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错误是二语习得过程中无法避免的现象。错误分析则是促进二语的教、学以及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研究对大学生的英语作文中所犯的错误进行实证性实验。研究发现,大学生英语写作中所犯的错误主要是受到语际迁移和语内迁移的影响,而且语内迁移错误的比例大于语际迁移错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部分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作文为语料,通过采用错误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语内错误、语际错误、逻辑错误和教学失误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并探讨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3.
错误分析不仅可以揭示学习者语言掌握的情况,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具有重要启示。本文通过阐明"语际语内错误"的定义、内涵以及表现形式,采用错误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大一非英语专业的作文抽样调查,统计了"语际语内错误"出现的比例。针对不同的错误表现形式,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提出了教学中的纠错策略,旨在对英语写作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写作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分析错误及错误形成原因对于写作教学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学生作文实际收集的错误进行了分析,运用错误分析理论,从语际语言错误、语内语言错误、词汇三方面分析了错误的成因,并提出了与之对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错误是语言教学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分析错误及产生错误的原因对于语言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认真探讨了错误分析理论,对收集的大一学生作文中的错误进行了统计、分类,从语际负迁移、语内迁移和其它因素三方面分析了错误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校学生英语写作中错误分析及对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错误是语言教学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分析错误及产生错误的原因对于语言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认真探讨了错误分析理论,对收集的大一学生作文中的错误进行了统计、分类,从语际负迁移、语内迁移和其它因素三方面分析了错误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对于任何学习英语的人来讲,英文写作中的错误不可避免。文章通过采用错误分析的研究方法,针对青岛滨海学院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的一篇英语作文中所出现的错误,分别从本体、文本和语篇三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从语内语言错误、语际语言错误两方面具体分析了错误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这种错误分析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动名搭配错误是英语学习中常见的错误,主要包括语内错误和语际错误两个方面。动名搭配语内错误主要由规则过度泛化、规则套用错误及对概念的不正确假设而引起,动名搭配语际错误由汉语的干扰而产生。从对动名搭配错误的分析可以看出,英语教学应重视讲解英语单词的释义和搭配,英汉两种语言词汇的差异及培养学习者使用英语词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高职学生作文出现的动名词搭配错误进行统计分析和分类,旨在探讨高职学生动名词搭配错误的特征,分析高职学生动名搭配错误的原因,诊断数据显示语际干扰、语内干扰、诱导错误和不确定因素等是造成动名搭配错误的主要原因;对英语写作教学提出建议,在教学中应综合运用对比分析策略、进行动词辨析和利用语料库资源等方式。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以西部某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100份英语作文为分析样本,运用科德(1967)的错误分析理论,从宏观层面上分析了英语作文语篇错误.研究结果显示语篇错误中的篇章主题句错误、结构错误、以及信息组合错误分别占据四分之一以上,并对语篇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和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于非英语专业公共英语一次测试中作文部分出现的误差进行了归类分析,查找出误差的根源在于母语干扰、目的语内部结构的影响。提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正确对待错误,并运用必要的纠错策略帮助学生写出纯正地道的英语作文。  相似文献   

12.
以提高高职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目标,对高职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鼓励学生阅读和猜测、寻找合适的话题、选择性地纠错、发表学生写作等方法,以期达到提高高职学生英语阅读与写作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EFL学习者英语写作里使用时间状语时出现的母语负迁移作了实证研究,分析了英语写作中存在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造成负迁移的因素,提出了英语学习中应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创设真实情境下的英语语言环境,利用语言的迁移规律,帮助学生克服干扰,减少负迁移,促进正迁移,提高英语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会犯错,主要表现在词汇、句法、语篇三个方面。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受中式思维的影响,学习方法过于机械,教师批改不够细致等。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特点,本文归纳两种不同的词性转换模式:英式显性词性转换及中式隐性词性转换。此外,以中国英语学习者普遍所犯的错误为例,本文还指出学习者中介语中汉族隐性转换对英语显性转换所造成的语际负迁移并提出补偿性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写作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大学英语教与学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而写作能力又是衡量学习者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运用错误分析理论并结合实证调查与研究,提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使用归纳法帮助学生纠正语言错误以促进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英语写作在英语学习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和手段。然而在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是长期困扰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笔者针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大量的实践和尝试,从模仿积累、话题讨论、作文接力、多元评改四个方面探索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nature and frequency of error in high school native English speaker (L1) and English learner (L2) writing. Four main research questions were addressed: Are th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error rates in English language arts (ELA) and social studies? Do the most common errors made by students differ in ELA and social studies? Are th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rror rates between L1 and L2 students in ELA? Do L1 and L2 students differ in how frequently they make the most common errors in ELA? Written work of 10th and 12th grade students in five states was collected. The sample included 178 essays (120 in ELA and 58 in social studies) from 67 students (33 10th graders and 34 12th graders; 49 native English speaking students and 18 English learne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requencies of errors between ELA and social studies, with higher error rates in social studies. In addition, L2 writer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error rates than L1 writers in ELA. Aside from a few types of errors (spelling, capitalization, and some punctuation errors), most types of errors appear relatively infrequently in school-sponsored writing. Moreover, the eight most common errors accounted for a little more than half of all errors, and these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ELA and social studies writing or between L1 and L2 writers.  相似文献   

19.
连接是英语语篇衔接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难以掌握好的一项写作技巧。本文以语言学理论及英汉对比理论为基础,并结合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从汉语负迁移的角度探析学生英语写作中连接词的误用,深层次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