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年前,我到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当访问学者,当时10岁的女儿陈韵正也跟着去了。韵正在美国上了五年级(小学)和六年级(初中)。她出国前在国内小学读了4年多,回国后现在福州上初一。经过一段时间对中美两国教育的比较,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国教育的特点是教学生学会考试,而美国教育是围绕着教学生学会生活来展开的。  相似文献   

2.
1936年,我十二岁时,进了格致公学.格致公学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办的四所男子中学——育才、格致、华童、聂中丞中的一所.教育体制基本按照英国的公学,是培养纳税居民子弟的中等学校.我进校前已在私立小学毕业,原是去读初中的.或许学校认为私立小学的水平偏低,我和不少投考的小学毕业生都被压低了半级,作为小学六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收录.这样,秋季班都成了春季班.学校当时是有附小的,带有预备班性质.随着年级的递升,到我们班级升入初中,小学就自动取消了.  相似文献   

3.
正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陕北胜利会师已过去80年了180年前,由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的中央红军,和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等领导的红二、六军团,在长征途中先后进入边远的云南高原,路过我的故乡滇西楚雄地区。贺龙领导的红军曾攻克楚雄县城,在城里停留两天。当时我刚十岁,正在县城第一小学四年级读书,耳闻目睹红军路过前后的一些情景,一直深深地印  相似文献   

4.
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正值抗战胜利前夕,当时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迁至我们的宗祠里,我也转入该校就读。那时我家订了一份《湖南日报》,报上几乎天天都有“克复”的消息。我天天下课后跑到十里开外的桥头河镇上一家裁缝铺(邮政所将报纸送到那里)取回代收的报纸,就想长大了也能当一名记者,特别是一名战地记者。但是当我读到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失学了。“记者梦”自然也成了泡影。 1951年7月,我由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结业后分配到苏北盐城工作,华东内河轮船公司泰州分公司有一位《苏北日报》通讯员,当知道我是由华东革大来的,就动员我给《苏北日报》写稿。当时正值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5.
由共青团上海市委等八单位联合举办的1982年上海市“红领巾读书奖章”活动于5月8日下午在市少年宫举行开幕式。参加这次读书活动的对象为小学、初中的在校学生和工读学校的少年。在这次活动中能够积极参加读书活动,认真阅读推荐读物(也可自选读物),并在思想品德、丰富知识、养成良好读书习惯或积极  相似文献   

6.
《档案与史学》2003,(5):17-19
一、 幼年及小学时期1916年我出生在日本东京。[1]甫三月,母亲把我带回国交给外祖母抚养。外祖母住在近吴淞的宝山县杨行镇,这是四周田野的小镇。外祖母是位勤劳俭朴的妇女,不请佣人,凡事自操作。我对她的印象很深。我在幼年时对父母很生疏,母亲也难得来,父亲简直不认识。直到十岁时,父亲来杨行乡(离镇二里路外)置起了家,[2]我也随同外祖母来与兄弟姐妹跟着父母生活了。我进了镇上积谷仓小学三年级读书,直到小学毕业。 二、中学时期13岁时,家里搬到上海来住。进了私立持志大学附中初中一,读了一年,母亲觉得我是乡下长大的,性格粗野,持志…  相似文献   

7.
小女今年一十有二,就要进入初中一年级读书了。从她出生时起,我就开始陆陆续续地为她整理起与她相关的一些个人资料,比如她的出生、出院证明,体检表格,得大病的住院情况记录,日常生活中的趣闻趣事记录,上幼儿园、上小学期间得到的“三好学生”奖状、奖章,参加  相似文献   

8.
自小学而中学,而大学,我有过几十位可敬可赞的老师;跨入社会之门,又有过一些可称作老师的同事、长辈、领导们。然而,我以为,我最好的老师,伴我终生的老师,莫过于书籍。书籍所给予我的知识,给予我的智慧,给我指引的人生道路,要远胜过其他老师。我自幼爱读书,上小学时晚上常常在煤油灯下读书到深夜。读初中时,曾参加南通市韬奋青少年读书报活动,荣获了韬奋奖章。跨入大学校门,学的是文科专业,更是如饥似渴地看书。踏上社会大门,我在向社会  相似文献   

9.
“希望工程‘断层’令人忧”。这是《服务导报》1997年1月26日在一篇报道中提出的。文中说,小学毕业后由希望工程资助继续完成初中学业的贫困生,在江苏全省只有3个人。而来自江苏省希望工程办公室的信息表明:全省受资助小学生1996年毕业生数达300余名。3:300,这是个令人疑惑而尴尬的数字。“问题在钱上。”省希望工程办公室高红光解释说,中学生的收费比小学生要复杂得多,费用也偏高。目前救助重点还是小学生。随着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毕业,中学生的救助工作愈加显得刻不容缓。1997年,江苏省又将有400名贫困生升入初中。是继续读书?还…  相似文献   

10.
读书从儿时开始 我没有高学历,初中没毕业,至今还只有一个自学考试的大专文凭。但是我很爱读书。我读小学时,就读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只有《红楼梦》读不起兴趣。什么《说唐传》、《说岳传》、《封神演义》读了若干遍,如今我对唐朝十八条好汉从李元霸一直到单雄信还可以不排错位讲下来。  相似文献   

11.
二十年前,当我还是一个扎着小辫、上小学四年级的黄毛丫头时,我的心灵深处便产生了人生第一个理想:长大后要去图书馆工作。为何我如此钟情于图书馆,只因我太喜爱读书了。妈妈对我的早期启蒙教育,使我在入学前就认了许多字,上学后我就开始独立阅读“大部头”了。那时,当同龄的孩子放学后尽情  相似文献   

12.
去年11月,我11岁的女儿古立坤因不喜欢学校的传统教育方式,任凭我对她软硬兼施、苦口婆心地劝说,她仍然坚持不想再返回学校继续上学。经过我与她多次的沟通和反思,最后我尊重了孩子对生活方式包括教育方式的个性选择———放弃小学升初中,回家读书学习和当小自由撰稿人。女儿在12岁前自写自画创作了两部不同题材的小说《魔法士传奇》(此书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和《捣蛋天才》。今年7月下旬,女儿的处女作面世,此事经成都新闻媒体披露后,一时便引来全国众多媒体的关注。《11岁少女志向大,她休学写书》、《正题:11岁女孩弃学写书;副题:家长:…  相似文献   

13.
看了省图登在《春城晚报》的征文通知后,借此机会说说我与云图的读书缘分。我今年63岁,说起与云图的缘分大约是从1957—1958年开始.那时我读小学三年级。父母终日忙于生计在市百货公司上班,我家租住在景星街一条小巷子的一幢住着十来户人家的院坝里。那时,一到星期天,院坝里读高年级的伙伴就带着我们三五成群地到当时的志舟体育场.也叫国院体育场去玩。那时的体育场或有军犬训练汇报表演,或有军地足球比赛,或有室内的棋牌、康乐棋、乒乓球等活动.算得上是星期天一个较好玩的去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女记者,我曾采访过许多普普通通的女性,而我的收获,却不仅仅是见诸报端的文字。初秋的一天,我去采访礼泉县一位普通的农妇——雒秀霞。晚上,我们睡在一铺炕上,海阔天空地聊起来,就象久违的朋友。雒秀霞说:“我真羡慕你们,有文化,象男人一样在社会上干事。可我不行,我的父母认定女孩子不会有出息。小学毕业,尽管我以优秀的成绩考上初中,可家里执意不让我继续读书。后来,我有了三个女儿,我下决心让她们读书……”雒秀霞没有实  相似文献   

15.
我爱读书     
古往今来,读书人写尽了读书的喜怒哀乐。说起我与书结缘,还是当兵后的日子。19岁那年我毅然报名参军,立志要到军营大学校里好好地锻炼自己,多读些书。因为,上小学时,学校离家很远,我常常旷课;上了初中,又只知贪玩,根本无心读书;进了高三当我明白要好好读书时,却悔之晚矣。这回,我下决心要把耽误的时光补回来!新兵集训后,我被分到了机关工作,部队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使我大开眼界,同时也为我提供了学习的好机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总挤出些时间道游书海。我开始选读了《雷锋日记》、《西行漫记》、《平凡的世界》等书。随…  相似文献   

16.
“小小辞书架”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套为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学生量身定做的小型工具书,出版才三个月就已脱销了,一向以大中型工具书的出版为重头戏的上海辞书出版社对辞书的小读者市场也给予关注,“小小辞书架”,赢得了教师、家长和中小学生的好评。  相似文献   

17.
朱寰  石颖  张锐 《兰台内外》2013,(1):24-25
我于1926年1月12日,出生在辽宁省瓦房店市福州湾炮台村。爷爷是一名私塾先生,叔叔是瓦房店福州城小学的校长。三岁时,爷爷回村用家里空余的4间房,办了一所小学,设四个年级,有前后村的七八十个孩子读书,一个孩子一个学期才4、5块钱。这是全家主要生活来源。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人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  相似文献   

18.
一、在书店当学徒 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到硖石镇刚恢复的海宁县中读书。因父亲早亡,家庭需要我尽早谋生,半年后便辍学,到斜桥一家百货店当学徒。第二年由亲戚带到上海另谋职业。  相似文献   

19.
保持活跃     
保持活跃乐迪打小,我就是个非常活跃的孩子。小学二年级时,我被上海电台相中,当了少儿节目播音员,以后又到处讲故事、灌唱片、演话剧、拍电影……一直到初中毕业的时候,我都没正经坐在课堂里念多少书。我能当上记者,可能凭的全是运气。上高中了,我的成绩还不错,唯...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普通的乡镇中学教师,在可爱的校园里辛勤耕耘了35年后,于2003年10月退休。时至今日,虽然我已忘记了在自己从教的岁月中,都组织学生参加了哪些考试,但是对于自己48年前在初中读书时参加的一次考试,却至今难忘,并把那次考试所得的一张奖状一直珍藏到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