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自2007年开始批准建立村镇银行,经过三年已有很大的发展,截至2009年3月份村镇银行的数量已达到97家.但在村镇银行的发展中仍有许多问题,尤其是村镇银行市场定位易偏离服务“三农”目标,支农性制度构建有待完善,这些已成为村镇银行发展的瓶颈.在我国大力进行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关键时刻,村镇银行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解决农村新民居建设中的资金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通过法律的视角分析村镇银行的支农性在农村新民居建设中的作用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村镇银行运营的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政策及法律制度障碍入手,对影响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性发展的因素做分析研究,提出实现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多元法学视角下的村镇银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目标定位、发起人资格限制、法人治理、经营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从村镇银行的法律性质、财政税收法、担保法、公司法、监管法等多个法律入手,创新出适合村镇银行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由于农村现有的金融机构没有真正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这就迫切要求建立新型的金融机构即村镇银行.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指出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探讨了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趋势,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金融监管方式、发展金融产品等措施,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起到了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自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后,我国村镇银行产生并快速发展,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我国村镇银行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着一般银行的风险,又因其规模与设立的地域限制,所面临的风险有其特殊性。我国村镇银行主要面临地域分布上的"扎堆"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以及由农业的弱质性所决定的行业特殊风险。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对村镇银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来源不足,存贷比高位运行,风险较大,内部控制监督不足,运营成本较高,农牧区保障制度不健全,牧民贷款有困难。村镇银行是解决鄂尔多斯当前金融链条短缺的有效途径,能够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缓解农村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建议政府给予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必要政策支持,村镇银行应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解决资金来源不足问题,积极创新农村担保机制,创新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和服务。  相似文献   

7.
优化村镇银行的金融生态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生态是由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与金融生态调节构成的有机系统。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成立的村镇银行在金融生态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村镇银行的金融生态主体竞争性不充分且竞争力不强,二是村镇银行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佳,三是村镇银行的金融生态调节机制不畅。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管部门需要通过放宽主发起人资格要求,大力增加村镇银行的数量和提升竞争力等措施来健全村镇银行的金融生态主体,通过加强社会宣传提高社会认同度和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来优化村镇银行的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完善政府扶持机制、提高外部金融监管有效性和完善村镇银行内部法人治理等措施来完善村镇银行的金融生态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8.
周莹 《华章》2010,(26)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大多数农户无法提供有效抵押品、生产不成规模、或其抗风险能力差以至于农业银行对其贷款限制收紧,因而致使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产生背离.为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村镇银行就这样孕育而生.中国银监会现已出台政策,决定发展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首批试点选择在四川、青海等6省(区)的农村地区开展.时至今日,村镇银行在我国已初具规模,仅今年4月20日,辽宁抚顺一天内便成立了三家村镇银行.  相似文献   

9.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推动其发展的政策后,设立步伐逐渐加快。但是从安徽凤阳利民村镇银行的发展来看,还存在着如信用风险偏高、业务拓展缓慢、政策执行不力、金融产品单一等问题。为了发展村镇银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和县域经济,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制度上推动村镇银行设立步伐;提高核心竞争力,多举措提高村镇银行业务发展水平;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从政策上提高村镇银行的贷款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借鉴其他金融机构吸收存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村镇银行的运营环境和经营特点,结合代理人制度和集群管理理论,设计出适合村镇银行的吸储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小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加之竞争环境、治理结构以及全球经济的不景气等因素,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银行面临向业务专业化还是向全能化发展的艰难抉择,不少中小银行经营状况日显艰难。本文从外部环境和中小银行自身发展方面分析了制约我国中小银行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中小银行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现代金融机构体系,但尚需进一步完善;健全的金融机构体系是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职能、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进一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大力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是促进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实现我国金融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村镇银行是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核心力量,但是由于其自身发展不完善以及农村现代信用意识淡薄等原因,使信用风险成为村镇银行现阶段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从村镇银行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出发,结合其自身的特点以及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环境的特殊现状,分析和探讨村镇银行信用风险存在原因,力求为我国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重视农村教育的公共投入,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农村教育存在公共投入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义务教育占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的比重偏低、各级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不合理等问题,阻碍了我国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应该加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对农村教育经费总量投入,完善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建立多元主体农村教育投资模式。  相似文献   

15.
发展农村金融体系: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诸多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方法措施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径是通过发展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形成良好的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机制,来推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我国农村金融资源现状的主要特点是大量农村资金流出农村和农民获得金融支持难,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五条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手机银行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手段,在减少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文章基于包络数据分析法(DEA)模型,从决策单元有效性和规模效益两个角度对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四家银行的效率比较,发展模式和状况比较,为手机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经济是其不可或缺的支柱,特别是在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体制转型时期,财政政策的调控对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经济转型时期,不断完善我国的财政政策和支出收入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如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使财政政策和经济发展有效地结合,在体制转型时期来推动经济长足稳定健康的发展,然后分析了财政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推动经济的发展,最后对在经济转型时期财政政策实践中的得到的若干结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的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快,我国银行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但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加。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发展比较快,但在面向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面对这些潜在威胁,我国商业银行要冷静思考,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金融市场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发展,我国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有了一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我国经济增长从传统的供给或生产主导型逐步向需求或消费主导型转变,并受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中出现的供大于求现象及有效需求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商业银行必须大力发展个人贷款业务。  相似文献   

20.
1979—1984年是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我国银行业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一统"的组织结构,建立起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并存的二级银行体制框架。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门从事金融管理、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政府机构,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按产业分工恢复、成立和改革了四家国有专业银行,初步形成了一个寡占型的专业银行组织体系。随着银行信用领域的扩大和多种信用形式的发展,银行内部经营开始引入市场机制和进行企业化管理探索,先后推行了经济核算和利润留成办法,并对基层银行下放了一些经营权。金融宏观调控体制与机制改革也初见成效,实行了信贷资金差额包干办法,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开始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