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往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输入档案信息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基础工作,输入的档案信息记录少则几百条,多则几万条,其间渗透着档案工作人员、数据录入人员以及计算机研制人员的大量辛勤劳动。然而在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输入到数据库的文件被破坏的情况,严重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数据库文件被破坏的主要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档案馆在编研选题阶段形成的大量丰富的信息记录是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以有序的整合,建立专题数据库十分必要,本文从几方面论述了建立档案编研选题数据库的客观意义,并对建库方法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对高校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范围、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流程、数据库建设、管理服务系统建设、保障措施几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正实现医疗保险档案对参保人员"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目标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必然方向。医疗保险档案数字化管理,按照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要求,建立医疗保险业务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将档案要件通过电子扫描技术将纸质档案资料数字化永久保存,并集中在医保数据库中,从而实现从传统的纸质载体业务档案管理模式向  相似文献   

5.
视野     
《从开胸验肺事件说起——再谈农民工建档问题》作者:肖文建戚红岩农民工建档源于农民工问题。笔者以农民工为主题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年-2009年9月的文献,共检索到35139条记录。而以农民工档案为主题词为检索词,结果只检索到121条记录。在这121条记录中,以农民工档案为篇名检索,仅检索到17篇文献。文献检索结果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构想的提出,农民工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回顾档案数据质量及其保障方式的相关研究,分析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以昆柳龙直流工程为典型性案例,遵循扎根理论"边收集边分析"的特点和"三级编码"的步骤对所获得的280条观察记录进行定性分析,归纳出概念与范畴.对编码结果分析发现,档案数据质量要素主要包括档案内容的规范、档案内容的完整、档案数量的齐全、档案分类的科学、档案鉴定的精准、档案组卷的合理、档案编目的规范及档案签章的合规.上述质量要素难以依靠人工方式得到有效保障,需要引入智能技术赋能的思维,挖掘档案数据质量保障的智能化实现方式,通过符合性智能审查保障档案数据自身的质量,通过智能化业务保障档案数据的过程质量,实现以"智"提"质".  相似文献   

7.
在编制含有原文题名的中文译著的MARC记录时,若CNMARC书目数据库中存在外文原著记录,则只须用454字段对两条记录做连接即可,无须再用5 XX字段为原文题名设置检索点;若CNMARC书目数据库中并无外文原著记录,则应根据原文题名在中文译著文献上出现的具体位置选用与之匹配的5 XX字段设置检索点,而不宜统一采用500字段制作检索点。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档案法》第二条所称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系指具有现实查考使用价值和对历史、科学技术、艺术、教育等有研究价值的档案。 第三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健全档案机构,确定必要的人员编制,统筹安排发展档案事业所需的经费。 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也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保障档案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行业同社会其他行业一样迈人数字化时代.建立、普及电子医疗档案成为时代的需求,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医疗档案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医疗档案有很多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书写方便.电子医疗档案主要使用计算机,用数据库作为操作界面,只要将医疗服务相关内容和信息与数据库设计科学有效结合,就可以将内容和信息的书写设计成简易阅读和记录的形式,从而方便使用者进行调取、阅读、填写,而节省时间,这样可以使医疗档案的记录者省去繁重的重复书写任务,转而更注重档案本身的内容,这一点对医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建立高校档案回溯数据库,对于从整体上提升高校档案的使用效率,以及保障档案安全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详细论述回溯数据库在保障档案安全方面的特殊作用,及其具体的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11年,南宁市档案馆以档案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档案网站建设为载体,以档案全文扫描为突破口,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建立和完善档案数据库建设。全年投入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30多万元,增购了磁盘阵列、防火墙、电脑等设备。目前,已建立了4万多条案卷级目录数据库、180万条文件级目录数据库、260万页全文数据库和时长180小时的多媒体数据库。二是加强档案信息网站建设。对网站进行了升级改版,设置的绿城风情、精品荟萃、学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高校教学档案数据库著录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指出管制高校教学档案数据库著录质量的对策与措施,既要有成熟配套的规章制度约束,也要有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保障,更要有教学档案数据库著录规范标准要求,才能做好高校教学档案数据库著录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一、馆藏档案数据库概述 馆藏档案数据库又称事实档案数据库,是以馆藏档案的实体为对象,存储档案实体信息的数据库.馆藏档案数据库编排比较简单,编排逻辑一般按照统一的档案著录标准,从物理上看,比较无序、杂乱. 馆藏档案数据库以目录型档案数据库和全文型档案数据库为主.其中,目录型档案数据库主要是记录档案的档号、标题、责任者、页数、文号等档案外部特征,如案卷目录数据库、全引目录数据库等.目录型档案数据库是在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中产生,建立目的主要是方便档案管理,服务公众检索,一般强调“快”和“全”.  相似文献   

14.
对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逊 《档案管理》2009,(3):23-24
文章首先对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内涵作一界定,然后分析档案数据库的特点,重点提出有关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的宏观政策、开发程序及安全问题等方面的几点思考,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5.
《兰台世界》2013,(S5):51-52
<正>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纪录,其形式多种多样。在计算机技术还不发达的时代,各种档案以纸质承载、笔写记录为主,辅以采用模拟信号记录的摄影、录音、摄像为辅。这些档案查阅不便,不易保存,易损毁,与之相比,数字化档案则有着显而易见的优点。因此,各种陈旧的历史档案、个人档案及各种技术档案的数字化便显现出了它的紧迫性。一、档案的数字化档案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数字摄影技术(录音、录像)、数据库技术、多  相似文献   

16.
宋婷 《陕西档案》2007,(3):20-21
数据库技术应用到档案工作中为档案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新契机,当前各档案馆(室)正在努力将馆藏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建设档案数据库.数据库技术提高了档案的编排管理效率、检索速度和查准率,为档案管理、档案检索利用提供便利.在档案学界许多关于档案数据库的文章中,我们发现其中大多数文章对档案馆藏数据库和档案专题数据库是不作区分的,这就使大家产生档案数据库仅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相关而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无关的错误认识.档案馆藏数据库和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城镇住房保障档案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庆  陈建 《档案与建设》2012,(7):18-20,63
城镇住房保障档案真实准确地记录了住房保障工作的本来面貌,是我国档案资源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尝试对我国城镇住房保障档案的特点与分类、管理模式、整理与鉴定、动态管理以及信息化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对住房保障档案管理实践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北京档案》2006,(5):46-46
黄广琴在2006年第2期《档案学通讯》上撰文指出,档案馆在编研选题阶段形成的大量丰富的信息记录是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以有序的整合,建立专题数据库十分必要。作者分析了建立档案编研选题数据库的四个方法。1、档案编研选题数据库可以分层次、分级别进行有序的建库。如在数据库层次方面,先建  相似文献   

19.
1、建设功能齐全的档案信息数据库,是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关键 档案信息数据库是一个有组织、系统化的数字大集合。目前,高校要建设档案信息数据库,其信息一方面来源于现有的馆藏档案,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其他形式存储的所有馆藏档案数据信息,通过手工著录、扫描等形式,转化为数字记录方式存储到光盘、磁盘等各类存储器中,完成现有馆藏档案信息向数字化的转化;另一方面,通过对电子文件的收集,按照数字化管理体系进行归档、整理转化为数字化档案,  相似文献   

20.
孙丽娜 《云南档案》2013,(12):35-37
档案从历史中来,最终以记录历史为旨归。,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则档案理所应当为人民服务。目前随着民本观念的不断深化,世界各国也在积极探索全民参与的档案服务体系的构建,本文试举几例,以管中窥豹之良愿希图方家体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