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技术生态理论和"涌现"理论,在揭示"涌现"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技术系统具有涌现新技术的特性;分析了生境变化和技术间相互作用两种内外作用力对新技术涌现的影响,以及新技术进入技术生态系统后带来的影响和作用结果。最后,以移动通信1G到2G的发展为例,分析总结了新技术涌现的过程。从微观角度对技术生态系统中新技术的涌现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把握新技术涌现规律和促进技术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黄莹 《今日科苑》2011,(11):24-29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和惊喜,但同时科技也是一柄双刃剑,我们不能忽略其背后所带来的问题和隐患。近年来,"食品安全"、"绿色食品"越来越多地受到大家的关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坚持的发展理念。在"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上,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一套"家庭数字植物工厂关键技术及装备"引起大家关注,"家庭园艺"概念走进大众视线。带着对这项新技术的好奇之心,编者探访了该公司研发部经理葛一峰,带您揭开"家庭数字植物工厂"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3.
王涛 《金秋科苑》2010,(22):204-204
新技术给全球带来了革命性的深刻影响,充斥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对图书馆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技术和图书馆关系的分析,介绍了一些影响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新技术,初步预测了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僵尸新娘》、《鬼妈妈》等一系列优秀定格动画影片的出现,不仅带给人们令人赞叹的剧情,也呈现出新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影片艺术水准的巨大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外定格动画在人偶制作、拍摄、后期制作等方面的新技术,提出了这些新技术的发明为我们的动画创作带来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辨别新技术商业化潜力的思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鲁成 《科学学研究》2008,26(2):231-236
 如何辨别新技术的商业化潜力,是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目前的研究方法存在着主观判断与客观事实相分离的状态。本文认为,应当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确立新的分析框架,因为新技术(产品)的市场前景、产业化过程与商业获利过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所以需要人们对其“商业化潜力”做出主观判断;而另一方面,新技术又是在大量相关技术成果基础上出现的,人们对大量“相关技术成果”的关注(科技文献与商业信息;专利;政策与计划等),就是一种客观的、间接性的实践活动,对新技术商业化潜力的判断,应当反映这种实践特性。据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反映主客观要求的方法论框架,并阐述了应用该方法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6.
<正>绿色产业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产生也有深刻的历史背景。首先,在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给世界资源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影响到工农业的生产,而且危害到人体的健康和人类自身的发展。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全球环境和资源带来的危害在80年代体现出来,为此世界全国各地都在寻求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从而将绿色产业作为绿色经济的载体而发展起来。其次: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大自然对人类发展的意义。人们开始追求无污染的"绿色思想"。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5,(22)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机械制造工艺所发挥出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近几年人们关注机械制造新工艺的新技术的普遍性日益提升。该文把研究对象确定为机械制造工艺新技术,首先对其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探究,以期为大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信息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将会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革命性变化,"无纸化"书籍,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相似文献   

9.
《内江科技》2019,(9):155-156
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催生"新职教",为职业课程建设带来机遇与挑战。当前,职业课程建设应从"世界工厂"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框架转型,围绕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进行课程研究、设计与开发,提升院校内涵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电脑带来的各种好处显而易见,你可能会自然而然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们想要用新技术丰富他们的生活.因此,当许多学者批评新技术采用了速度放慢的方式影响了经济发展时,你会感到惊讶吗?……  相似文献   

11.
林思达 《学会》2001,(10):12-13
现代科技的发展之所以越来越快,甚至呈指数增长规律,除了社会因素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即来源于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不仅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育化新技术成果,成为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而且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带来重大的技术革新以至技术革命,从而带动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人类历史上三次技术革命无一不是以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先导的.正如<科学与国家利益>一书中所言"基础研究不断地导致惊人的对于人类有价值的成果""基础研究以预见不到的、从容不迫的方式带来技术,成为经济增长和新职业社会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汽车工业的发展给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因此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汽车工业的发展,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汽车故障问题频发,这给人们造成不小的影响,尤其是随着新技术不断应用于汽车上,这给汽车的维修带来了重大挑战,本文将根据现代汽车维修现状,对汽车维修中的技术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为以后的汽车维修事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踏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给计算机科学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充分的借助其巨大优势,能够为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同时也能够实现在更广泛的领域中的应用。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互联网+理念;其次分析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再次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最后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刘佳 《百科知识》2021,(36):11-12
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在其文学当中塑造了大量的"硬汉"形象,这些人物在面对命运的阻挠和困境的纠缠时,都能表现出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不丧失勇气,永远表现出刚强的品质.海明威所塑造的"硬汉"精神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积极向上的现实意义,具有珍贵的思想价值.对海明威作品中"硬汉"形象进行溯源,分析其作品中"硬汉"形象的发展以及现实意义,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硬汉"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5.
张咏梅  汪少玲 《科教文汇》2008,(17):177-177
语言,作为社会现象之一,总要受到社会的制约,受到时代的影响。当前时代最大的特点无疑是新技术革命,这革命也带来新词语的革命。通过对时尚新词的了解和学习,人们可以把握到流行的时尚脉络,掌握时尚文化的精髓。本文给合近年来出现的英语时尚新词,着重探讨其产生的原因,构词法。  相似文献   

16.
语言,作为社会现象之一,总要受到社会的制约,受到时代的影响。当前时代最大的特点无疑是新技术革命,这革命也带来新词语的革命。通过对时尚新词的了解和学习,人们可以把握到流行的时尚脉络,掌握时尚文化的精髓。本文给合近年来出现的英语时尚新词,着重探讨其产生的原因,构词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变化,新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了世界各个领域,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此同时,在飞机维修产业发展的新时期,飞机维修正受到智能化技术的深入影响,智能化不仅带来的是维修领域的革新,同时也整体上提升了我国航空领域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阐述了当下智能化技术在航空飞机维修领域的应用,同时提出了飞机维修进入"智修时代"的好处,为我国航空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维修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杨华 《科学大众》2013,(3):18-19
假如有一天我们变小了,漫步在草丛中会是什么感觉呢?夜晚的星空会不会格外明亮和美丽?美国研究人员制造的"风力茎杆"将会为你带来这种新奇的体验。如果漫步在这些"风力茎杆"之间,可以欣赏到独特的田园风光和夜空美景。不过,这些"风力茎杆"在给人们带来美景的同时,还给人们带来了充足的电能!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在网络文化研究领域中最具有争议的主题是:网络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大众是否以及多大程度能够参与网络文化的生产传播过程?网络文化有其复杂性和多面性,现代通信技术在为我们提供诸多方便的同时,我们却发现部分人群不幸罹患"网络依赖症",人的自由意志竟被"机器"所绑架;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将全球连为一"村",但也让人们的个人隐私备受恶意窥伺的困扰;网络文化的互动性极大提高了人们的参与热情,但却可能把"芝麻"炒作成西瓜,将某些话题无限放大,从而引发非理性事件;网络文化的虚拟性让时间、空间、身体都隐退幕后,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但可能会对使人对现实世界产生疏离感、冷漠感、和不信任感;网络文化的匿名性在给网民带来巨大自由的同时,也给人性阴暗心理的释放大开方便之门。这些问题表明网络文化正在重塑新的社会评价机制,加速价值观的交流、交融、交锋。在人、机器、信息三者融合的背景下,人们应当如何看待网络文化?如何把握未来网络文化发展的脉动?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建筑施工中,楼房结构的地下室、桩、柱、梁、板、墙体等出现裂缝;房屋门、窗渗漏,墙体面等渗漏是楼病害的"多发病、常见病"。这类楼房病害,不但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对人们财产、生命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