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互相作用、互相促进关系的分析,提出构建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良性互动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报工作不可能孤立存在,要依托于学校各项工作,在高校协同创新发展背景下,学报应与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教师培养等工作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互动,达到协同发展。基于协同发展理念提出了学报与学科建设、科研管理、师资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协同发展的对策及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3.
民办高校学报和学科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是民办高校学报普遍还没有公开的出版刊号,导致学报的优质稿源匮乏,且民办高校学报常常被边缘化,办刊条件也受限,难以适应有效促进民办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与创新需求。据此,笔者提出民办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协同创新机制的策略为:民办高校应建章立规,让民办高校学报真正有效地参与学科建设,并引导研究方向,有效发挥培养学术人才功能,助推学科及师资队伍建设。同时,面向学科建设,彰显学报的特色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司汶 《科教导刊》2023,(16):1-3
文章以“双一流”背景下的高校为研究主体,论述了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协同机制不健全、协同方向不明确、协同资源不充足等问题展开分析,探讨了高校特色学科协同建设的路径与策略。研究表明,在特色学科建设中,应优化学科发展的政策环境,构建特色学科的协同发展机制,从合作主体确定、合作意愿推动、合作机制建立三个环节推动学科协同建设,深化“双一流”建设高校与特色学科之间的合作机制。文章提出了基于合作治理理论的高校特色学科协同建设实施路径,对高校有针对性地优化资源配置,改善高校特色学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充分发挥高校学报的学术导向作用,是高校学报办出特色、提高水平的基础;是服务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跃学术气氛、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创新学报办刊模式,调动编辑主体的能动性,是充分发挥高校学报学术导向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科学是技术之基,技术是产业之源,而高校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发祥地,是产学研创新的源头活水。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创造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继续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从建立战略协同机制、建立资源协同机制、建立利益协同机制、建立管理协同机制、构建专利协作模式和建立网络协同模式等六个方面对高校产学研协同机制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7.
地方行业高校在构建完善的学科建设自评机制过程中要着力于学术带头人的行业认同度评价、科研项目的协同创新评价、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以及学科平台资源的共享程度评价等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建立学科信息跟踪系统、重视行业评价主体的作用以及跟进和加强约束与奖励。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报以反映本校的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是展示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是发现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要园地,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高校的学科建设是高校出学术人才、出学术成果、提高学校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高校学报通过为学科培养学术人才、引导研究方向、传递学术研究信息,起到推动学科建设发展、催生和促进新兴学科和特色学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作用;高校学科建设为学报提供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较稳定的作者队伍,为学报奠定了构建特色栏目的基础。两者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今后要从坚持"扶强扶优"与"扶弱扶需"相结合原则,引导地方高校踊跃参与省级层面的协同创新;建立形式多样且功能齐备的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将服务"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目标与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分层次构建区域高校协同创新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的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模式;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保障,实现高校协同创新外部需求和内生动力之间的协调与平衡等方面来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如何发挥实验室创新功能、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始终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以高校实验室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例,提出将高校实验室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度结合,构建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协同机制。研究认为,协同机制能够有效发挥实验室创新功能,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获取技术竞争优势。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亦可反哺高校实验室创新,为实验室创新提供精准市场导向,提升研究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11.
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报和学科建设的现实情况出发,探究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肯定学报和学科建设的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重要意义,学科建设能优化学报学术内容,学报为学科发展赋能增值;提出加强学报编辑团队建设、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学报编辑和投稿、重视学报与学科建设的有机结合、注重学报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作用等策略,以期实现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坚持和发挥党的独特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创新已成为现今高校探索资源共享、转化、集成、重组的新型创新机制与体制的必然选择。在高校党建面临严峻挑战及承担艰巨任务的大背景下,高校坚持和发挥党的独特优势,应从三个层面共同建立协同创新体:一是优化板块设计,突出党建特色,深化协同创新体网络平台建设;二是发挥区域优势,推进资源转化,构建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三是完善机制建设,强化协同功能,为协同创新体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13.
学报在新建高校学科建设中的职能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高校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职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学报功能及与学科建设的基本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具有宣传、导向、培养学术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功能.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相互作用,学科建设有助于提升学报质量,学报对学科建设有推动作用.高校学报应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创办核心栏目,注重学术新人的培养和扶持,扩大和充实作者队伍.同时,要加大组稿力度,提高学术影响力,切实服务学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是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要任务,二者相辅相成。但在高校发展中,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的协调发展存在实践困境,表现在价值取向分歧、目标迷失、功能错位和制度藩篱等方面。为此,要从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和管理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内涵建设,协同发展,推动学科与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文章以三螺旋理论为视角,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概念与主要内容,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的逻辑进路,即以高校的自主办学为基本前提,以政府的全面支持为总体保障,以企业的产业对接为重要推力。  相似文献   

17.
学报是高校对外交流与宣传的主要媒介,也是学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园地,充分发挥学报的内在功能,既有利于推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也有利于学术交流、沟通与宣传,提高本校的学术研究水平和社会知名度。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中,应充分利用学报的特有功能,促进示范性高职建设。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知识生产的生力军、学科建设的主阵地。面对知识生产模式的深刻变革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入探究高校知识生产的应然逻辑和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已经衍生高校知识生产的应用逻辑、协同逻辑、跨界逻辑以及生态逻辑,但高校学科建设实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世界逻辑制约高质量服务社会、自由生产逻辑制约高质量聚变效应、学术领地逻辑制约高质量开放发展、择优扶强逻辑制约高质量学科生态等问题。产生问题的深层根源在于高校主动顺应知识生产模式变革的动力不足,为此需要建构责任牵引机制、优化政策推力机制、实施融合创新机制、改革学科评价机制、创新学科治理机制,全方位增强高校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提升高校学科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从而实现高校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人们心理的认知模式、现代符号学的视角以及当今社会各种评定和鉴定等多方面分析了学术期刊中高校学报的处境,得出高校学报的境遇加速了其二极分化。弱势高校学报举步维艰,困难重重,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充分认识其繁荣出版、促进学术交流、服务于高教事业的三重使命,以及发挥作用的空间和赖以存在的社会需求,充分发挥其直接服务于育新人、服务于学科建设、服务于学校科研的特殊功能。因此,弱势学报应找准基点,回归职能;在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彰显学报的价值;开放办刊,创出特色;取长补短,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进行编辑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高校学报与教学、科研的协同发展关系,构建了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运用2010-2014年数据对某高校学报与教学、科研的系统有序度、协同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三者系统的有序度呈无序波动状态,说明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紧密性不稳定;而且两两之间的协同度较差,整体协同度不高,协同发展机制远未形成。因此,需完善控制措施,加强学报与教学、科研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