家有关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文章后深刻的感受到:人文素质教育将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必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师范教育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课外阅读是培养师范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方式,参与校内外社会活动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产业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任务驱动教学"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战略之一。"任务驱动教学"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理论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实践环节采用"工学结合"模式,二者结合将大学生课外的科技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进而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高校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不强;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和次数明显不足;活动场所以校内免费场所为主;体育场所和器材的短缺是制约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育改革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对某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但大学生群体实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进一步分析表明,与课内、课外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培养模式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英语口语第二课堂活动能创造更多的英语语言环境,促进交际法教学的开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亦是增强英语教学效果,实现新的课程教学要求和观念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第二课堂活动的模式和可行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