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日的林子》是艾青的一首很特别的小诗。与他的其它诗比起来,这首诗很少涉及政治和民族的寓意。这首诗之所以让人感到一种美丽和幸福,是因为它写得简单真实而富有内涵。  相似文献   

2.
反传统与传统──白朗宁夫人与林子创作比较的一个角度向雨据林子自述,诗集《给他》中的第一辑是在白朗宁夫人《葡萄牙人十四行诗集》的中译本《抒情十四行诗集》(1995年版)的直接影响下创作的。尽管她声称吸取了外来的形式,实际上仅用十四行体来节制诗的篇幅,单...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又说:“赋也可以用”。什么是赋比兴?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问世之时,赋、比、兴的概念就出现了,并同风,雅、颂并称为诗之六义。从汉代郑玄等人注诗起,对诗之六义作过许多研究。孔颖达解《诗大序》时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  相似文献   

4.
对楚王问     
[战国·楚]宋玉~①客有歌于郢~②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③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④,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⑤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⑥,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节选自《昭明文选》)  相似文献   

5.
《诗经·卫风·考槃》只有三章十二句: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考槃在阿,硕人之?.独寐寤歌,永矢弗过.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这是一篇很费解的诗,主要有五说.其一,《诗序》说:"《考槃》,刺庄公也.不能继先公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孔颖达申述其意曰:"作《考槃》诗者,刺庄公也,  相似文献   

6.
刘景文 《现代语文》2006,(11):40-40,24
一、儒家“诗教”的内涵“诗教”这一提法最早见于《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达,《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挈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1]p1609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们知道《礼记》一书是由汉儒整理的西汉中期以前先秦儒家的理论著述,见于《礼记》的“诗教”主张虽然不能证明是…  相似文献   

7.
春天的到来,让大地万物萌发,令欣欣向荣景象随着日月的轮换出现在我们面前。山林子老师的诗歌《时代呼唤好人精神》是最近在烟台6所大学和小学举行的"迎接建党90周年《时代呼唤好人精神》——郭明义精神大型诗歌朗读会"上推出的一首诗,呼唤好人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正气,号召人人做好人,做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8.
《全唐诗》分别辑录了于《思归引》和罗隐《思归行》两首诗,但两首诗文字内容相同,系出于一人之手,该诗究竟是《思归引》,亦或《思归行》?作者属谁?爬梳史料,考证可知:《思归引》属于之作。  相似文献   

9.
在艺术一度沦为政治的奴仆的时代 ,徐志摩连同他的诗被评论家们有意或无意地束之高阁。当艺术东山再起成为主人的今天 ,徐志摩连同他的诗也就一同回归到诗国的殿堂而为万人所景仰。其《再别康桥》则如一颗奇异的钻石放射她那独特的自然的辉光 ,尤为世人所倾慕。下面 ,我们试从如下四个方面细细品味它吧。第一 :《再别康桥》具有诗所特有的动画之美。苏轼有一段评王维的名言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观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此言给人的印象 ,好像诗如画便是好诗了。这尺度适合于某些诗 ,尽管这些诗可算好诗 ,但决不适宜《再别康桥》 !因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诗”与“史”的关系有一个嬗变的过程。先秦时代诗与史是不分的,诗即是史,史即是诗。清钱谦益《胡致梁诗序》:“孟子曰:《诗》亡,然后《春秋》作,《春秋》未作以前之诗,皆国史也。人知夫子之删诗,不知其为定史。人知夫子之作《春秋》,不知其为续诗。《诗》也,《书》也,《春秋》也,首尾为一,书离而三之者也。三代以降,史自史,诗自诗。”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唱出歌来、哼出诗来.有些缺少文化教养的人,甚至赳赳武夫,在情绪激动时,也能唱出流传千古的歌诗.如汉高祖还乡时唱出了《大风歌》,项羽被围时唱出了《垓下歌》,都是明显的例子.《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  相似文献   

12.
在先秦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著作中,也偶然有一些引诗的现象。如《国语》中引《暇豫歌》:“暇豫之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于苑,已独集于枯”(《晋语》二);《左传》中引《筑者歌》:“泽门之晰,实兴我役。邑中之黔,实慰我心”(襄公十七年);《孟子》中引《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相似文献   

13.
赋,最早是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出现的。春秋时卜商的《毛诗·大序》中说:“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周礼·春宫·大师》郑玄注:“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卷一中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称六  相似文献   

14.
孙枝蔚字豹人,号溉堂,陕西三原人,是清初一位有特色的诗人。汪懋麟《溉堂文集序》说:“予论诗,于当代推一人、为征君孙豹人先生。其为诗不仅宗一代、一人,故能独为一代之诗,亦遂为一代之人。”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亦说豹人之诗“自有真  相似文献   

15.
清代杨方晃所编《磁人诗》旨在保存自唐至清磁州籍人士之诗,是一部重要的地方诗歌总集。清代《皇朝文献通考》、《皇朝通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均著录此书,《国朝畿辅诗传》引用《磁人诗》多达二十余处。民国《雪桥诗话续集》亦提及此书。《磁人诗》之文献价值与广泛流传于此可见一斑。遗憾的是,今人著述多对其语焉不详,《中国古籍总目》失收是集。上海图书馆所藏清雍正原刊本《磁人诗》,弥足珍贵。此书在保存地方文献上有其独特价值及意义,尤其可补《全唐诗》、《全宋诗》、《全金诗》等全集对某些诗歌的失收。  相似文献   

16.
《长恨歌》不是白居易自己最看重的诗,他曾说:“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见《与元九书》)但这仅仅是比较而言。其实诗人对此诗仍有一定的感情,所以又有“一篇《长恨》有风情”的自评。诗人卒后唐宣宗以诗吊之,也有“童子解吟《长恨》曲”的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送别诗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诗经》。《诗经》中送别诗所表现出的送别方式和离别情感多种多样,耐人寻味。有瞻望式送别:即不断远望,目送行人离开,促人缠绵悱恻;赠物式送别:离别时赠送物件,以寄相思,杨柳依依;祖饯式送别:设宴送行,别情如枯苗望雨;留客式送别:欲送还留,让人恋恋不舍。本文通过对《诗经》离别诗中的送别方式以及所抒发的离别之情进行探讨,以期达深入解读其题旨和离别情感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中有“风雪夜归人”一句。句中“夜归人”之“人“参考书中解释有二:其一指“借宿的人”(作者),其三指“主人自己”,并说这两种说法都可以说得通。但我认为诗中“夜归人”之“人”指的是“主人自己”,不能指“借宿的人”。其理由是: 一、从诗题可知“借宿人”作者,已经宿在主人家里,他是“客人”,所以此诗命题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因此,“夜归人”中“人”不是“借宿的人”,而是“主人”或“主人家中的人”。  相似文献   

19.
《黄鸟》三章章七句,属《诗·小雅》名篇。关于此诗意旨,旧说有三:《毛诗》以为刺宣王“以阴礼教亲而不至,联兄弟之不固”;朱熹以为“民适异国,不得其所”而作;方玉润则以为是“刺民风偷薄”之作。从此诗文义及《诗经》中其它有关篇什联系起来看,还是余冠英先生所说:“离乡背井的人在异乡遭受剥削和欺凌,更增加了对邦族的怀念”,较为切近诗旨。  相似文献   

20.
《苏武李陵诗》简称《苏李诗》,是假托苏武、李陵之名而写的一组组诗,有关作者写作此诗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对诗歌的评价,历来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观点。关于苏李诗的形成:《苏李诗》是从梁代的《李陵诗》中派生出来的;《李陵诗》并非后人伪作;《李陵诗》是汉末交州避难难民之作。苏李诗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离别诗具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